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在社會管理中發揮工會組織作用的幾點思考

謝東曉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的大會上,胡錦濤同志強調指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既是為了人民群眾,也要依靠人民群眾。工會作為黨領導的重要人民團體,具有組織體制健全、聯系職工廣泛、熟悉基層情況、了解職工意愿等特點,有做職工群眾工作的優良傳統和獨特優勢,因此,要在參與社會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1 充分認識工會組織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意義

1.1工會是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參與社會管理 從《中國工會章程》對中國工會的定義中可以看出,中國工會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廣泛的群眾性。階級性方面,工會是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是國家重要的社會組織和團體,有參與社會管理的職能。群眾性方面,作為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對象——會員和職工的代表,有著特定的工作領域和優勢,表達和維護職工群眾的利益,協調勞動關系,在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1.2社會發展的推動者——推動社會管理 創新社會管理,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牽扯到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環節。廣大職工群眾不但是經濟建設的主力軍,也是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工會在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中的雙重身份,決定了既要發揮好社會組織和社會團體的主體作用,又要必須把廣大職工團結動員起來,始終堅持以先進的思想教育引導職工。

1.3職工利益的表達和維護者——協調勞動關系 工會是職工利益的表達者和維護者。在宏觀的社會大環境中,代表職工群體與社會協調利益關系,特別是向政府表達職工的利益訴求,謀求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能夠體現和解決職工的利益要求;在微觀的企業(單位)環境中,代表職工與企業協調利益關系。目前,勞資關系上存在的不和諧,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障礙,也成為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重要任務。這種不和諧,除了利益沖突等涉及勞資關系的因素外,還有社會管理“角色”的設計、社會秩序沖突、社會控制失靈、社會民眾心理、社會價值導向等非勞動關系的因素。因為法定職能要求,工會在關系職工的諸多矛盾和沖突中,直接面對職工,面對社會各界。代表職工與相關部門進行協商和調節,促使各方求同存異、化解矛盾、尋求共識、達到和諧。

1.4和諧社會的服務者——服務社會管理 當職工和企業或政府發生利益矛盾甚至對立時,就需要工會參與協調,幫助解決利益矛盾。工會組織就是這樣一個社會安全“緩沖墊”、“減壓閥”,緩沖勞動關系雙方沖突,減輕社會壓力,消除對抗因素,促進社會矛盾解決。同時,社會管理又離不開社會服務。工會作為最重要的群眾團體,履行好自身職責,服務于廣大職工群眾,對于創新社會管理有著重要意義。

“管理”不是“管制”,為了服務而進行的管理才是科學的、合理的。社會服務從某種意義上是以什么樣的態度、理念、作風來履行社會管理職責。

2 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獨特優勢和作用

2.1積極組織職工建功立業,健全工會參與社會管理平臺,激發職工的創新能力,以增強社會管理工作的積極性 工會組織應以更加自覺和開放的姿態,參與社會管理體制的變革,積極引導職工樹立發展信心,牢固樹立只有加強社會管理才能促進社會發展,只有社會發展才能維護工人階級整體利益和職工具體利益的正確觀念,培養職工公共責任感,增強職工社會歸屬感,最大限度激發職工的創新潛能、創造活力和勞動熱情,把職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動科學發展和加快社會管理上來,使廣大職工主動自覺地立足本職崗位,爭創一流業績,在全面建設小康型社會進程中建功立業。 2.2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滿足職工的物質生活,以增強社會管理工作的針對性 工會組織要從優質服務、人性管理入手,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職工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維護好職工合法權益。要以深化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活動為抓手,引導職工與企業形成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要代表職工與企業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并監督企業實施和執行,使職工工資收入隨著企業效益增長而增長。要推動企業健全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廠務公開制度,使廣大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保障。要督促企業按照《工會法》、《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政策要求,做好安全生產、勞動保護工作,依法參加工傷事故和危害職工健康問題的調查處理,保護職工“十項權利”不受侵害。要切實完善、健全就業幫扶、生活救助、醫療救助、法律援助等幫扶制度,切實為困難職工提供“貼心”服務。要以推動企業普遍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為重點,推動實現體面勞動、尊嚴生活。要暢通職工表達意見的渠道,積極介入勞動爭議的協調處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2.3構建和諧企業文化,豐富職工的精神生活,以增強社會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要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引導廣大職工弘揚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及勞模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要加強和改進職工思想工作,深入開展“創爭”活動,引導廣大職工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勞動能力和勞動水平,努力成為掌握新知識、新技能、新本領的知識型工人和一線創新人才。要大力開展技能培訓、轉崗培訓、創業能力培訓,形成有利于職工學習成才的培訓機制、評價機制、激勵機制。要加強職業道德建設,不斷滿足廣大職工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以增強社會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3 工會干部要在參與社會管理中切實加強自身建設

3.1增強把握大局的能力 工會干部要服從和服務好推動發展這個大局,把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作為當前工會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強大局意識、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努力提高新形勢下開展工會工作的水平。

3.2增強服務群眾的能力 工會干部必須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堅定群眾立場,持之以恒地從職工群眾角度思考問題、從職工群眾立場謀劃工作、從基層實際出發開展活動,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勢下職工群眾工作的水平。要踐行愛群眾、為群眾、給群眾、幫群眾的群眾觀,當好職工群眾的第一知情人、第一報告人、第一化解人和第一幫扶人。要真正做到從思想上尊重職工、從感情上貼近職工,在工作上依靠職工,真誠傾聽職工呼聲、真實反映職工愿望、真心解決職工困難。要不斷改進和創新群眾工作的方法,拓寬群眾工作的視野和渠道,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網絡優勢,形成工會參與創新社會管理的合力。

3.3增強終身學習的能力 工會干部要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責任、一種境界。明確學習目標,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工作需要,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積累知識和經驗。要不斷學習掌握新時期黨的工會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熟悉工會工作的特點與規律,掌握工會基本理論和法規,這樣才能在參與社會管理工作實踐中找準著力點,增強有效性。

3.4增強協調矛盾的能力 工會干部要擺正位子,妥善處理黨政之間、領導與職工群眾之間、行政與工會之間的關系,為工會參與社會管理工作爭取更多的支持、幫助與合作。特別是在應對和處理各種突發性事件時,要善于站在全局高度上認識和處理問題,引導職工群眾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多做穩人心、暖人心、得人心、聚人心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矛盾處理在萌芽狀態,促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