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管理人員系列談之八:思考以及思考的維度
蔣軍
就說大家熟悉的4P理論,都說這個理論“過時”,而且一說就是10多年,但我們現在看到的那些標榜自己是代表和引領“最先進營銷方向”的企業,也包括跨國和國際企業,無不在這方面栽了跟頭。豐田的剎車門、三鹿奶粉、霸王洗發水、圣元奶粉等等,形象宣傳再好,最終還是要回到產品本身,產品是“基礎”總不會過時的。互聯網營銷也一樣,純粹的炒作,是可以在短期內大幅提高知名度甚至企業的“形象”,但真正要帶給顧客的價值是什么?如果一味的追求商業模式的成功,這難道不是本末倒置?
當然,本人的意思絕不僅僅是說做好一個產品或者只要質量好就行,但反之肯定是不行的。可惜,很多企業都很急,顯而易見的道理,一旦落到自己頭上就忘記得一干二凈了。
筆者在這里提起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并不是好去爭辯什么,而是想說明,4P或者互聯網營銷這是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或者思考方法,不同的企業和問題解決辦法未必相同,因此,4P也沒有過時,不做互聯網或不以互聯網為主要營銷方式的企業未必就“完蛋”了。
同樣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為什么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判斷和解決方案呢?這就涉及到思考方式和是靠維度的問題。
以下舉一個當前被炒作得很火的例子。
曹操高陵事件,幾個月之后又被拋了出來,考古隊說:出土各種文物完全可以證明此墓為“曹操墓”;而在“蘇州三國文化論壇”上,23個學者認為:有人策劃、蓄意造假。
據相關媒體報道:潘偉斌在聲明中說,曹操高陵的考古發掘是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河南省文物局組織、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實施的一次正常考古工作,考古發掘符合《田野考古規程》,發掘過程中多次聘請國內權威專家對考古方案、出土文物和資料進行現場研討和論證,確保了出土文物的真實性、地層的準確性、資料的可靠性和研究的科學性。所出土的石牌、畫像石等文物,出土記錄清晰詳實,并經過相關專家認真鑒定,確定其文物真實性無疑。
聲明強調,考古隊曾兩次邀請國內考古學、歷史學、古文字學、體質人類學專家,共同研究曹操高陵考古成果,確認安陽西高穴大墓為曹操高陵。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秦漢史研究會、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亦組織相關專家專程考察、研討,充分肯定了安陽曹操高陵的定性。“安陽西高穴大墓是曹操高陵”的結論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
不知道大家看了報道有什么感受?人家懷疑不是,就算不拿證據也合理,必竟對這么一件民眾關注度極高的事件,而且曹操墓已經定出了60元價格的門票,對此,民眾是要有“真假”的知情權的,必竟以后是要付費的,因此,考古隊應當拿出“鐵證”來證明曹操墓的真實性。
其實,考古隊的“聲明”是很蒼白的,也不符合邏輯。誰說國家文物局批準考古就可以證明這個墓是曹操墓?而聲明說“經過權威專家對考古方案、出土文物和資料進行現場研討和論證”,這就說明是“曹操墓”了?自己拿不出“鐵證”,要別人拿出證據來證明為什么不是真的,有違常理。如果不能完全證明是確實是曹操墓,那考古隊就不要下結論。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劉慶柱說:對安陽曹操墓出土文物,考古所使用了各種技術方法,進行了時代、技術與工藝和物質結構分析,“如果是現代造假的,拿熱釋光一照就知道了”。依在下看來,劉主任想當然了吧,就算一個對考古一無所知的人就應該知道,拿幾塊墓道里的石塊,粉碎以后,再造出來什么“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請問劉主任,“拿熱釋光一照就知道了”,你怎么知道?你就照得出來年代了?!再說,其中的石碑和石枕還是從盜墓者手中繳獲的。
還有那個用來按圖索驥的《魯潛墓志》,早就沒相關專家質疑了,用被質疑的東西來證明曹操墓的真實性,讓人覺得很不嚴肅。
本人斗膽從“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角度(當然不是從考古的角度),來試試證明一下該墓的真偽。曹操墓的界定應該從這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第一,《魯潛墓志》的真偽
第二,石牌和石枕的所謂“鐵證”是真是假
第三,盜墓者有沒有可能作假,其他人有沒有可能作假
第四,參與發掘、研討的專家是誰?研討了什么?怎么得出的結論?
第五,考古結論公布程序以及誰要為此負責
這幾方面相互獨立,每一方面都可以窮追下去,如果哪一方面出現問題,基本可以判斷該墓真實性值得推敲和不真實。
比如:“石牌”問題,本人這個沒有考古知識的人,根據媒體所報道和收集的資料可以進行如下分析:其一,魏王是漢朝最后一個皇帝劉協加封曹操的,死后,理所當然由曹丕世襲,也就是說曹丕是魏王了,“武王”是曹丕追認的,因此只能是叫“武王”,而不會叫“魏武王”;還有,在曹操死后,下葬的當時,沒有必要強調是“魏”,強調了反而顯得“煞有介事”。再有《魯潛墓志》的真偽,應該很好鑒別其真假。其二,“陪葬品”上都刻有“魏武王”字樣,假如陪葬品是真的,那就說明曹操生前就有了“魏武王”這一稱謂。但是“武”字是謚號,假如是真的話,曹操生前是不應該有的。換句話說,曹操生前不會有人稱其為“魏武王”,那些陪葬品也就不會是曹操生前所擁有的,而是曹操死后才制造出來的。一般而言,古人墓穴中的陪葬品往往是死者生前常用的,從這點上看,所謂的“曹操墓”是假的。但凡事不能太絕對,不排除是曹丕在曹操去世并且取得“謚號”后,令人制作了這一批陪葬品,然后將其下葬。
因在《百家講壇》講述《史記》而走紅的河南大學教授王立群,在其博客上力挺有“魏武王”之說,還列舉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可惜,都是曹操死后的資料,也就是魏之后的文獻,并不能說明曹操死了之后,在其墓穴里就有了“魏武王”這個稱呼和石碑。
如果考古隊憑借現在出土的文物就斷定這個墓葬是曹操高陵,那么,我們為什么不能推斷一下:造假者就是知道在魏之后,文獻上有“魏武王”的提法,才忽略了考證,將石碑上刻上“魏武王”。
現在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有沒有造假?只有證明沒有造假,討論下去才有意義。
說了這么長一個例子,就是想說明,我們要通過事件和問題的表象,發現問題的本質,然后才能解決它。考古隊錯在:把自己臆想出來的假設,當成了結論,可悲;沒有證據還嘴硬,可嘆;要別人拿證據出來證明是假的,你為什么拿不出證據證明其是真的?可憐!
大前研一在其成名作《企業參謀》中講了策略性思考的方法,即:現象-歸類-抽象化-設定找到解決方案之方法-針對所擬解決方案做假設-透過分析證明或推翻假設-導出結論-具體化-擬定要實施的計劃-交由實施。
經驗豐富的人常犯的錯:由“現象”直接跳到“擬定要實施的計劃”,也因此常常會造成判斷錯誤。
以上的大前研一的策略性思考方法。這是營銷人思考問題可以借鑒的也是非常適用的方法。
對于思考的維度,我們總結了6個維度。第一是廣度;第二是深度;第三是高度;第四角度;第五是力度;第六是銳度。(后續文章會結合案例進行闡釋)
①廣度:立足企業和品牌現狀,放眼商業世界未來,注重全球視野,使思維和創造性具有一般性的意義。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興許就是這個意思。
②深度:超越一般性,具有深刻的商業理念及哲學思想。通過現象深入到問題的本質。
③高度:達前人未所達,創別人未所創。
一個問題的出現,如果僅僅在這個層面上想辦法會非常難解決。比如,終端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如果我們還是要比終端的力量,就必須加大投入,招聘更多的營銷人員和促銷人員,在全國或者區域市場建立更多的辦事處、分公司。這樣雖然短期內銷售額可能增加了,但實際上利潤卻減少了。
如果我們換一種思路,以品牌或者產品為出發點,或許是另外一種情況了。如:青島啤酒當初進廣西市場,在渠道和終端都“堵塞”的時候,以消費者和品牌為基點進行了大量的工作,其效果雖然顯現隨慢,但卻是“致命”的。即,要從全局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④角度:結合品牌現實,出其不意,度身定做。如終端大戰,我們為什么不從產品本身思考,改進產品的外觀,讓陳列就是一種宣傳,起到人員促銷的作用。我們很多人讀喜歡看斯諾克,如果要打好斯諾克,一個適合的角度就非常重要,太直的球不適合去做球,打完一桿就沒了下文。
⑤力度:注重穿透力與打擊力。做市場做營銷,或者是一個區域市場的開發和新產品的上市,開頭的力量往往要求較高,如果沒有一定的力度,造成市場啟動的障礙,再想挽回來難度很大,幾乎就是不可能。也就是說,很多時候,力度決定了市場的成敗。
⑥銳度:創意的鋒芒畢露。傳播講究銳利,面面俱到未必就是一個好的方案。以解決問題的思路來設計我們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