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非量化管理
林輝吉 王軍
摘要:在高職院校學生德育實踐中,學校與教師追求的目標是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實行的是量化管理,即將學生的學習與表現以分值的形式顯示出來。這種模式雖體現出一定的公平性、公正性,但在管理實踐中也具有若干不足之處。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提倡人的獨立思考和自治能力,因此,教育者尤其是輔導員與班主任,必須研究“非量化管理”,實現管理的人情化與藝術化。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工作;非量化管理
非量化管理的前提是
了解學生、尊重學生
有位教育家說過:“不了解學生的智力發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的傾向,就談不上教育。”而要了解學生,教師(班主任)必須深入到學生中去,做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合作關系。
第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能諷刺、挖苦,更不能體罰,批評要就事論事,對學生個人隱私與健康的選擇(愛好)要尊重。
第二,要尊重學生的家長。在家訪或家長來訪時,教師要從教育學生出發,努力與家長取得一致意見,無論家長貧富貴賤,都要一視同仁,禮貌待人。
第三,班級管理要民主,切忌“一言堂”。不能滿足于學生唯唯諾諾,要讓學生有討論和施展才能的空間。
第四,對待后進生不能聽之任之,也不能粗魯、斥責。教師應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想盡辦法,研究學生的心理問題,幫助其認識與改進不足,并做好出現反復的準備,動輒用校紀校規壓制學生,只會使其產生逆反心理,有時細微關心的效果能百倍地超過說教。
非量化管理的特點是鼓勵
遲到一次扣分,技能實踐課不認真扣分,……當前的量化考核制度說到底就是扣分制度,學生必須時刻注意,誠惶誠恐,唯恐扣分。長期如此,班級就會缺少應有的生機與活力。
正確使用鼓勵手段有利于發展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有利于對不良行為習慣的提前控制,有利于學生從他律到自律的轉化。
變班干部“終身制”為“今日班長制”。第一,在普通學生特別是自我約束能力不強的學生眼中,學生會干部、班干部這些身份讓他們眼紅、妒忌,同時覺得高不可攀。如果使這些學生有機會成為“今日班長”(輪回值日、值周),讓其在有一定成就感的同時,負責管理班上當天的紀律,除了可以鍛煉其做事的能力,更可以使其加強自制能力。
第二,以鼓勵的形式處罰,使批評“表揚化”。通過激勵的手段達到批評處罰的目的,這種方式可使學生在愉快的心境中接受批評,感受正面教育,感受溫暖,逐步實現缺點與錯誤的轉化。我所帶的班上有一個學生經常偷偷抽煙,我就在全班宣布,讓他“全權負責制止班上同學抽煙的現象”,之后,我再也沒有發現他抽煙,而且整個班級里抽煙的現象也逐漸消失了。此外,在批評學生的時候,要就事論事,可以在肯定的基礎上指出不足。
第三,鼓勵的評語最好用第二人稱。對學生一個學期或某一階段的評語,應盡量避免呆板的模式,可以試用一下第二人稱:“你很聰明,所以我始終不對你失望,我覺得你有能力做到不違紀,只要你努力了,你可以做得最好!”這種富有人情味的評語的作用有時會超過教師幾天甚至幾個月的說教。
非量化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聊天溝通法”
學校的規章制度在執行過程中,有時難免會使學生不理解,對于一些不違紀但有退步傾向的學生來說,制度也奈何他們不得。這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就特別重要了。通過聊天,可詢問學生發生問題的客觀情況,通過談心,可了解學生的心理過程,以便找出癥結,及時糾正。
第一,面對面的聊天。與傳統的面對面的訓話式教育方式不同,我們需要的是師生之間無拘無束的談話,對學生施加一種無形的影響,進而使學生得到教育。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學生時代在學習一度出現松懈時,他的數學教師下課與學生們一起談天時有意識地說:“我看能解開‘哥德巴赫猜想’的人就在我們班上。”說這句話時,教師緊緊注視著陳景潤。從這以后,陳景潤又勤奮起來,終于在數學領域做出重大貢獻。
第二,以網絡、電話、信件或周記的形式聊天。教師在某些場合特殊、需要與學生談心但又怕出現尷尬局面時,可采取師生不見面的電話、信件、寫周記或者網上QQ談心的形式。最容易操作的是學生每周寫周記、寫筆記交給教師,從中可發現很多問題,班主任可及時對學生的一些不良傾向與想法以批注的方式加以引導。QQ群聊則是教師了解掌握學生思想動態的重要方式之一。
非量化管理的重點是“非正式群體”
在一個學校或一個班級中,除了學生會、團支部、班委會、學生社團等正式群體外,還存在著各種交叉的、不同內容的“非正式群體”,如“老鄉會”、“班上幾名后進生”、“喜歡唱歌的一伙”、“成績好的幾個學生”、“喜歡體育的一群”等等。管理好非正式群體是教師做好學生工作的重要途徑。
第一,不能使非正式群體得到正式確認。在一個學校里,應大力弘揚班集體與正式群體的作用,而不能讓非正式群體形成規模。如學校組織文體比賽,決不能搞“××省”同“××省”學生的比賽,而應以班級或不同系、不同專業的名義進行。班主任在對待班上后進生時,不能說“你們這一伙,真是一路貨色”。那樣會真正將他們推到一起。
第二,要合理安排已經形成的非正式群體的“領袖人物”。有時候,非正式群體的“頭頭兒”的影響力甚至會超過學生干部,這時候,不妨對這些比較有權威的人物委以集體事務的某些重任,比如負責班級衛生、擔任體育委員等,久而久之,這些“頭頭兒”就會被帶入正軌,其他伙伴也會得到進步。那時,實際上非正式群體已納入教師和班主任的正常管理范圍了。
第三,把握好非正式群體間“交叉人物”的作用。動手能力強的學生中有理論課成績好的,也有成績差的;后進生中也有唱歌好、打球好的,其中有一些人是兩個甚至幾個群體間的交叉人物,教師可以讓他們擔任各種非正式群體間的橋梁與紐帶,維系融洽的關系,共同前進。
學校的量化制度管理以約束為主,規定不能干什么;非量化管理則是以教師的正面引導為主,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和管理藝術影響學生,激發學生的上進潛能。制度管理是保證與基礎,非量化管理是制度管理的有益補充與發展,只有兩者真正結合起來,才能使高職院校的學生思想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