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農村快速富裕的路徑選擇
董術 董化研
摘要我國新農村建設首要內容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而現階段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不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因而貫徹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探索我國新農村快速富裕之路尤為迫切。通過參觀和廣泛查閱國內外文獻,立足本國國情,總結我國人均收入約4萬元以上村莊的快速富裕之路,得出結論,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快速富裕之路有4條:做大做強第二、三產業的村辦企業;發展農業規模經濟;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精品農業;發展密集庭院經濟。 關鍵詞社會主義新農村;富裕;路徑選擇 AbstractThe main content of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in China was“production development,life richness”.However,the disposable income in rural was only one third of that in urban. Therefore carring out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balanc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exploring quick way to prosperity in new countryside was particularly urgently. By visiting and consult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extensively,based on the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a conclusion was drawn by summarizing the quick way to prosperity in villages with average income of about forty thousan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four points in quick way to prosperity in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First,enhance the village-run enterprises of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ies. Second,develop agricultural economies of scale.Third,develop special and featured agriculture about“one village,one variety”. At last,develop intensive courtyard economies. Key words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prosperity;path selection 中共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1]。2009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 17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 153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不到城鎮居民的1/3。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并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大幅度提高農民收入顯得十分重要而迫切。筆者通過參觀、調研、廣泛查閱國內外文獻,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總結我國人均收入約4萬元以上村莊的快速富裕之路,認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快速富裕之路有4條。 1做大做強第二、三產業的村辦企業 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2008年銷售收入500億元,上交利稅8億元,村可支配收入30億元,連續6年村民人均收入超過8萬元。華西村中心村家家住別墅,戶戶有轎車,以 “天下第一村”享譽全國。華西村快速富裕的經驗是做大做強第二、三產業的村辦企業。 首先,華西村經濟結構以第二、三產業為主體。第一產業(農業)產品附加值低,第二、三產業附加值高,要想使村民快速富裕,村經濟結構必須以二、三產業為主體,這是華西村快速富裕的原因之一。以山東省兗州市某農民種糧食為例,666.7 m2地年純收入約1 000元,此外666.7 m2地享受國家種糧補貼100余元;兗州市某農民種666.7 m2菜(非蔬菜大棚),年純收入約幾千元。在農產品長期處于低附加值狀態條件下,一個農戶如果僅靠種田,年純收入只能達到幾千元,不可能快速富裕。 其次,華西村將村辦企業做大做強到國家一流。1999年,華西村工業股票在深圳上市。華西集團擁有鋼鐵、紡織、服裝、化工等9大工業公司、60多家企業。華西村骨干工業企業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在2005年度公布的中國企業500強中,名列第94位;在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名列第41位;在中國綜合類制造業中,名列第5位。華西村旅游業產值比重已占全村經濟總量20%以上,華西村目前每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00萬人以上,游客門票120元/人,團體票80元/人,每年門票收入超億元,被評為全國十大農業旅游示范點,華西旅行社在國內“百強旅行社”排名第4位。要快速富裕,村經濟結構以二、三產業為主體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把村辦企業做大做強到國家一流,有超強的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這是華西村多年保持全國首富村的根本原因。 為研究華西村快速富裕之路在全國農村是否具有普遍規律性,2008年中央政策研究室等部門評定“中國經濟十強村”,綜合評定指數是銷售收入額、利稅、村可支配收入和村民人均收入?!爸袊洕畯姶濉泵?華西村、南山村、長江村、沈全莊村、九星村、永聯村;東嶺村、紅嘴村(并列第7)、航民村、西王村、三房巷村、康柏村(并列第10)。這十強村的共同特點:一是村經濟結構都以第二、三產業為主體,二是都把村企業做大做強。十強村(含2個并列村)共有12個村,其中有10個村的工業企業均進入中國企業500強,年銷售收入一般都達到百億元以上,人均年收入達約1.6萬元以上。 山東省榮成市西霞口村1987年起先發展海上捕撈漁業、海珍品養殖業,后重點發展造船、海運業,積累了雄厚資金。該村又投資2.7億元,轉產興辦“朝陽產業”旅游業,把荒山禿嶺建成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創建海上風景區、生態旅游區和游樂園等。2006年,西霞口村總收入21億元,人均收入18萬元,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和村民收入相當高。 “中國經濟十強村”和西霞口村的實踐證明,在農業與第二、三產業附加值有較大差距的條件下,做大做強從事第二、三產業的村辦企業,是一條快速富裕的成功之路。
2發展農業規模經濟 鄧小平1990年就指出:“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2]。發展農業規模經濟,有利于采用農業高科技,實現專業化分工和協作,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取得較高經濟效益。分散的農業小生產,難以擺脫低效益。山東省鄒平縣種糧大戶陳某,近年經營糧田約6.7 hm2,收獲糧食約100 t,種糧純收入年均達8萬~9萬元。黑龍江省某種糧大戶,規模經營超過20 hm2, 2007年純收入70余萬元。 美國農業基本單位家庭農場都實行規模經營,人民日報社駐美國記者采訪一家偏遠農場,農場主經營1 214.4 hm2土地,僅有幾名雇工。農場使用安裝了GPS全球定位系統的大型拖拉機、播種機、聯合收割機等,年利潤1.8萬美元[3]??梢姡_展農業規?;a,實行科學化種田,有利于發展農業規模經濟,帶給農民更高的規模效益。 3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精品農業 1979年日本興起的“一村一品”運動是日本農業產業化的成功運作模式,即“一村”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有競爭力“精品”或“拳頭產品”,打入國內和國際市場,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以山東省壽光市孫集鎮三元朱村為例,該村支書王某1988年開始帶領村民引進、改進國內外日光溫室蔬菜種植技術,引發壽光市乃至全國蔬菜生產的“白色(日光溫室)革命”和餐桌“綠色(無公害)革命”,使溫室蔬菜種植成為三元朱村特色、精品產業。1995年,壽光形成以三元朱村為中心的1.3萬hm2無公害蔬菜基地,壽光市成為全國蔬菜生產、批發中心。2005年,三元朱村人均收入3.8萬元。廣東省德清縣子思橋村是“中國第一蛇村”。當地農民以養蛇為特色產業,走上致富路。大多數村民每年都有5萬~6萬元收入,多者有10萬元。實施“一村一品”,發展特色、精品農業,是當前形勢下,我國農村比較容易實施運用的模式[4]。 4發展密集庭院經濟 密集庭院經濟指農戶利用農家院落及周圍閑散土地和水域,密集發展多種種養業、園藝等,充分發揮農業資源的效能,取得較高經濟效益的家庭農業生產方式。重慶江津市豐農村一農戶,用自己0.33 hm2宅基地和宅邊魚塘,陽臺養蜂、果園養禽、水面養鴨、池塘養魚等,充分利用農業和勞動力資源,年收入超過6萬元。發展密集庭院經濟是快速富裕途徑之一,但需要農戶有較好的生產技術和一定的經濟管理水平。這種模式適用于知識文化水平比較高的農戶,也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