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發展旅游產業 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
佚名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旅游業迅速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的助推劑,但是旅游經濟發展也存在一系列的問題,筆者試從完善各項配套設施、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建立市場競爭機制、保護旅游生態環境等方面對發展我國旅游經濟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旅游業;國民經濟;推動 旅游業在世界范圍內, 已發展成為“朝陽產業”之一。 作為國民經濟中的一個綜合性行業,旅游業能夠起到改善國民經濟結構的作用,對國民經濟有著顯著的影響。 一、 旅游業對國民經濟影響分析 (一)旅游的產出效應分析 旅游的直接產出效應指的是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進行的旅游活動支付一定數額的費用,所支付的費用轉化為旅游目的地的經營收入。在獲得旅游收入后,旅游企業出于提供 更多的旅游產品或旅游服務以及繼續經營的目的,會將一部分收入用于補充庫存、維修設施和設備、購買物資。在扣除了這些費用之后的旅游收入的部分即為旅游的直接產出效應,直接產出效應能夠反映出旅游直接GDP。 (二)旅游的綜合產出效應分析 旅游的綜合產出效應指的是通過旅游目的地產業間的經濟技術關聯,旅游收入的產出效應向旅游目的地的整個經濟系統漸次滲透,從而造成整體經濟產出水平的提高 。 與直接效應相比,旅游業的綜合經濟效應不但涉及到第三產業,而且也廣泛涉及到第一產業及第二產業。 (三)旅游的就業效應分析 旅游業影響國民經濟的重要方面就是其就業效應,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服務產業,現代旅游業能夠產生明顯的就業效應,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一種,服務業生產效率往往難以提高,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提供就業方面,旅游業正在發揮巨大的作用。 二、旅游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對旅游經濟發展的認識不足,旅游設施和基礎設施落后。對旅游經濟發展的認識不足,對旅游經濟發展的前景認識不夠,缺乏市場觀念,使得旅游產品知名度低,缺乏競爭力。很多地區對旅游經濟的開發還處于傳統旅游時代,缺乏現代營銷、管理及創新意識。另一方面旅游基礎設施投入不足,使得旅游設施落后,相關的配套設施也不夠完善。許多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由于交通落后,資源未能得到有效開發利用;另外在旅游旺季一些熱線旅游地人滿為患, 交通及相關的生活設施問題凸顯,嚴重阻礙了旅游經濟的發展,也給游客帶來了諸多不便,留下了不少遺憾。 (二)旅游設施不配套,服務質量差 由于我國對上述旅游經濟設施僅有少量直接投資,而利用外資方面,有的項目開放,有的不開放,以致服務設施不配套。從總體上看,外資主要局限于飯店賓館,其他旅游配套設施項目如交通、商業購物盡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 投資十分有限。對景點建設,除國家指定的度假區外,外資不能插足,因而景點內設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衛生條件差。 此外,服務質量差是旅游景點內的通病。收費往往缺乏統一標準,且中外旅客有別。旅游消費品則品種單調,缺乏高質量的新穎產品,不能引導旅游消費。 (三)旅游業組織結構不合理, 缺乏市場競爭機制 我國國際旅游業在國家高度保護下,國有企業享有經營特權,缺乏引進和激勵機制,不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在體制上存在政企不分現象,旅游企業沒有真正走入市場, 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實體,制約企業的自我發展,同時,由于我國在財政制度上各地分灶吃飯,地區間在為數不多的旅游投資上各自為政,市場分割,重復建設,并實行地方保護主義。
(四)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 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是保持旅游經濟活動與生態環境長期協調發展。我國旅游開發、規劃與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對旅游資源的規劃與開發及資源數量和承載力了解不足,導致旅游資源的盲目開發、重復開發。旅游經濟規?;?、效益化程度低,景區景點建設高速度和低質量并存, 資源浪費現象嚴重。游客認識上的差距和行為上的不當也給旅游資源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損壞和污染。 三、 發展我國旅游經濟的建議 (一)加強對旅游經濟的認識,完善各項配套設施 發展旅游經濟,首先要加強對旅游經濟的認識,各地充分認識到自身旅游資源的比較優勢,打造精品產業,營造獨具特色的旅游概念,加大宣傳力度,做好市場運作。同時要刺激相關行業的發展,完善各項配套設施。旅游涉及到住、 行、食、用,而要加快旅游經濟的發展就必須加快交通設施建設,完善賓館飯店、景點設施、娛樂、購物等配套設施的建設。 (二)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全面提高旅游業的服務質量 健全和完善旅游市場的管理體系,加大旅游市場經濟的綜合整治,引進現代管理加強對旅游產業的管理與引導,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堅決杜絕損害游客權益的行為,有關部門對旅游產業的營銷價格要進行宏觀調控,防止旅游市場出現價格混亂現象。另外要加快旅游產業人才培養,特別要注重導游的培養,提升導游素質,使游客在旅游消費中放松身心、 陶冶情操、增長見識;同時要加強旅游產業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其業務技能,規范服務程序,提升服務質量。 (三)建立市場競爭機制,加強宏觀管理 長期以來,我國的旅游經濟業,經營國際旅游業務的因受國家高度保護的影響,經營國內旅游業務的因缺少各種設施和訓練有索的專業人員,以致服務質量普遍低下,導游素質差。為全面提高旅游業與相關服務的質量,應加強宏觀管理,嚴肅紀律,提高企業和有關人員的素質。其中,特別對國有旅游企業,首先要轉換經營機制,實行政企分開,然后把企業推入市場,取消特權和保護,使企業能在市場機制下真止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營者,提高參與同際競爭的能力,并按同際慣例和市場需求來組織生產經營活動以促進旅游企業提高服務質量。 (四)保護旅游生態環境,實現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環境問題是發展旅游經濟必須解決的問題,旅游開發必須將保護環境放在首位。要實現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一是要普及生態知識,提高游客和旅游管理者的生態環境意識,轉變游客的消費觀念、消費結構、消費行為及消費模式,在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有效避免旅游資源的破壞和浪費,防止旅游資源的“建設性”破壞。二是掌握旅游區的承載,積極發展對環境污染程度低的區域旅游、生態旅游等,擴充旅游空間。三是建立科學的旅游經濟管理機制及可持續發展的旅游經濟體系。轉變旅游產業的粗放經營模式,構建科學合理的管理和發展模式,優化旅游產業結構、 旅游產品結構及旅游區域空間結構以實現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四是正確把握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的關系,發揮政府職能,建立旅游經濟開發持續發展的監督、監測和控制體系。 旅游經濟涉及到經濟、社會、環境等多個領域,隨著旅游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勢必會引發更多的經濟、社會、環境問題,相信通過各方的努力協作我們一定能營造一個更加健康的旅游環境,促進旅游經濟的深入發展,推動社會經濟的持續增長。 : [1]王良健, 鄧瓊芬. 我國旅游業發展的區域差異研究. 財 經理論與實踐, 2007,(1): 105-110; 何江, 張馨之. 中國省區收入分布演進的空間—時間 分. 南方經濟, 2006,(12): 64-77; 郭金海, 韓雪, 羅浩. 省域入境旅游經濟的區域差異及 發展模式.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9, 19(5): 131-135; 宋鴻, 陳曉玲. 中國大陸入境旅游增長區域差異的再分 析. 世界地理研究, 2008, 17(1): 13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