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只是一種營銷模式 有利有弊
佚名
:@隋明梅:淘寶網上的東西,一分錢一分貨。重要的是,雖然起點低,但它構建了一個商品交換信用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說,淘寶對中國商業信用文化建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李英俊律師:商業有其基本規律,它的作用不只是買賣商品,更重要的作用是把人吸引到街上去。當他們為了購買一件滿意的衣服而一家、兩家店鋪尋找,很可能發生遠超過一件衣服價值的“隨機消費”。比如,夫妻兩個人逛街,可能產生餐飲消費。所以,電商絕不是拉動社會消費的好辦法,反而是在毀滅消費。
@鮑曉倩:電商不會摧毀實體店,消費體驗的差異決定兩者都將繼續發展。當然,電商的快速發展會促使傳統商業加快轉型升級。未來,實體商業不會只比拼價格,消費者去實體店也不是只為了購物,而是為了滿足休閑、娛樂、社交等多元需求。這也就是為什么近年來大悅城、藍色港灣等集購物、電影院、餐廳、咖啡館于一體的商業綜合體能完勝傳統實體商場。
@XUEYOUJINJIN:“雙11”只是一種營銷模式,有利有弊。在工業4.0倡導的智能制造和定制化服務的前提下,只知道把東西更便宜地賣到用戶手里的模式一定會被淘汰,價格戰的方式尤其如此。電商有自己的發展規律,順勢而為就好了。
@北國騎士:確實,電子商務的發展讓一些產業遭遇了退化甚至因為競爭失敗而退出市場,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人類的商業歷史就是這樣發展而來。完全可以這樣講,如果電商傷害了一千萬人的生計,卻一定是讓一億人為此獲得了新生計,窗戶關上了,門卻打開了,即便是那些被電商沖擊的領域也通過電子轉型而找到了新生的道路。
@金友論:在中國的某些二線城市,因為零售網點少、且從家到實體店的時間成本和交通成本高,商業落后,逛街十分不便。這些,或許也是促成電商爆發的重要因素。(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