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技能考核標準
廖敏
[摘要]文中根據湖南省教育廳《關于加強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專業技能考核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要求,緊密聯系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嚴格遵循行業的用人需求,明確了該專業技能考核的目標,開發了該專業技能考核的社區事務管理和社區專業化服務兩個模塊,合理設置了每個模塊的技能點及具體技能要求。
[關鍵詞]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專業技能;考核
一、引言
為全面提高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專業技能水平,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動高等職業教育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湖南省教育廳從2010年開始分批開展專業技能考核標準的建設工作。截止2018年9月,經湖南省教育廳組織開發并審核通過的標準達到59個。根據省教育廳《關于組織2018年湖南省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專業技能考核考試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從2019年開始,所有高職高專院校相關專業將納入考核范圍,我院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也將納入抽查范圍。因此,為了適應社區管理與服務行業結構調整優化及技術轉型升級的需要,更好地為城鄉社區治理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非常有必要對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技能考核標準進行開發。
二、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技能考核標準開發的意義
專業技能培養是學校教育教學的核心任務之一。開發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技能考核標準,并考核學生的專業技能是否適應相應專業技術崗位要求,是該專業人才質量評價的重要內容。一方面,專業技能考核標準的開發有利于促使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進一步完善“專業見習+專業技能綜合實踐+專業階段性實習+畢業實習”的實踐教學體系;有利于進一步加強對社區事務管理、社區專業化服務等實踐教學的管理,深化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改革;另一方面,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技能考核標準的開發有利于推進新技術、新標準融入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教學,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實踐能力;有利于深入推動產教融合,對推行“1+X”證書制度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技能考核目標
1.學生的素質目標方面,綜合素質與專業素養結合,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學生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具有牢固的社會主義法制觀念;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具有較高的政治覺悟,不怕吃苦、甘于奉獻;能熱心為民服務,擁有愛心、耐心和親和力;能愛崗敬業、合作意識強、誠實守信、勇于創新。2.課程知識目標方面,理論結合實際,在實踐中綜合應用所學理論知識。使學生掌握社區工作相關理論及社區工作政策法規、社區事務工作規程、社區服務等相關知識,熟悉社區事務管理和社區社工服務,具備宣傳教育和政策執行、受理社區事務和化解矛盾糾紛、整合社區資源和協調社區關系、創新社區服務和策劃實施社區活動等各項實務能力。3.專業的能力目標方面,熟悉社區工作服務業務運作,開展專業服務。使學生具有開展宣傳教育群眾工作的能力;具有處理社區事務和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具有整合社區資源和協調社區關系的能力;具有創新社區服務和策劃實施社區活動的能力。
四、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技能考核內容
考慮到我國社區管理與服務的實際,社區管理與服務工作內容概括起來包括社區事務管理和社區專業化服務兩大模塊。
(一)社區事務管理模塊
本模塊主要考察學生在具體的社區事務管理工作中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政策規章制度、社會公德,按照社區管理與服務人員職業禮儀規范開展居民事務的處理與服務工作;能夠根據社區矛盾糾紛的受理流程,正確運用專業方法調處矛盾,評估調解效果;在遵守國家法律政策前提下,了解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確認城鎮低保對象,熟練掌握城鎮低保的辦理流程;按照國家法律政策規定,確認社保補貼的受理對象,熟練掌握社保補貼的辦理流程;能夠準確使用清楚、簡練、得體的語言,按照社區公文寫作格式,撰寫社區請示、報告、函、總結、公示等常見公文;掌握社區居民會議制度,按照居民會議召集要求,撰寫社區居民會議議事議程,討論涉及全體居民重大利益問題并形成決議;能正確選擇資料收集方法,收集社區背景資料,進行原因、意義、危害分析。本模塊包括七個技能點,具體技能要求如下:1.社區矛盾糾紛受理與調解依據人民調解委員會各項制度、矛盾糾紛登記制度、共同調解制度以及社區居民契約,結合居民矛盾糾紛的實際情況,開展社區矛盾糾紛的登記受理、調解處理及回訪跟進,及時發現問題,依法調解,妥善處理和疏導矛盾糾紛,減少訴訟,防止矛盾激化。具體包括:(1)能準確審查矛盾糾紛情況并予以登記;(2)能合理選定調解主持人;(3)能全面調查核實糾紛情況;(4)能夠擬訂調解方案;(5)能準確選擇調解方法,充分說理,耐心疏導,消除隔閡,幫助當事人達成協議;(6)能全面評估調解效果,實施后續跟進。2.城鎮低保的辦理依據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條例、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辦法與工作規程,結合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確認低保對象,準確計算低保金。能夠熟悉低保的辦理流程,詳細掌握低保受理、審批所需的材料及期限,能夠依據低保對象收入變化及時調整,有效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具體包括:(1)能準確確認低保對象;(2)能正確計算低保金;(3)能選取合適的方法全面核查低保對象的情況;(4)能嚴格按照流程辦理低保審批;(5)能說明不予辦理低保、調整低保金的理由。3.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服務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的通知》(中發[2002]12號),結合各地省市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服務政策,確認下崗失業人員,準確判斷受理對象,嚴格按照下崗失業再就業服務的辦理流程,詳細掌握受理、應聘所需的材料,有效保障下崗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具體包括:(1)能準確確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服務對象;(2)能選取合適的方法全面核查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服務對象的情況;(3)能嚴格按照流程辦理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登記;(4)能及時提供就業信息或推薦單位。4.社保補貼的辦理依據《財政部、勞動保障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資金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結合各地用人單位招用失業人員社會保險和崗位補貼辦法,確認社保補貼人員,準確判斷社保補貼對象,嚴格按照社保補貼的辦理流程,詳細掌握受理的材料,促進失業人員盡快實現就業。具體包括:(1)能準確確認社保補貼對象;(2)能選取合適的方法全面核查社保補貼對象的情況;(3)能及時對社保補貼對象的情況進行公示;(4)能嚴格按照流程辦理社保補貼登記。5.社區公文寫作依據《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判斷社區公文的類型,按照不同類型公文格式,根據主旨采用敘述、分析、說明等方法,運用準確、簡練、得體、平實的語言,撰寫社區公務文書。具體包括:(1)能判斷社區公文的類型及要求;(2)能厘清社區公文的思路及表達方式;(3)能準確運用清楚、簡練、得體、平實的語言;(4)能嚴格按照格式要求撰寫公文。6.社區居民會議的召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0〕27號)和省市相關文件精神,明確社區居民會議的召集條件,掌握社區居民會議的主要職責,討論并解決涉及全體居民利益的重要問題,形成決議并及時公布,創造良好的居民生活學習環境。具體包括:(1)能積極籌備社區居民會議;(2)能召集并主持社區居民會議;(3)能圍繞涉及全體居民利益的重要問題進行討論解決;(4)能形成社區居民決議并及時公布;(5)能做好會議記錄,并及時做好會議資料的整理歸檔;(6)能撰寫社區居民會議議程。7.社區背景資料的收集與分析社區事務管理不僅是對上級交辦行政事務的執行,更是在事務辦理過程中服務群眾。社區管理與服務人員要掌握社區工作方法和技巧,分析社區基本情況、社區居民和團體的關系與權力結構,了解社區問題和需要,進行社區現象原因、危害及意義分析。具體包括:(1)能選擇合適的方法收集社區背景資料;(2)能全面分析社區現象的原因;(3)能準確分析社區現象的危害;(4)能準確歸納社區現象的意義;(5)能撰寫社區背景資料分析報告。
(二)社區專業化服務模塊
本模塊主要考察學生在面對社區不同群體時,能準確了解社區不同群體的需求及特點,正確分析社區不同群體遇到的各種問題,并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規章制度的規定,運用社區工作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充分利用和調動社區資源,設計相關活動計劃書,提出專業、具體、可操作的服務策略,達到幫助社區不同群體走出困境、恢復正常生活并獲得發展的目標。本模塊包括七個技能點,具體技能要求如下:1.社區兒童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兒童權利公約》、《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規定,結合社區兒童的具體情況及遇到的問題,運用社區工作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充分利用和調動社區資源,幫助社區兒童走出困境,恢復正常生活并獲得發展。具體包括:(1)社區兒童的生理、心理、社會特點分析;(2)社區兒童的問題和需求分析;(3)社區一般兒童及特殊兒童的個案介入方法及策略;(4)社區一般兒童及特殊兒童的小組工作方法及策略。2.社區青少年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規定,結合社區青少年的具體情況及遇到的問題,運用社區工作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充分調動和利用社區資源,幫助社區青少年走出困境,恢復正常生活并獲得發展。具體包括:(1)社區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社會特點分析;(2)社區青少年的問題和需求分析;(3)社區一般青少年及特殊青少年的個案面談任務的確定和面談提綱的撰寫;(4)社區一般青少年及特殊青少年的小組計劃書的設計及小組介入策略。3.社區老年人服務根據《老年人權益保護法》、《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等法律規定,結合社區老年人的具體情況及遇到的問題,運用社區工作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充分調動和利用社區資源,幫助社區老年人走出困境,恢復正常生活并獲得發展。具體包括:(1)社區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特點分析;(2)社區一般老年人、孤寡老年人、空巢老年人等問題和需求分析;(3)社區老年人的個案探訪記錄及個案介入策略設計;(4)針對社區老年人共同問題及需求設計小組計劃書。4.社區婦女服務根據《婦女權益保護法》、《民法通則》、《婚姻法》等法律規定,結合社區婦女的具體情況及遇到的問題,運用社區工作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充分調動和利用社區資源,幫助社區婦女走出困境,恢復正常生活并獲得發展。具體包括:(1)社區婦女的生理、心理、社會特點分析;(2)社區一般婦女、受暴婦女、職業女性等群體的問題及需求分析;(3)社區婦女問題的個案工作中家庭結構圖的繪制;(4)針對社區婦女共同問題及需求設計小組計劃書。5.社區殘疾人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就業條例》、《殘疾人教育條例》、《殘疾人權利公約》等法律規定,結合社區殘疾人的具體情況及遇到的問題,運用社區工作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充分調動和利用社區資源,幫助社區殘疾人走出困境,恢復正常生活并獲得發展。具體包括:(1)社區殘疾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特點分析;(2)社區殘疾人的問題及需求分析;(3)社區殘疾人的個案工作記錄的撰寫;(4)社區殘疾人的小組工作計劃書的設計。6.社區矯正服務根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的法律規定,結合社區矯正對象的具體情況及遇到的問題,運用社區工作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充分調動和利用社區資源,幫助社區矯正對象走出困境,恢復正常生活并獲得發展。具體包括:(1)社區矯正對象的問題及需求分析;(2)社區矯正對象融入社會問題的處理;(3)社區矯正對象就業問題的處理。7.社區其他人群服務根據《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規定,結合社區流動人口及其他人群的具體情況及遇到的問題,運用社區工作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充分調動和利用社區資源,幫助社區流動人口及其他人群走出困境,恢復正常生活并獲得發展。具體包括:(1)社區流動人口就業、子女上學、業務生活安排相關問題的個案及小組工作策略;(2)社區新市民、上班族、貧困者等其他人群相關問題的個案及小組工作策略。
五、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技能考核的方式
建議社區事務管理模塊和社區專業化服務模塊各下設45套試題,兩個模塊共計90套題目,每套試題分為2小題,每套試題考試時間均為90分鐘,考試方式為筆試。本專業技能考核建議采取雙隨機方式。首先,由學生在兩個模塊中隨機抽取一個模塊;然后,再在這一模塊題庫中隨機抽取一道試題。每道試題總分為100分。考核時,要求學生能按照國家法律、政策、行業操作規范、工作方案、解決辦法等獨立完成給定任務,并體現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與工作行為表現。
六、結束語
本文對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的技能考核標準的開發進行了探索,希望能給該專業的專業建設和相關專業技能考核標準的開發提供借鑒和參考。總而言之,專業技能考核標準的內容選取應科學、合理,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在重點考核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同時,要高度關注職業素養的評價。考核標準應根據專業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動態,適時組織修訂,體現職業崗位工作的新要求和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趨勢。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Z].1989.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意見[Z].2010.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Z].2012.
[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Z].2012.
[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Z].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