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偏遠地區生育期牧民518例宮頸病變臨床分析
李春芳 哈斯 包龍堂
【摘要】目的 研究內蒙古通遼市偏遠地區部分牧民患者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探討其發病率與發病原因,采取必要措施加強防治。方法 對518名可疑宮頸病變患者行宮頸細胞學檢查(新柏氏TCT細胞學),結合陰道鏡多點病理檢查手段,提高準確率。對高危型HPV病人行HPV-DNA檢測、分型。對高危型HPV-DNA陽性者進行宮頸局部治療。結果 518名患者行檢測后結果為:HPV陽性22例,非典型磷狀細胞者30例(不能明確意義)行進一步病理學檢測。陽性者局部治療,陰性者隨診2年。結論 宮頸糜爛程度與宮頸上皮內瘤病變發生無直接關系,宮頸外觀光滑者也潛在CIN危險性。持續的HPV會發展為CIN和浸潤癌。CIN感染者多伴有HPV陽性。提示HPV和CIN發病有關。定期篩查、隨訪是預防的主要手段。
【關鍵詞】通遼市 牧民 生育期 宮頸病變 臨床分析
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CIN)是與宮頸浸潤癌關系密切的一種癌前病變。常與性生活活躍,HPV感染,性傳播疾病,經濟狀態低下有關[1]。目前有報道,性生活紊亂和吸煙、種族和地理環境、免疫抑制劑與宮頸癌病變密切相關?,F今已意識到HPV感染是宮頸癌的基本因素,是宮頸癌發生的必要條件。本文對本地區部分來院就診的偏遠地區牧民可疑宮頸病變進行細胞學和病理學檢測,探討其臨床發病機制及預防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07年3月~2010年5月間來我院就治的可疑宮頸病變患者共518人,年齡在18~55周歲,大部分來自內蒙古東部偏遠地區,對以上患者行宮頸TCT檢測,陰道鏡及宮頸多點病理檢查。以上病例均為有性生活史婦女。其中18~24歲122人,占23.6%;25~35歲272人,占52.5%;36~45歲86人,占16.6%;46~55歲38人,占7.3%。
1.2診斷標準 (1)宮頸糜爛,外觀顆粒樣改變,接觸性出血。(2)宮頸肥大伴質硬。(3)未經過物理治療。(4)陰道鏡下定位活檢,HPV、DNA檢測。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第七版。
2 結果
2.1從年齡分布上看,生育高峰年齡因性生活活躍,宮頸病變發病率相對較高,中年以上者較低,但發病后惡變率較高。
2.2新柏氏細胞學(TCT)檢查可疑病變中,良性反應改變為466例,占89.9%,CIN30例,占5.8%,HPV陽性22例,占4.2%。結果見表1。
2.3從表2可見:宮頸TCT異常者行宮頸陰道鏡下病理活檢,結果回報30例CIN中CIN114例,CIN210例,CIN36例,HPV陽性者22例,宮頸浸潤癌7例。對CIN1伴HPV感染者行抗炎治療隨訪,6個月后復查一次宮頸細胞學檢查或HPV檢查。在2年內未發現非典型鱗狀細胞增生及HPV存在。CIN2及CIN3行宮頸錐切術。對宮頸浸潤癌I、 II、 III期分別進行手術治療。年齡分別為40-59歲。
3 討論
我區地處東北,人口眾多,經濟衛生發展不平衡,目前在我內蒙古東部區,尚未建立完善的篩查制度和體系,由于地區、民族、生活習性等原因,如:地區寒冷、交通不便、女性吸煙者居多等造成宮頸病變較多。最新報道[2]:吸煙可減少朗罕細胞數目,而該細胞與局部免疫監視功能有關。本研究對可疑人群進行細胞學和病理學篩查,使早期病變得以發現和治療。據文獻報道[5,6]宮頸病變中由于檢查手段不同,準確率不高,約為66-84%,個別病例由于無法取到宮頸管內病變等缺點易造成漏診。還有報道提出,CIN2和CIN3時應高度警惕浸潤癌存在,特別是年齡較大者[2,7]。所以本研究結合臨床癥狀,宮頸細胞學和組織學等手段相結合,從不同年齡段詳細分析患者發病情況和特點,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時時給予高度重視。對于高度病變者CIN2和CIN3以治療如局部消融、冷凍、冷凝、電灼、二氧化碳激光汽化等等為主。
從年齡分布上來看,生育高峰年齡段性生活活躍,HPV感染幾率增加,再加上口服避孕藥等一些藥物損傷等致發病率有所增加。有報道提示避孕套也可致宮頸病變[3,8]。對于圍絕經期女性,性生活相對年輕人組減少,由于激素水平下降,雖然外觀上皮菲薄轉化區內移,宮頸光滑也應重視細胞學和HPV檢測[4]。從以上病例分析:30例CIN病人中2例宮頸光滑,無肥大,在體檢時被檢測到宮頸非典型磷狀細胞異常增生,HPV陽性,本人均否認性病史,但病理結果回報,CIN合并HPV感染,查到控空細胞。所以年齡較大者發病率雖低,但轉為惡性者幾率較大。所以CIN與HPV病原體感染有關,HPV16、HPV18和33型與宮頸浸潤癌有關。另有文獻報道,多數感染是一過性的,可以自行消除,時間是8個月,持續的HPV感染會發生CIN或浸潤癌,與文獻報道相符[9]。
綜上所述,宮頸病變與經濟狀況密切相關,我國東部農牧區屬欠發達地區,因資金缺少,必要時得不到宮頸癌常規篩查[6]。特別是該區低收入婦女,其中包括農牧民婦女,由于經濟條件、環境、交通等原因的限制,再加上保健意識欠缺,不能及時得到診治而延誤病情。
所以對門診所見到的高危病人進行及時診斷和治療,特別是普及防病知識,提高婦女地位和文化水平,是預防婦科疾病的關鍵。所有治療過的CIN病人均需要隨訪。正常情況下,第1年內做2次宮頸涂片,至少堅持5年。病人術后6-12個月行陰道穹窿的涂片,以便及時發現病情。
參 考 文 獻
[1]楊伶俐.宮頸巴氏涂片與LCT在低收入復發婦科普查中的應用.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9年3月10卷,91~93.
[2]趙昀.宮頸高度病變臨床特點附132例臨床分析.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9年第10卷第2期,88~90.
[3]王玲.LEEP治療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924例臨床觀察.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9年1月第10卷第1期,34~36.
[4]主譯:魏麗惠.牛津臨床婦產科手冊.2006年第3版.人民出版社,512~520.
[5]呂時銘.檢驗與臨床診斷.婦產科學分冊,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40~70.
[6]湯惠茹.深圳市不同職業人群感染HPV的優勢亞型.中華婦產科臨床雜志,2009年3月第2期,94~98.
[7]樂杰.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年6月7版,761~769.
[8]陸芝英.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與神經肌肉疲勞關系的研究.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09年36卷1期,50~52.
[9]刁偉霞.婦產科疾病藥物治療指南.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3(1):28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