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民政協詢問和質詢制度探求
王貴銀
詢問和質詢的主體是參加人民政協的黨派界別。黨派界別可以提出詢問和質詢,聽取說明和解釋,對能夠辦理的意見建議進行跟蹤監督。黨派界別的代表是政協委員,政協委員代表黨派界別進行詢問和質詢。黨派界別的詢問和質詢,須經政協委員黨派界別小組集體討論同意。常委會議和主席會議成員不作為詢問和質詢的主體,是因為常委會和主席會議成員本身是政協委員,完全可以通過所在黨派界別提出詢問和質詢。 詢問和質詢的對象是同級黨委及其工作部門、政府及其工作部門以及法院、檢察院。因為他們是執政者和執法者。中央5號文件規定,黨委要自覺接受來自人民政協的監督,人民政協要監督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黨委及其工作部門是重大決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理應接受人民政協的詢問和質詢。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理應接受人民政協的詢問和質詢。人民政協監督國家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情況。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是國家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者,理應接受人民政協的詢問和質詢。 詢問和質詢的內容是執政機關貫徹實施法律法規、貫徹實施方針政策、履行工作職責、解決群眾利益方面的重大問題。因為這些內容是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央5號文件規定,人民政協監督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貫徹實施情況,黨派界別應當就貫徹和實施憲法、法律和法規方面的情況開展詢問和質詢;人民政協監督重大方針政策貫徹、制定和實施方面的情況,黨派界別應當就上級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和實施、本級重大方針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方面的情況開展詢問和質詢;人民政協監督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黨派界別應當就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廉潔從政方面的情況開展詢問和質詢;人民政協要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履行職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派界別應當就解決界別群眾普遍關心、反映強烈問題方面的情況進行詢問和質詢。 (二)人民政協詢問和質詢的基本操作 詢問和質詢的一般要求。詢問和質詢由黨派界別以書面形式提出,要求一事一議,并做到“四有”:有明確的詢問和質詢對象,有明確的詢問和質詢事項,有明確的詢問和質詢依據,有明確的委員界別小組意見。黨派界別就同一問題可以先提出詢問再提出質詢,也可以直接提出質詢,質詢不以詢問為前提。詢問和質詢可以在政協全會開會期間提出,也可以在政協全會閉會期間提出。人民政協應確定一個工作機構為詢問和質詢的受理機關。 詢問的辦理。黨派界別就不了解、不清楚的問題向詢問對象提出詢問,并向受理機關提交詢問書。受理機關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審查立案并送交詢問對象,對不立案的詢問要作出說明或要求修改后重新提出。詢問對象在收到詢問書后,應在規定時間內作出書面說明,書面說明由詢問對象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簽名。受理機關在規定的時間內將詢問對象的書面說明送交詢問人。全會期間提出的詢問,經主席會議同意后,可以集中開會進行集體說明。 質詢的辦理。黨派界別就重大問題向質詢對象提出質詢,并向受理機關提交質詢書。受理機關應在規定時間內審查立案,對不立案的質詢要作出說明或要求修改后重新提出或作為詢問案處理。需要立案的質詢案由主席會議作出決定,由質詢對象在規定時間內作出答復。質詢的答復分為書面答復和口頭答復。書面答復由詢問對象的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名,受理機關在規定的時間內將書面答復送交質詢者。口頭答復由主席會議決定的承辦單位召開質詢會議進行答復。質詢人或質詢對象任何一方要求召開質詢會議進行答復的,應召開質詢會議進行答復。需要在全會期間進行答復的質詢案,經主席會議決定后列入大會議程。 詢問會議和質詢會議的基本程序。詢問會議和質詢會議,應由政協有關領導機構或工作機構在規定時間內在召開。詢問和質詢會議應體現當場、公開、交流的原則。會議的基本程序是:黨派界別提問,詢問和質詢對象答復,黨派界別發表意見、繼續提問并與詢問或質詢對象交流,列席人員提問,對詢問或質詢對象的答復進行測評并當場公布測評結果,質詢對象就有關問題表明態度。以會議形式答復的質詢案的質詢情況向社會公布。 (三)人民政協詢問和質詢的保障措施 權利和義務。詢問和質詢對象可以不答復黨派界別的詢問和質詢事項,但對詢問和質詢人認為詢問或質詢的問題確實存在的,經主席會議審議決定后組織專題調查,并對不存在問題的詢問和質詢作出可以不答復的決定,但對確實存在問題的詢問和質詢事項應作出必須答復的決定。黨派界別對詢問說明不滿意的可以提出質詢案,對質詢不滿意的可以提出建議案。建議案可以提出追究質詢對象責任的建議。建議案經主席會議審議同意后報送黨委或政府。 責任和紀律。詢問和質詢人、詢問和質詢對象都應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認真負責的原則。黨派界別應站在全局高度代言界別利益,做到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真心誠意,不歪曲、不偏激、不糾纏。詢問人和質詢人對詢問對象或質詢對象故意刁難、無理糾纏的,給予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按照政協章程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詢問對象、質詢對象應尊重黨派界別的政治權利,真心真意接受民主監督。對詢問人和質詢人打擊報復或者有其他侵犯詢問權、質詢權行為的,依照有關規定提請黨委、政府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三、人民政協建立詢問和質詢制度的工作思路 (一)人民政協建立詢問和質詢制度的工作要求 人民政協建立詢問和質詢制度,應以科學發展觀和中央5號文件為指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健全民主監督機制為目標,形成詢問和質詢的制度規范,積極穩妥地開展詢問和質詢活動,充分發揮民主監督作用,促進執政機關更好地履行職責,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人民政協建立詢問和質詢制度,應當堅持以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政治監督原則。開展詢問和質詢一定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發揮黨派界別的監督作用,運用協商討論等多種方法。二是堅持科學合理原則。開展詢問和質詢一定要建立制度、健全機制、規范行為。制度辦法既要嚴格規范又要簡便易行。三是堅持注重實效原則。開展詢問和質詢一定要注重議題質量、提問質量、答復質量和跟蹤監督質量,努力做到黨派界別滿意、監督對象滿意、黨委政府滿意。 人民政協建立詢問和質詢制度,應當實現必要的發展目標。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形成健全完善的詢問和質詢制度。在條件成熟時,載入政協章程,成為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基本形式,使各級政協開展詢問和質詢有章可循,真正把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二)人民政協建立詢問和質詢制度的工作步驟 開展理論研究。各級政協應組織力量對人民政協詢問和質詢的基本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并對重大問題作出解釋,形成科學的理論指導,為建立人民政協詢問和質詢制度奠定理論基礎。 開展試驗示范。各級政協應選擇環境條件好的地方開展試驗示范,形成規范性文件。試驗示范要善于發現和解決問題,完善思想理論,修改制度辦法,為全面推行奠定基礎。 開展全面推行。全國政協應將詢問和質詢納入政協章程,各級政協應當制定詢問和質詢辦法,并普遍開展詢問和質詢活動,使人民政協的詢問和質詢進入規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三)人民政協建立詢問和質詢制度的工作措施 統一思想認識。要采取理論學習、專題培訓、輿論宣傳等多種形式,統一思想認識,形成輿論氛圍。各方面都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加強民主監督是發揮人民政協作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高度上來認識,增強做好詢問和質詢的自覺性。 強化工作措施。要制定開展詢問和質詢的年度工作計劃,加強詢問和質詢活動的組織實施。改革政協工作機構,設置民主監督工作委員會,負責詢問和質詢的受理工作。加強黨派界別建設,引導黨派界別做好詢問和質詢工作。不斷總結實踐經驗,提高詢問和質詢的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