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企業工會維權現狀淺析
武斯斯
3.非公有制企業中工會維權職能發揮的現狀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企業的數量,職工的人數實現的產值,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大,非公有制企業正在成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當前情況看,部分非公有制企業勞動用工不規范,職工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保障,職工與企業的矛盾頻頻發生,有時甚至相當激烈。
首先,勞動合同制度不健全,不規范。部分企業沒有按照規定與職工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即使簽訂合同,合同條款也不合理,不全面,甚至是不合法。在企業合同中,雙方的權利義務不對等,沒有約束企業的內容。合同條款不能完全履行,隨意拖延扣發職工工資,任意延長試用期,拖欠職工各項保險金,合同成為一紙空文。多數企業沒有工會參加簽訂集體合同。 其次,社會保險覆蓋面不全,企業欠繳保險金問題突出。許多企業沒有參加社會保險或參保險種不全。企業欠繳養老保險費數額不斷增加,問題較為突出。 第三,勞動工資水平下降,違法違規現象嚴重。一是工資水平未能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逐步提高,反而隨著改制大幅減少。二是一些企業工資不能按月發放,拖欠現象甚為嚴重。三是工作時間違反勞動法規定,延長工時,加班加點不支付加班報酬。四是勞動安全衛生狀況、女職工特殊權益保護存在諸多問題。 最后,職工民主權利不落實。突出表現在:一是無視工會及職代會的地位和職能,職工沒有表達意愿的渠道。二是企業重大決策特別是涉及職工利益的方案、辦法不公開,不交流,職工沒有說話、管理的權力。三是職工文化生活單調貧乏,缺乏學習培訓的機會,制約了自身素質的提高。 (二)工會無力維護自身權益 工會作為一個因維權而生、為維權而存的維權組織,但有時基層企業工會連自身的合法權益都得不到有效的維護,遑論保護職工權益了。主要表現在: 1.工會組織及工作機構得不到有效維護 盡管我國《工會法》和相關的政策法規明文規定,不得在機構改革中隨意撤銷、合并工會組織。但事實上,在相當部分機關、事業單位的機構改革中,特別是部分國有企業的改組、改制、重組過程中,工會往往是首當其沖的“改革”對象。在這些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比較普遍的做法是將工會并到黨群工作部,工會專職干部大幅減員;凡改制為民營的企業,工會組織名存實亡,幾乎成了無人員、無辦公地方、無經費、無活動的“四無工會”;更有甚者,索性將工會組織徹底撤銷。 2.工會經費和財產得不到有效維護 工會經費和財產是工會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盡管我國《工會法》和相關的政策法規對工會經費和財產予以法律保護,但現實中工會面臨的情況是:工會資產流失嚴重、工會經費收繳阻力大。 3.工會干部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維護 盡管我國《工會法》和《工會章程》對工會及其工會干部維權有保護的規定,但現實中工會干部合法權益常常受到侵害。近年來,“我維護職工的權益,誰來維護我的權益”,成了許多工會干部難解的悲情心結。由于工會干部在代表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時,難免與用人單位或經營者發生矛盾,于是工會干部合法權益受侵害幾乎成為“必然”。 四、結論 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在當代中國,維權不僅是對工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勞動者對工會的期望所在。工會維權的地位與作用,在逐步市場化的勞動關系中、在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中顯得愈來愈重要。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在發展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帶來了利益主體多元化和利益差別的擴大,其中最為嚴重的是社會勞動領域,勞動者的合法權利受侵害相當嚴重,這有違社會主義本質,已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健康發展;工會對此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目前工會維權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在現代社會中,工會是一種重要的經濟和政治力量,是一個重要的社會組織,任何一個現代國家都必須重視這個組織的存在,充分發揮它的職能,否則就會產生嚴重的問題和后果。
參考文獻: [1]徐小洪.沖突與協調一—當代中國私營企業的勞資關系研究[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4. [2]沈琴琴.改革發展中勞動就業與工會的維權[J].工會理論與實踐,2003(2). [3]陳有德.關于建立工會社會化維權機制的實踐探索與思考[J].中國勞動關系學報,2005(2). [4]黃河濤,趙健杰.論工會“維權”的發展趨勢與對策[J].中國勞動關系學報,2005(6). [5]楊文學.新時期工會的社會方位及其維權方式初探[J].工運研究,2006(15). [6]孫巍寧.當代中國工會維權職能缺失的原因及對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