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保障農民政治權利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關于貴州省仁懷市農民政治權利保障狀況的調查與思考

佚名

摘 要:我國農民應享有與其他社會主體平等的權利。但從當前現狀看,他們的各項權利尤其是政治權利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這是諸多方面因素影響的結果。切實保障和真正實現農民的政治權利,加強對農民的政治理論和政治知識宣傳以及法制教育是根本對策,而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對農民政治權利的立法工作則是應有之舉,同時,各級黨委、政府則應致力于對農民政治權利的實現與維護。 關鍵詞:農民;政治權利;保障;實現

保障公民權利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核心要求,已經隨著依法治國的偉大方略一起被載入了《憲法》之中。而對公民政治權利的保障則是保障公民權利的重要體現和主要內容。公民政治權利,是指公民參與并影響政治生活從而得以在社會的政治生活領域實現人的內在需要的權利。一般來說,公民政治權利由公共事務決定權、擔任國家公職權、對國家權力的制約權、聯合行動權和知政權五個部分有機構成。[1](p102) 在我們這個農村人口占多數的國度內,農民政治權利的充分保障與實現無疑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保障農民政治權利,其目的在于充分實現農民的政治民主權利;而只有將農民的政治參與權利落到實處,保證其政治權利的自由行使,才是對其政治權利的真正維護與保障。

一、農民政治權利保障與實現的現狀及其問題

帶著如何有效保障與落實農民政治權利的問題,筆者對貴州省仁懷市部分地區農民政治權利保障與落實的狀況進行了調查。仁懷市位于貴州省北部,下轄十九個鄉(鎮),有人口五十六萬人,農民為四十四萬人,包括漢、布依、苗、水等多個民族。近年來,該市社會經濟發展較快,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較高,大多具備初步的政治理論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這是當前我國農村尤其是西部農村現狀的一個縮影。 通過在該市十余個鄉鎮、二十多個村的調查,筆者基本了解了當前農民政治權利保障與農村民主政治建設、農村法治建設等諸多工作的大體情況。 (一)筆者在調查中了解到:該地農民群眾的政治民主權利得到了初步的保障,其政治權利的行使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圍內得到了實現。主要表現在: 1、農民初步擁有了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村民委員會作為當前村民自治的權利機關與農村政權的基層組織,在農村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筆者在該市的調查中了解到:該市下屬一百多個行政村的選舉基本上都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所規定程序進行,村民大都積極地參加了選舉工作,并且基本上能按照自己的意志選舉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選;據村民反映,近年來在選舉過程中的拉票及暗箱操作等現象比以前已大大減少。過去由上級黨委、政府包辦的村級領導班子產生方式正逐漸被淘汰,農民群眾選舉自己當家人的基本權利得到了初步的保障與實現。 2、農民基本上擁有村級行政與村務管理的監督權與知情權。該地村民委員會作為農民選舉產生的農民自治與村級權利機關,大體上能遵循為村民服務、對村民負責、受村民監督的原則。筆者在該地紅星村調查時了解到:該村村民委員會每季度向全體村民公布一次村務,公布內容包括諸如計劃生育工作情況、村級財務狀況、治安工作狀況等全村大小事務,而且村民委員會干部還必須年終時向全村群眾代表大會作述職報告。通過以上措施,該地農民基本上實現了對村級行政組織的監督,并擁有了村務管理的知情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到了農村政治生活。 (二)筆者在調查中更了解到,該市農民政治權利僅僅得到了初步的保障與實現。從更大的范圍與更廣的程度上講,該地農民政治權利的保障與實現存在著諸多的局限和不足,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在更大范圍上說,該地農民享有的政治民主權利與國家的主人這一身份不符。新中國成立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農民的地位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農民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的高速增長,導致了農村與城市、農業與其他產業發展之間出現了較大差距;以及由于我國政治建設的不斷深入,農民逐漸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處于競爭弱勢地位,不具備相應的政治水平和理論素質去參與各級人民政權的管理工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的農民代表寥寥無幾,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的農民代表也為數不多。筆者在調查中了解了仁懷市某鎮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構成情況,其中農民代表31人,僅占代表總人數的20%左右,而該鎮農民人口占全鎮人口的85% 以上,這是極不協調的(見表一)。這就充分地說明了農民政治權利的保障與實現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表一:貴州省仁懷市某鎮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構成情況表 代表界別 教育 政府機關 工業 商業 農業 其他 代表人數 25 32 24 12 31 24 所占比例 16.9% 21.6% 16.2% 8.2% 20.9% 16.2%

從全國范圍、從整個國家的政治生活現狀看,農民基本上沒有真正享有政治民主的權利,而在此情況下農民作為國家的主人又如何真正體現出來? 2、從總體上看,該地農民關心政治生活、參與政治活動的程度偏低。當前,由于農民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處于從屬地位,農民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盡快脫貧致富,如何增加經濟收入。筆者曾在該市某村進行問卷調查,被調查人數為100人,均為農民,其男女比例為1比1。筆者設計問題50個,其內容包括當前國際國內重大時事、國家政治生活和國家政治發展狀況、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等。在所有被調查的農民中,能準確說出目前國家主要領導人姓名的僅占6%左右,對"一國兩制"方針的表述基本正確的則只占12左右。由此可見他們對政治生活的關心和了解程度何等低下。(見表二)

表二:貴州省仁懷市某村農民政治生活和政治活動了解情況調查統計表 答對問題個數 41至50個 31至40個 21至29個 11至20個 0至10個 人數 4 6 13 18 59 所占百分比 4% 6% 13% 18% 59%

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農民的主要追求目標是物質上的富裕,因此對其自身政治權利的不夠重視;加之農民各方面素質在全社會中處于較低水平,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他們不具備主動追求政治權利、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農民幾乎不能有效參與較高級人民政府的領導和政府管理,很少有農民能擔任國家公職。 3、從實質上分析,農民政治權利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與鞏固,農民沒有真正地行使自己的政治權利。農民階層作為中國全體勞動人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擁有自己的合法政治權利,其政治權利也應該受到充分的保障。但當前的現狀是:農民的政治權利僅僅存在于憲法與法律當中,存在與某些官僚的口頭上。實質上農民的政治權利在很長的時間里沒有得到相應的鞏固與發展,也沒有能得到充分的體現,而僅僅是一種政治宣言。農民無法真正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政治權利。農民在全國人口之中占了三分之二左右,按照人數比例的選舉,農民在國家權利機關--人民代表大會中也應當占有相應的名額,至少不應該少到目前的這種狀況。 4、從現實情況看,農民政治民主權利缺乏法律的支持,也沒有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很好維護。我國憲法中明確規定了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但憲法之外的其他法律卻沒有對此進行系統化、具體化。隨著我國社會轉型時期巨大的社會和經濟變革,社會各階層的社會經濟地位發生了很大變化,社會組織結構正發生激烈的變革與重組。在這樣的社會前提下,作為社會弱勢群體的農民,其政治權利與政治地位卻沒有受到法律的很好保障。相應地各級黨委、政府也沒有將農民政治權利的保障與維護作為農村工作的重點來抓,甚至完全忽視了農民的政治權利。農民以前擁有的一點政治權利,實質上正在逐步喪失。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發展。政治文明建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方面,在當前的建設與發展工作中處于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沒有占全國人口近70%的農民的參與是不可實現的。保障與實現農民政治民主權利,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內在要求和基本前提。因此,千方百計保障和真正實現廣大農民的政治權利不僅體現現代民主社會對農民的關愛,更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

二、進一步保障與實現農民政治權利的目標及策略

筆者認為,保障農民政治權利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既包括了憲法及其他法律法規對農民政治權利的保障,也包括了現實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對農民群眾政治權利和民主自由的鞏固、實現和發展。 (一)進一步保障和實現農民的政治權利,就是要保障和實現農民的以下權利: 1、對公共事務的決定權。包括選舉村集體所有權代表或公共權力的行使者,分配村社共同體內的利益和決定資源的增益。 2、以合法、正常渠道擔任國家公職的權利。例如擔任村、鄉(鎮)干部的權利,參加公務員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考試或選拔的權利。 3、對國家及政府權力的制約權。這一點不僅體現在對村級及鄉鎮等基層公共權力的監督和制約上,還應該包括對鄉鎮以上直至中央國家機關公共權利的監督和制約權上。同時還應享有并行使罷免權、對村規民約和法律的復決權、請愿權等。 4、在憲法及相關法律范圍內擁有的聯合行動權。這一點包括政治結社權、發表政治見解權和游行示威權。 5、知政權,即參與和知道政事的權利。也就是說農民應獲得參與村、鄉、縣直至國家政治決策的權利,了解并咨詢國家政治生活信息以及國家當前政治現狀及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權利。 (二)要實現上述目標,應該聯系我國政治、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去努力。而從農民自身著手則是根本舉措。 1、對農民來說,加強政治理論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迅速實現經濟增收,既是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前提,也是其政治權利能否真正得到維護與保障的基礎。試想一個在政治常識上、法律知識上一片空白的人,即使給了他政治權利,他也無法行使;即使讓他擁有政治權利,這種條件下其擁有的政治權利也不會長久。也就是說,參政議政能力的強弱是農民能否實現其政治民主自由、行使其政治權利的關鍵。因此,對農民進行教育與培養是保障其政治權利的根本前提。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政治理論與政治常識學習,養成良好的政治修養和品德素質,提高參政議政能力。這是農民真正實現和有效行使其政治權利的內在要求。如何才能達到這一目標呢?毫無疑問,以上目標的實現只有通過組織農民群眾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實踐才能達到。 由于其科學文化知識的相對落后和生產任務的繁重,農民群眾這一特殊群體在進行政治學習、法律學習時,不能像知識分子一樣進行課堂教學等常規學習方式,也很難通過互聯網等新興信息渠道進行學習。針對當前農村實際和農民自身情況,筆者提出以下幾點粗淺想法: 首先應該根據農村實際狀況選擇正確的宣傳媒介。必須保證這種政治宣傳能被農民所理解、接受。筆者認為電視是主要陣地。據筆者在貴州省仁懷市某村調查中了解到,該村85%的農民都有長期收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及《今日說法》的習慣。這充分說明了電視這一媒介在農民進行政治學習和政治常識了解中的重大作用。同時,農民地區的廣播也有一定的宣傳優勢。農民群眾無論是在山上干活還是在田間勞作時都能收聽。因此,加強農村地區原有的廣播設施的修復和更新,并制作眾多的對農民群眾學習政治理論、了解政治生活有益的廣播節目,是當前加強農民政治學習、提高農民政治素養的有效舉措。 其次是必須為農民準備適宜的政治學習材料。對于農民這一文化水平較低、政治理論基礎較薄的群體,為其提供適宜的、易于被其掌握和接受的宣傳學習資料,是保證其政治理論學習和政治素質培養達到良好效果的基礎。同時還應注意為其安排政治學習的恰當時間和地點,這些細節也將影響其學習效果。 另外,農村地區的黨和政府還應切實擔負起農民群眾政治學習與政治實踐的策劃者和組織者。在不同地區,應結合其實際情況有計劃、有重點、有目的地安排和組織農民群眾的學習與實踐工作。 (2)組織農民進行法律法規學習。遵守法律與法規,是我國公民的強制性義務。只有遵守法律,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說話、行事,才能保障作為社會個體的人的權利得到保障。農民群眾自身權利能否得到保障與實現,學習相關法律法規,進而做到"知法、守法",并主動維護法律的權威是一大基礎。 人們要實現其政治權利,首先就必須了解憲法和法律上對其政治權利的表述和界定。同樣,一個人要明白自己的政治權利是否得到保證與實現,對其自身所擁有的政治權利范圍和內容的了解也是先決條件。這一點對于農民來說當然不例外。 我們這樣一種情況:如果公民在對其自身政治權利的追求或是實現過程中違犯了憲法或其他法律,這樣的結局是如何呢?筆者在仁懷市調查時就了解了這樣一個案例:某村在進行村民委員會選舉的過程中,有數十位村民對選舉結果表示懷疑,要求對選票進行復查與重新統計。這原本是合理、合法的要求。但這些村民在未經選舉委員會批準的情況下就從選舉工作辦公室強行拿走了選票,并將選票保管人打傷,違反了選舉法及治安管理條理。事發之后這些村民都受到了相應的處罰,而他們對選票進行復查的要求也沒有得到實現。這一結局對這些村民來說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發生這樣的案件既讓人可憐,又讓人可嘆。這就充分說明了在推進農民政治權利保障與實現工作中,動員和組織農民進行必要的法律知識學習是何等的重要。 (3)努力發展經濟,實現農民增產增收,為其參與政治生活創造堅實的物質基礎。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一定社會中的經濟基礎決定其上層建筑。作為上層建筑范疇的政治和政治權利,其基礎是經濟基礎。這一科學論斷適用于我國,適用于我國農村,更適用于我國農民。而當前農民在經濟上的地位如何呢? 筆者在前文已述:當前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在全社會處于較低位置,農民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處于從屬地位,他們在社會競爭中無疑處于劣勢地位。目前農民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盡快脫貧致富,如何達到"全面小康"。他們在現階段的主要追求目標是物質上的富裕,因此對自己政治上的權利重視不夠。因此,農民的政治權利要切實得到保障和實現,他們在物質上的富足是一大前提。這就必須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盡快實現農村的經濟增收與物質上的富裕,努力縮小城鄉差距、產業單位產值差距,使農民擁有與其他社會階層同等的社會經濟地位,從而為農民政治權利的保障與實現創造社會經濟條件和物質基礎。 通過上述可以發現,農村經濟發展程度與農民政治權利的保障與實現水平有著如此密切的、內在的聯系。由此可見,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對于農民政治權利的保障與實現有著何等重大的意義。 2、從法律層面上講,必須將公民特別是農民的政治權利及其保障與實現在憲法和其他法律上予以明確、鞏固和發展。這是保障農民政治權利的中心環節和主要著力點。當前主要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去加強: (1)完善選舉法律法規,保障農民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當前,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仍然處于發展與完善的過程中。因此,大力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當前我國政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優化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結構。" [2](p29) 筆者認為,優化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結構,其內容應該包括使更多的基層群眾尤其是農民群眾進入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其作為國家主人的權利。 從另一個角度說,我們必須在選舉法的修改與完善上下工夫。總的目標是讓農民真正實現民主的、自由的選舉與被選舉權利,從而在廣泛而公正的民主選舉基礎上,建立權力組織和機構,產生人民代表和領導人,使更多能真正代表農民利益的農民成為人民代表。而此舉又必然會推進農民、農村立法工作的進步,從而使農民所擁有的包括政治權利在內的一切合法權利在法律上得到鞏固和發展。 (2)形成民主決策的有效機制,并進一步體現在法律法規之中,保障農民的政治決策參與權。政治決策是黨和國家機關活動的中心環節,政治決策的正確與否,將影響國家的發展前途,事關全國人民的利益。[3](p269) 因此,必須加強政治決策的民主性,通過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農民的參與,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從而從根本上維護和保障農民群眾的利益。這就必須通過立法的形式保障和實現包括農民在內的全體人民的決策參與權、監督權。這是真正維護農民利益,保障農民政治權利的必然之舉。 但目前我國憲法及相關法律中關于這一點的論述很少,沒有在法律層面上構筑起公民參與政治決策的平臺。在加強對農民權益的立法工作中,這是重點之一。 (3)建立權力制約監督機制。歷史證明,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制約權力,使權力結構本身形成嚴密的制約和監督。占我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沒有真正擁有政治監督權,這是當前我國法制建設中的一大軟肋。因此,盡快出臺我國所必須的監督法,形成科學、嚴密的權利監督和約束機制,使監督工作有法可依,進而保障農民群眾在內的全體人民自主地、獨立地實施對執政黨及國家機關的各項工作的監督,才能從根本上制止權力的濫用,保障農民的政治權利。 3、從政治領域分析,鞏固和發展民主,是公民政治權利得到實現與保障的重要前提,也是其強大的外在動力。這就要求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以及各級國家權利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做到以下幾點: (1)實行為人民負責原則。農民群眾是我國革命和建設的生力軍,工人與農民的聯盟是我國的政治基礎。我國憲法明確宣布我國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農民作為中國社會主義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的主人。但在現實的政治生活中,農民作為國家主人翁的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農民階層在當前的社會中處于政治上基本無權,經濟上最為落后的地位。我國國家機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但這一宗旨在現實生活中也沒有很好地貫徹和落實。在大力推進農民政治權利維護與保障的新形勢下,必須使黨和政府落實為人民服務的原則和宗旨。尤其是在農村地區,作為農村和農民直接服務者的鄉鎮以及縣市級人民政府,更應該將為農民謀利益、為農民謀幸福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真正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的要求,扎扎實實為農民群眾掌好權、服好務。 只要這樣,才能體現出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只要這樣,才從根本上保障了農民群眾的政治權利,從而從源頭上解決在農村地區時常出現的諸如"干群關系惡化"、"黨群關系惡化"等問題,促進農村政治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 (2)做農民群眾政治權利的維護者、保障者和實現者。在法律上確立了農民的政治權利之后,這一工作的實施者是各級人民政府和各級司法機關。例如進行人民代表的選舉時,就要求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及各級人民政府對選舉工作進行組織與指導,而各級司法機關則應對選舉法及相關法律進行解釋和宣傳,對選舉中出現的問題予以處理。筆者在貴州省仁懷市調查期間,就了解了該地司法機關對某村村民委員會選舉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處理,依法對數名責任人進行了處罰。筆者了解到:該地司法機關的處理有法可依,處理正確,這是對大多數農民政治權利的捍衛與保障。 因此,在實際的政治生活中,中國共產黨和各級國家機關必須嚴格依法辦事,模范遵守并積極宣傳各項法律法規,真正落實農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權利和民主自由,努力做好農民群眾政治權利的維護者、保障者和實現者。這是現階段保障和實現農民政治權利的必然要求,也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題中之意。

三、結語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半個多世紀里,我國農民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有了顯著的提高,農民政治權利的行使得到了初步的保障和基本實現。但從整體上來看,當前農民的政治權利仍是欠缺的不完整的,與其他社會主體相比,農民政治權利顯得相當缺乏。農民政治權利的欠缺,已成為制約其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積極性、創造性、主體性發揮的重大障礙。農民政治權利的保障與實現,在當前的民主政治建設與法治國家建設中處于十分關鍵的戰略地位,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前提和內在要求。筆者對這一工作所進行的調查,存在著諸多的不足,而對這一工作的進一步實施所提出的相關建議,也僅僅是筆者的一些初步認識和粗淺看法。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偉大戰略,科學的發展戰略其實質就是可持續的、協調的、健康的發展。推進整個國家的可持續、協調、健康發展,包括了農村的發展與農民的進步。筆者相信,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深入實施,必將對農民政治權利的保障與實現產生強大的推動作用并最終使農民的政治權利得到有效的保障與真正的實現。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