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事管理新思路分析
盧忠文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當今社會人才的競爭力越來越激烈,高等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基礎單位,想要適應這種競爭的現象,必須對人事管理工作進行創新、改革,目前,各個高校都逐漸開始實施人力資源管理,然而,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高校人事管理不斷的探究、創新。本文在此著重探討高校人事管理的新思路、新途徑,借以來為高校完善認識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高校; 認識管理; 新思路; 改革。
現如今,隨著社會人才競爭的日益激烈,人事管理不僅僅只局限于企業的日常管理體系中,同樣也開始實施在各個高校中,體現了高校的一種權利同時也折射出了科學的影響力。高校人事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的工作,涉及的內容較為繁瑣、廣泛,在高校發展中有著很重要的位置。如: 高校想要充分體現教職工的個人優勢或者集體優勢,則需要結合一定的人事法律、法規,從而制定出適合高校實行的教學、科研目標,便于對高校的各個人員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監督、調控。然而,目前高校人事管理在發展過程中還缺乏創新,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在此,筆者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談一下高校人事管理的新思路。
一、樹立現代化的人事管理理念。
在高校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決策以及管理者的理念直接影響到教師隊伍、學生等發展的方向。想要加強人力資源管理理念首先需要做的是從管理者著手,對他們實施培訓或者有意識的思想滲透,幫助他們樹立現代化的認識管理理念,從而在學校開始開展、實施現代化的理念管理工作。這一切的實現需要讓領導者認識到人力資源在高校發展中、社會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明確只有打造一支優秀的、高質量的人才隊伍,才能確保學校的長遠發展。因此,高校管理者必須改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實施現代化的“人力資源”,即“以人為本”的觀念,將人事管理工作提升到高校發展的戰略角度來開展工作。如: 管理者可以從改革干部管理體制開始,對人員實施放權管理,即: 給下邊人員一定的權限,為其提供發展、鍛煉自我的平臺。要知道,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各個企業已經清楚認識到了人力資源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開始相繼成立人事管理部門,并給予其自主管理權,拓展、延伸其管理范疇,將其納入到企業發展戰略的決策部門,借以來更好地打造企業優秀人才。這對于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來說是可以借鑒的,社會發展實況證明,對高校管理人員樹立現代化的人事管理理念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結合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對人事工作模式、方法進行創新。
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一般分為兩種類型: 事務性、變革性。事務性管理工作屬于常規性的工作,如: 人事調配、工作人員的工資、保險福利待遇管理、認識信息管理、職稱管理等等,主要是維持人事的日常工作; 而變革性管理工作則指的是: 結合自己院校的發展規劃而進行的人力資源規劃工作、人事制度改革、制定等等,是對以前工作的創新,對新工作的設計、制定等工作。是確保人事工作有效創新發展的核心。但是就事務性的工作內容而言,也有創新、發展的空間。事務性的工作是維持人事管理工作正常運轉的,是基礎性的工作。 如: 現如今,高校招生的擴招、學校規模的擴大,教職工人數的增強等等,都對人事管理者帶來了工作量和壓力; 社會的發展進步,高科技技術的運用以及以前的管理辦法等給職工帶來的不便,引發人的抱怨; 高校管理制度的改革、高校自主管理權的實施,然而,在此過程中,舊工作的延續以及新工作的產生,使得主管部門呈現出工作流程、方法各式各樣的現象; 還有管理人員自身的思想未得到解雇等,這些都是事務性工作發展、創新的空間。
需要,人事管理人員對自我的工作進行重視,轉移自己的工作目標,力爭以科學性的角度來思考工作模式與方法。結合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理念,來探究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和員工工作激情、服務質量的新思路,實施工作模式與方法的創新。如: 可以從兩步進行創新思路,即: 結合教職工的發展需求,創新工作模式、拓展工作內容; 運用高科技手段,改進工作方法、工作流程。 三、強化科學的人力管理,建立合理的進入與退出制度。
國家對教育論文" target="_blank">高等教育提出過: “西部戰略”,提出了一系列的激勵政策,來鼓勵更多的人去西部,對此,學校也可以運用此理念,以自己院校的教職工為單位,合理的對他們進行布局、規劃,強化科學的人力管理。如: 以學校的崗位考核制度為例,學校既然設置了崗位任期考核指標體系,那么就不用在重復的開展年度考核指標體系,年度的考核可以讓崗位任職其中的考核來代替,節約考核的成本,提升考核工作的績效。在制度的制定、頒布過程中,對于其中的某些條款有可能某些工作人員不認可,模糊的地方可以商議后再進行修改,但是必須保證制度的統一,進而,圍繞崗位聘任制度、考核評價制度、分配制度等,來對各項制度進行改革、整理,最終歸攏、匯總成人事分配制度體系中來,使人事工作趨向規范化、制度化,延伸、拓展人事管理的工作的范圍。徹底改變傳統的依托行政手段來管理的形式。
此外,對于特殊性人力資源的管理,需要建立合理的進入與退出機制。如: 高校擁有的獨自的學術領頭人或者學術知名人士等等,這些都屬于是特殊的人力資源,他們所掌握的科研成果,對學校的發展、建設等有著很強的推動作用,但是,假設這些特殊人力流向外界的話,同樣可以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因此,作為高校的人力資源管理者要防止這些特殊資源被挖走,同時還要有效的解決人員的冗余問題,結合自己院校的實際情況,建立可行性的激勵制度,確保每個員工在工作崗位上都充分發揮自我,鼓勵他們展示自己的知識財富,以激勵的制度來推動高校人員工作的活力。
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 “努力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把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中來。”這個道理同樣可以運用到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來,我們只有通過實踐,不斷的加強對人事管理新思路、新途徑的探索,才能實現高校教育在新時期的可持續、跨越式發展。
[1]李錫元。 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研究[Z]。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
[2]張未知。 高校人事工作的“四創新”[J]。 新長征,2006( 22)。
[3]肖英娜。 高校人事干部素質的培養與提高[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