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

李有剛

【摘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三大道德都是對人們最基本的、最低的、最必要的要求,探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必然從這些道德基礎談起才有意義。 【關鍵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道德基礎

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范榜樣作用,引導人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是解決“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一個什么樣的社會主義?”兩大重要問題的重中之重。和諧社會的核心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融洽、有序、穩定、協調、和諧的文明狀態。而這種文明狀態絕不是雜亂無序的,需要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約束和調節才能實現。因此,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定要解決好這三個基本層面的道德問題。發揮三大道德在社會建設中的規范、引導、調適、融合、促進作用和精神支撐功能可以提高主體構建和諧關系的道德實踐能力,使社會主義法律、政策、制度建設的貫徹和實施效果更佳。那么, 三大道德為什么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呢? 道德是人類精神的自律, 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所特有的,是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人們的內心信念調節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關系問題而展開的。根據道德所調整的關系不同, 我們可以把道德分為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三個層面。這三個層面的道德建設恰好能夠從精神道德領域解決人際關系和諧問題、社會關系和諧問題、人與自然的和諧問題。因此, 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我們可以從這三個層面上來分別加以考察。 一、和諧社會的社會公德基礎——文明行為促進和諧 社會公德是社會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尺。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是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在道德上的基本標準。構建和諧的社會,人們必須維持正常的生活秩序,總是要遵守一些最簡單、最起碼的公共秩序,這就是作為和諧基礎的社會公德。這種基礎作用可以從三個層面表現出來: 首先,調節在人與人關系層面上的和諧。舉止文明、待人接物禮貌大方、和悅的語氣、親切的稱呼、誠摯的態度可以營造一種人際和諧的氛圍;平等待人、尊重理解他人、幫助他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助人為樂是為人民服務精神的直接體現,任何人都是社會的人,都不能脫離他人的幫助而存在,也不能脫離他人的關心而生活,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依存、相互關心、相互幫助。“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人都去關心、愛護和幫助他人,可以促進造就社會和諧。 其次,調節在人與社會關系層面上的和諧。愛護公物、遵守公共秩序是構建和諧的主要內容。愛護公物要求公民關心、愛護和保護國家財產,同一切破壞和浪費公共財物的行為作斗爭。愛護公物是對社會共同勞動成果的珍惜和愛護,是每個公民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會的公用設施得到妥善保護并保持良好的狀態,是實現公共生活和諧有序進行的基本保證;遵守公共秩序意味著個體對紀律、規章、法規等社會公約的敬畏和遵守,意味著個體自我約束、嚴以律己、一絲不茍的奉獻精神,意味著個體與社會的合作態度;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公共秩序對我們每個人、對我們的國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大家共同的要求和愿望,是社會文明的標志,是一個人有道德的表現。大家都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我們才能有一個秩序井然、安定文明的和諧社會環境,我們的生活才能正常進行。 第三,調節在人與自然關系層面上的和諧。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維護生態系統安全, 與自然共生共存、協同發展,涉及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愛護環境、保護環境不僅僅是指講究公共衛生、美化個人生活環境等,還包括降低環境污染,維護生態平衡,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等廣泛內容。由于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均資源不多,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對于可持續發展,維護子孫萬代的根本利益,推動生態和諧,實現長治久安的社會和諧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二、和諧社會的職業道德基礎——職業文明促進和諧 職業道德是人們在職業活動中調節人與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規范,具體說涵蓋的是同一職業內部人與人之間、從業者與服務對象之間、從業者與職業之間、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能否調整好這些關系,直接關系到和諧社會建設的“和諧”水平和高度。職業道德隨著分工的出現而逐步形成,又隨著分工的逐步細致而不斷發展。在社會分工愈細和專業化程度愈強的現代化社會,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人們的職業壓力日漸增大,社會風氣呈下滑苗頭,不文明的職業活動不斷增多。處理不好這些問題,勢必對和諧社會建設造成重大影響。 首先,調節在同一職業內部發生的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主要包括同事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領導與下屬之間的關系等等。這一部門的職業道德規范將人們統一到為了正當利益而和諧勞動的統一目標下,其內部關系就會不斷融洽和諧,就會形成這樣一種人人努力向上、文明禮讓的和諧局面:同事之間團結互助、平等相待、和睦相處、既相互競爭又相互鼓勵;部門之間顧全大局、相互配合、減少矛盾、避免糾紛;上下級之間相互理解、尊重、溝通、減少內耗、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強。 其次,調節從業者與服務對象之間的和諧。主動、熱情、耐心、周到的服務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重要規范,是為人民服務這一職業道德核心的體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從業者通過自己的職業活動滿足社會其他行業和人員需要,同時也從其他行業的職業活動中滿足自身的需要。因此,每個從業者既是服務者又是被服務者。整個社會各個行業互相聯系、密切配合,都努力營造“主動、熱情、耐心、周到、文明”的行業風氣,就可以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統一和諧整體。 第三,調節從業者與職業、職業與職業之間的和諧。所謂“干一行,愛一行”,從業者要忠實地履行職業責任,安心本職工作,恪盡職守,誠實勞動;努力培養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幸福感、榮譽感,培養正確對待各種職業勞動的科學態度。忠于職守、熱愛本職既是從業者發揮才智、干出成績的需要,更是整個社會生活有條不紊、和諧行進的需要。此外,對待其他職業、職業與職業,要堅持“職業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鄙視體力勞動和服務性職業的職業態度。因為,一個人社會地位、榮譽的高低,并不取決與自己所從事的職業,關鍵是看他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所做的貢獻。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