知識經濟時代通過創新來形成我國旅游業的獨特優勢
黃秋昊
摘要: 知識經濟時代的突出表現是知識成為主導資本,信息成為重要資源,知識的生產和再生產成為經濟活動的核心,信息技術是知識經濟的載體和基礎。知識經濟時代,旅游需求將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較高增長。知識經濟要求旅游業在制度、技術、市場及管理上有所創新,通過創新來形成我國旅游業的獨特優勢。 知識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即將把歷史的列車牽引到一個全新的經濟時代。中國旅游業如何迎接知識經濟的到來,未雨綢繆,面向世界,迎接挑戰。筆者簡要介紹了知識經濟的內涵特征,對知識經濟給旅游業發展帶來的挑戰和機遇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提出了發展對策。 一、知識經濟的內涵及特征 知識經濟是相對于農業經濟、工業經濟而言的。它是以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為基礎,以創造性的人力資源為依托,以高科技產業為支柱的經濟。知識用于經濟,知識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知識經濟時代突出表現為以下特征: 知識成為主導資本;信息成為重要資源;知識的生產和再生產成為經濟活動的核心,信息技術是知識經濟的載體和基礎;經過增長方式出現了資產投入無形化、資源環境良性化、經濟決策知識化的發展趨勢。 二、知識經濟給旅游業發展帶來的機遇 1.知識經濟增加了旅游需求。知識經濟時代,旅游需求將在原有基礎上實現較高增長。這種增長來自對以下幾個旅游需求影響因素的預期: (1) 從人們的旅游支付能力看,以高科技產業為主的知識產業成為知識經濟的主體產業,并推動著世界經濟持續增長。這帶動了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從而使更多的人具備旅游支付能力,也使原有旅游者的支付能力增強。(2) 從人們的旅游所需閑暇時間來看,生產和辦公自動化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組織柔性加大。閑暇的增多使人們在計劃旅游時更少受時間所限,“催化”了人們的旅游行為。(3) 從人們的旅游興趣看,知識的普及與收入的增加顯著提高了生活質量,人們越來越追求高層次的精神享受,對閑暇度假的要求增加;同時,科技的發展使旅游產品更趨新穎多樣,生動形象的信息網頁使人們對各種旅游產品有直觀的了解。 2. 知識經濟提高了旅游供給的質量。知識和技術在旅游業中的廣泛運用,給旅游供給帶來了深刻的變化,使旅游供給產品的質量提高,適應市場的能力增強。一方面,作為旅游供給重要組成部分的旅游服務,由于知識和技術的普遍應用,水平大大提高,例如以前的客房預定需要提前數天才有結果,網上預定系統開通后客人只需幾分鐘就可以知道結果;另一方面,知識和技術也大大增加了旅游產品的吸引力。人造主題公園由于充分運用現代“聲、光、電”技術,越來越成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點。 3. 知識經濟改變了旅游業的傳統管理方式,帶來了知識管理。所謂知識管理,是建立在旅游業良好的信息化、網絡化基礎之上并且超越了信息中心或專業內部網絡管理的一種全新管理模式,為旅游企業實現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共享尋找新的途徑,運用集體智慧提高應變和創新能力的管理過程。其目的是充分挖掘和利用旅游業(企業或機構) 的知識資源,運用現代化的科學管理理論,建立合理、科學和管理體制,提高管理效率;運用科學管理技術方法,進行市場預測、盈虧平衡分析、輔助決策等。知識管理強調以知識為核心,重視知識的管理與運用,突出人力資源的開發和旅游知識創新。在知識經濟時代,電腦和網絡已成為最一般的管理系統,旅游企業本身及旅游業的各個部門間,國內和國際間基本已實現互聯網,問訊、預定、登記、郵件及結賬等速度快、效率高。近年來,在國際旅游業務中,網上旅游銷售已逐步形成,前景看好,必將在未來的旅游業中占主導地位。據1998 年國際權威組織調查有70 %以上讀者光顧過與旅游相關的網頁,查閱各種旅游有關項目。 4. 知識經濟是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知識經濟提高了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知識經濟是促進人與自然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知識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是科學、合理、綜合、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同時開發尚未利用的資源來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資源。由此可見,要實現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僅僅對旅游資源進行控制是不夠的,必須在體制、管理、技術等方面進行全面徹底的改革。這就要求以先進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手段,使人們能夠更有效地使用資源,研究開發效率更高的資源,從而不斷滿足人類旅游生活的需要。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社會旅游資源的利用是可持續的。 三、知識經濟給旅游業發展帶來的挑戰 1. 知識經濟內在地要求旅游業制度、技術、市場及管理創新。對于我國大多數旅游企業來說,制度創新顯得非常迫切和關鍵。長期以來,對外封閉的旅游市場和較為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已經成為嚴重制約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的桎梏。產權制度的不到位,經濟制度的落后,管理制度的乏力,使企業沒有真正進入市場,缺乏市場壓力和參與市場競爭的動力,知識經濟的到來,原先旅游企業的服務功能將會被網絡技術所代替,如旅行客票預定、酒店賓館預定等,這要求旅游企業適應知識經濟時代要求,自發的進行創新。 2. 知識經濟使傳統旅游消費行為發生變化,表現在: (1) 消費行為感性化。游客的需求重點已不再停留在獲得物質產品本身,更看重消費獲得個性上的滿足、精神上的愉悅、心理上的認同,更注重旅游產品(服務)的文化內涵; (2) 消費方式個性化。知識經濟時代游客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日益個性化的價值取向是其旅游消費方式個性化的特征日益突出的原因; (3) 消費需求模糊化、無主流化。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游客的心理因素變化不定,使消費需求呈現出多彩多樣、變化莫測的特點。這些消費變化使傳統旅游產品(服務) 壽命周期大大縮短,潛在地要求旅游企業提供新型旅游產品(服務) 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人們內在的需要。 3. 知識經濟改變了傳統的旅游競爭方式,競爭呈隱形化趨勢。所謂隱形化是指競爭不再依靠傳統的價格競爭、傾銷等常規手段,而是主要依靠制定有效的競爭戰略和策略,依靠競爭者良好的心理素質,依靠企業良好的整體形象,通過知識競爭、信息競爭、企業文化競爭等柔性手段取得競爭的勝利。其中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給競爭帶來新的形式。 4. 知識經濟拓展了企業資本范疇。知識經濟時代,資本范疇出現新的拓展,專利、品牌等無形資本在經濟運行中發揮重要作用。這向傳統旅游業依靠有形資本的經營模式發出挑戰。知識資本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旅游經濟效益的提高不再主要依賴于勞動力、設備等有形資本的增加,而是更依賴于知識性資本要素的加入運行。 5. 知識經濟向旅游業傳統管理模式提出挑戰。傳統旅游業管理無論其對象是員工還是物品,都沒有將企業創新的根本力量—知識看作企業的一個相對獨立的資源體系而加以全面和綜合的管理,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給習慣于傳統管理的旅游企業以壓力,迫使他們盡快實現由傳統管理向知識管理的過渡,否則無情的市場競爭必將淘汰不合格企業。 6. 知識經濟對旅游從業人員素質提出新的要求。 人力資本是知識經濟時代經濟增長的真正源泉,知識經濟作為新型經濟,所需人才也是新型人才,知識經濟時代旅游業的發展必須依靠人員素質。目前旅游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難以適應知識經濟對于服務業所需要的具備個性化、多元化和可變性人才的需要。 四、面對知識經濟來臨,加快旅游業發展的若干對策 1. 提高旅游創新能力,高度重視高科技在旅游業發展中的應用,充分利用科技進步和有限資源,集中經濟和科技優勢,通過創新來形成我國旅游業的獨特優勢。例如,將衛星定位系統、跟蹤裝置、太空技術等完善的科技設施應用與旅游產品(服務) 之中,滿足游客尋求刺激、獵奇、挑戰極限的愿望。 2. 旅游企業在產品(服務) 提供上,注重文化內涵,突出知識性,以高品位的旅游產品(服務) 滿足知識經濟時代旅游消費者的求知需求;市場營銷上,充分應用先進技術實現多渠道銷售,既拓寬自己的銷售市場,也給旅游者提供便捷、有效、高質服務。 3. 實行有效的知識管理。轉換管理和運作模式,實現知識型價值取向的現代企業制度,不斷提高旅游企業的無形資產比重,豐富企業的文化內涵;建立合理的旅游企業組織結構,創新激勵機制,建立旅游信息網絡,提供知識共享環境,加強知識資源的充分開發和利用。 4. 建立旅游信息網絡。盡快形成中國旅游資源信息庫,面向整個國際旅游市場,這將成為一個低成本、高效率、高價值的服務產業。向國際旅游市場提供有關旅游信息,其中包括:行———航空、鐵路、汽車和水上客運情況等,最新的交通時刻表、各班次票價、折扣、客滿情況和預定信息;住———房間設施及價格等;游———風景、歷史文化名勝等各游覽觀光線的介紹和照片、各級資源點管理部門;食———特色食品、與此相關的風俗風格及飯店介紹; 娛——各地娛樂場所、特色旅游項目;購——旅游地的商品供應情況、特色商品介紹、照片、價格等,并可隨時進行網上零售貿易,同時包括旅游社的業務經營狀況等。 5. 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培養。通過加強企業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育才、聚才機制,建立新的旅游經營人才和專業人才教育培訓模式,大力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適應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經濟、數字經濟、虛擬經濟、網絡經濟和全球化經濟的挑戰。高素質的人才,不成為知識經濟發展的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