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亭2006歲末營銷案例趣味亂彈(三)
張會亭
黃健翔終于落定到了鳳凰衛視。
伴隨著他的落地,也結束了他此前的諸如加盟重慶衛視等等的種種傳聞。
這段時間,黃兄還是真能夠折騰的。從他在世界杯上“路見不平一聲吼”的那一顆起,就注定了他的職業生命必將發生重大轉折。于是乎,解說門、離職門、口水門(與女記者吳紅飛的對罵),短短幾個月,黃健翔迎來了他的“三重門”。“超一百萬薪酬,終嫁重慶衛視”、“將與汪涵搭檔,鐵定加盟湖南衛視新節目”、“簽約華誼兄弟,出單曲進軍娛樂圈”、講相聲、演電視以及“罵雞”等新聞充斥著各大媒體和整個網絡,黃健翔可謂“一夜出名天下知”,成為大眾明星。據說現在的出場費已經飆升到了起價15萬了。
所以,黃健翔盡管暫時賦閑,卻也一直沒有閑著,并開始逐漸樂此不疲。從今夏德國世界杯上那段183秒的瘋狂解說開始,黃健翔逐漸把“炒作”鐫刻在額頂,當作是自己最具特色的獨門標志。能解說體育、能擔任體育節目主持人、出書并連續搞簽售、到德云社說相聲、獲得重慶衛視《第一次心動》欄目邀請、被湖南衛視《名聲大震》欄目鎖定、與張靚穎鬧緋聞、與寧靜搭檔合拍電影、加盟華誼兄弟音樂公司并由羽泉為其打造單曲《像男人一樣去戰斗》、走進大學校園、出任網站專欄寫手、到電臺做客座嘉賓……黃健翔似乎完全愛上了把自己的名字與具有公眾傳播性的事情粘連到一起,因為只有這樣才是效果最佳的炒作途徑。在炒作與被炒作中,黃健翔充分享受著爭議與快感。
黃健翔向央視辭職后,立即成了娛樂圈里的“搶手貨”,東方衛視、湖南衛視都先后向其拋出橄欖枝,重慶衛視《第一次心動》甚至開出百萬天價邀其加盟,但黃健翔本人始終未正面回應。現在,黃健翔已經選擇加盟鳳凰衛視一個名為《天天運動會》的體育欄目,可以說是重操舊業,只是與以往不同,這次他將用脫口秀的娛樂方式來講解體育新聞。與此同時,央視也開始全面封殺他,離職后當天,央視領導便通知門衛說以后不許黃健翔再進來。12月14日《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電影全球首映式,本來要黃健翔和郭德綱一起主持的,后來因為央視的干預,而最終沒有見到他在現場。
然而,黃健翔從央視離職1個月,其頻繁的各類走穴活動據說已經幫他掙到了100萬。現在加盟鳳凰之后,薪酬更是不會少。由此看來,可以開玩笑地說,黃健翔是最為風流瀟灑的一個離職員工。我一直認為,黃健翔是作為一個廣義上的“職業經理人”進行“自我營銷”的成功典范。
為了讓大家清晰地理解我的結論,讓我們不妨在梳理一下黃健翔的職業路徑:
1、 在央視做主持人,以直言敢說著稱,成為央視體育頻道具有獨特個性的解說員;
2、 遭遇解說門:世界杯上一聲吼,成了全球矚目的人物,同時更是國內的新聞焦點;
3、 新書問世:趁熱出版一本只有4萬字的新書《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并頻繁做新書簽售活動,掙一筆是一筆;
4、 與張靚穎鬧緋聞:巧妙駕馭娛樂圈走勢,順利離婚,并使新書更暢銷;
5、 跟郭德綱說相聲:刻意制造差異化,出乎所有人意料,借此展現自身除了體育以外的娛樂才華;
6、 客串走穴:頻繁參加各類節目,加強物質囤積,積極響應毛主席提倡的“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
7、 打造個人單曲:大多數主持人都出書,黃健翔也出書,所以要想更勝一籌,那么就要創新,于是自己出單曲,再行差異化路線;
8、 參加重慶衛視海選:假戲真唱,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無論最終是否去了重慶,起碼雙方都是贏家。重慶臺借此說明本臺虛懷若谷,用人不拘一格;黃健翔則借此證明自己真的很搶手。但黃健翔最終沒去重慶,以此說明自己真的很值錢;
9、 加盟鳳凰:名利雙收,給外人的印象是鳳凰的自由氛圍和打造主持人品牌的風格更適合他,同時鳳凰給的薪水肯定要比重慶高。同時側面證明鳳凰果然是不拘一格,連黃健翔這樣“有個性”的人都舍得花大價錢用實際行動來真誠吸納。以此給更多的優秀主持人的“心猿意馬”留出了足夠的想象空間……
行文至此,到底是黃健翔厲害還是鳳凰厲害?抑或是重慶臺厲害?答案已經不重要了。但有一點必須承認的是,黃健翔的“一聲吼”,再加上三下五除二的系列自我營銷,就把自己吼到了更高的身價段位上來了。
他才是真正的“獅吼功”,讓我們都開眼了,見識了。
七、《滿城盡帶黃金甲》:一場充分研究并迎合消費心理的按需營銷
當《滿城盡帶黃金甲》全球公映半個月后,我終于也看到了這部商業大片,不過不是在影院里看的。因為我總感覺花大價錢去影院看不值,所以便在家里用一張光盤自己解決了。不過光盤也有光盤的好處,可以想看幾遍就看幾遍,直到看透為止。
說到《滿城盡帶黃金甲》,本來是源自唐代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的一首詩《不第后賦菊》(也做《題菊花》):“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把菊花和帶甲的戰士聯結在一起,賦予它一種戰斗的美。從劇本上來看,《夜宴》劇本源自英國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黃金甲》劇本源自中國現代劇作家曹禺先生的《雷雨》。但很多觀眾看過之后都說《夜宴》和《黃金甲》很像,都是五代十國的歷史背景,都是描寫宮廷內亂,劇情都有偷情和亂倫。不過在我看來,要說兩部電影很像,那只能說明:遠在英國的莎翁與我們敬愛的曹禺先生,他們兩位的創作靈感比較像。但就《黃金甲》的場面來看,由于幾乎所有的女演員都“波濤洶涌”,所以已經被好事者惡搞成了《滿城盡是黃金波》、《一堆“饅頭”引發的血案》等等。
從《英雄》到《十面埋伏》,再到《滿城盡帶黃金甲》,老謀子連續三個大片都取得了不凡的票房業績。我本人給他的這三部大片的統一評價就是:“場景壯美、氣勢磅礴、情節凄婉、不知所云”。所以“善良”的觀眾們也是一次次地被“騙”入場,看完就罵直呼上當。可謂是“每片都看,每片都罵;年年看,年年罵”。甚至不光是老謀子的這三部大片,還有陳凱歌的《無極》和馮小剛的《夜宴》,都基本上是這種結果。使人不得不懷疑好像“中國式”的商業大片為什么總是這樣“看了罵,罵了還看”的怪圈?
更為經典的是,不同于《無極》和《夜宴》的首映,《黃金甲》這次特意選擇在12月14日星期四來了個“全球首映”,并找來吳宗憲、蔡康永、阿雅、陶晶瑩、曾寶儀、郭德綱、何炅、沈星、經緯、王東等十大名嘴來湊堂會。并且最關鍵的是,領銜主演的發哥和俐姐那天都沒來現場,大導演謀哥也沒來,還故意用大屏幕在美國時代廣場給中國的觀眾打招呼(我一直心想謀哥有在美國時代廣場觀看首映式的空,還不如來北京直接參加現場算了,還能省一點長途話費呢)。沒辦法這就是擺譜,這樣更能調動觀眾的胃口。最終只是一個周杰倫將這場全球首映推向了高潮。居然以一個大孝子的形象出現,活生生一個現場版的“孝親圖”。不過周杰倫終究是周杰倫,從《尋找周杰倫》到《頭文字D》,再到現在的《黃金甲》,我們看到的只不過是一個個換成了角色名字的周杰倫而已。在要“人氣”還是要“演技”方面,精明的謀哥最終還是屈從了“人氣”。因為只要有了周杰倫的參與,他那相當多的“粉絲”就不愁不來買票進場了。這不能不再次證明了謀哥的商業智慧。
我的老大王海鷹先生曾經有句名言:“絕大多數老百姓最愛看的無非是色情、暴力和恐怖”。就沖《黃金甲》公映10天即已票房過億的記錄來看,這句名言還是很有道理的。我始終認為,張藝謀是國內大導演中唯一能夠把觀眾和奧斯卡評委的心理都充分琢磨透的人,相比之下馮小剛同志則最多是用他獨特的幽默喜劇僅僅琢磨透了中國觀眾而已。從《秋菊》到《英雄》,從最落后的中國農村到最壯美的虛幻武俠,大家愛看什么,我就生產什么。按需定產,按需營銷。
不過,作為一部古裝版的《雷雨》,《黃金甲》里少了很多耐人尋味的內涵,而增加了很多滑稽。從劇情上來說,話劇《雷雨》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初的中國封建大家庭,繁漪精神上的孤獨苦悶代表了當時絕大多數婦女的精神處境;她與代表夫權的周樸園的沖突、她與周萍的亂倫關系、丫環魯侍萍被玩弄后再被拋棄等等,都與那個歷史時代絲絲入扣;然而,《黃金甲》套用《雷雨》劇情卻存在著諸多不合理之處:首先是一位中國古代帝王每天不理朝政,一邊思念著他的“魯侍萍”,一邊應付著瘋瘋癲癲的王后;很奇怪,他竟然連個妃子都沒有,如此奉行一夫一妻制的君王可真是少見;而王后呢,沒有遍地嬪妃跟你競爭你就該知足了,還整天瞎鬧騰什么,大王默默思念一個女人你都要嫉妒得雞飛狗跳,可真夠不開眼的。
至于漏洞就別多說了,網上早已挖掘出了一大堆了。最有意思的是電影最后的放煙花場面,其先進的煙花設備和高超的煙花技術使我們仿佛看到了國慶節的天安門廣場和去年春節的北京城。畢竟是快該過年了,也該放點煙花熱鬧一下了。看來老謀子最近還真的沒少鉆研煙花技術啊。
所以,最后我要替謀哥來勉勵大家抓緊時間好好學習了,新的一年來了,大家有空呢就多寫點文章。這里估計有很多朋友都會抱怨說沒有時間。其實所謂時間,就像《黃金甲》里面的那一大群非常養眼的乳溝那樣——“擠一擠,總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