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建筑中交通空間設計與交往空間的形成
趙媛媛
摘 要:近些年來我國旅游行業的鼓起與商務的成長使酒店類建設迎來了新的契機,這類近況對相干行業來講,既是機緣又是挑戰。酒店交通空間與交往空間的形式和營造的氛圍等都會對旅客的心理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酒店交往空間設計是酒店建筑設計的的一個重點。論文以酒店類建筑的交通空間、交往空間為研究對象,充分考慮旅客的心理感受,研究如何將交通空間進行合理的設計創造出溫馨、舒適、安全的酒店交往空間,從而提高旅客的入住體驗。
關鍵詞:酒店;交通空間;交往空間;心理感受
1 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旅游度假的日益頻繁,酒店服務業已經成為發展最為快速的經濟產業之一:截止 2016 年初,我國高等級酒店的客房規模已經超過60 萬間,盈利超過兩千億人民幣[1]。當代酒店的價值已不是僅僅停留在提供旅客基本的住宿餐飲需求的建筑空間,對酒店空間的要求根據其行為與心理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交往空間作為酒店表達獨特魅力的場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二十一世紀隨著對國外理論的引進,我國也相繼頒布了關于酒店建筑設計的一些行業標準,但并不能跟上酒店行業的整體發展,對酒店交往空間的系統分析和探索具備必然的實踐及理論價值。
2 酒店交通空間與交往空間概述
2.1 交通空間概述
酒店類建筑從宏觀上來看可分為功能空間和非功能空間兩大部分。功能空間是指具有某種使用功能的空間,比如客房,餐廳,娛樂用房等,對于這類空間的利用具有一定確定性。相反的,非功能空間是指在功能上沒有特定內容,一般用于聯系功能空間[2]。本課題所探討的交通空間屬非功能空間范圍,包括水平交通空間、垂直交通空間及樞紐交通空間。
水平交通空間指用來聯絡相同標高層面上的各個使用空間,常附帶有附屬功能,比如過道、廊子等。垂直交通空間是聯系上下不同標高樓層空間所必不可少的交通聯系空間。常用的有樓梯坡道、電梯和自動扶梯等。樞紐交通空間是指在酒店內部中,考慮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轉換、各類交通工具的銜接等需要設置出入口、過廳、中庭等空間,起到交通樞紐與空間過渡的作用[3]。
2.2 交往空間概述
我國的傳統思想是儒學,因此住宅的形式也不同程度的受到儒學的影響。中國傳統民居建筑“依于仁、游于藝”,在建筑上強調人的交往與共處[4]。自漢朝以來“前堂后寢”的建筑風格就深入了中原的民居中,它的主要特點就是強調家庭的起居、人與人的交往。通過上面的例子不難看出民居和傳統習慣的關系,同時應該了解到交往空間是早已存在的東西,并不是新時代的產物。
3 交往空間設計在酒店中的應用
3.1 結合交通空間形成交往空間
在酒店類建筑中,利用率最高的當屬交通空間了。這些交往空間,一般是在滿足交通空間基礎功能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適當改變,比如加寬過道寬度、對局部交通空間進行變形、加大侯梯廳、門廳面積等,形成可停留的空間。設置綠化,增加座椅等公共設施,通過這些設計手法使單一的交通空間轉化為豐富的復合空間形態[5],使交通空間不僅具有其基礎功能,還具有交往空間的功能。
3.2 交往空間的設計原則
(1 )空間的集中與分散
酒店建筑中的交往空間設計應該張弛有度,比如在適當的位置引入綜合性強的交往空間,使多種功能共同出現,從而使不同的活動相互影響,相互激發形成更為豐富的社會活動[6]。通過空間功能的復合化實現緊湊的布局,從而拉近交通流線與心理距離,達到集中空間的目的。
(2)功能的綜合或分解
通過酒店交往空間與周圍各功能空間的綜合,能夠使人流更好的聚集,從而使空間氣氛更加豐富生動。在交往空間的實踐設計中,以某主要功能為核心,將不同的次要功能空間融入其中,可以在保證主要功能的前提下促進空間的活躍程度。對空間的功能進行合理劃分可以強調空間的主要作用,為旅客明確空間的行為范疇。
(3)視線的開放與封閉
交往空間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過于封閉的公共空間就如同一個擁有獨立功能的空間。但不能一概而論,在交往空間的設計中,視線的開放與封閉,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要求。觀賞類的需要開放的視線,而休息、交流類的則需要相對封閉的視線環境。
(4)景觀的吸引性
景觀是可以使人駐足逗留,并且進行更深層次交流的要素,寧靜美好的環境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很好的放松。舒適宜人的交往空間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交往的場所,同時也給人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氛圍[7]。在交往空間的設計過程中,環境方面的設計是一個不可忽略的方面,優雅舒適的環境能進一步促進交往活動的進行。
3.3 交往空間的限定手法
在酒店空間中,很多時候需要對局部空間進行限定,這樣才能使被限定的空間更具有識別性與領域性,給旅客更加明確的功能認知,也通過個人空間的限定增加了領域感與安全感,進而誘導旅客在特定的場所發生特定的行為,不與其他活動混雜[8]
。
(1)利用高差變化
這里主要指水平方向,利用地面或頂棚的高差的變化來限定出來空間。其中通過地面的高度差異更能使旅客產生區域與邊界的心理感受,而且若能與頂界面產生呼應,空間劃分感會更加強烈。
(2)利用材質變化
在酒店共享空間的大面積活動空間中,一般不能在水平面上制造明顯的高度差異,所以可以通過材質顏色與肌理的差異對比來限定特定的功能空間,此種類型空間的限定感較弱,特異的材質通常起到空間提示、導向、裝飾的作用。
(3)利用構件圍合
蘆原義信曾在《外部空間》中寫道:人們更樂于在兩面圍合的“陰角”空間中逗留與活動,所以在酒店交往空間中也可以通過構件限定出半圍合的空間,利用墻體、柱子、格柵、綠植等具有遮蔽、圍合效果等的構建來圍合出私密程度不同的空間來,以滿足旅客不同的交往需求,同時,良好的圍合空間又可以吸引人流的聚集。
4 結論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酒店尤其是高檔酒店的建設也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階段。但許多酒店仍然缺乏對其交往空間設計應有的重視,缺少對旅客行為心理等人性化方面的研究,導致酒店交往空間設計時存在的盲目性。表現為裝潢過于奢華但不夠親切,缺乏尺度感與人產生距離,設計風格千篇一律等問題。因此本論文的研究很具有必要性。論文主要成果體現在通過對交通空間進行設計來形成交往空間,同時以旅客的心理感受為出發點對酒店交通空間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