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電商會怎樣移動?
佚名
:雖然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互聯網”,但傳統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絕對是天差地別的兩個概念。電子商務,從傳統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的滲透中,也一定將產生迥然不同的兩種模式。
今天我們對電子商務的討論集中于表象,電子商務的本質,相信如馬云、劉強東這樣的深水泳者是不愿意多談的。大眾對電子商務的討論往往聚集于熱點:
價格戰與生死關。這是前兩年電商嶄露頭角時媒體最熱衷于預判的焦點,觀看并討論一個企業走上的是聚光臺還是斷頭臺是很令人快意的。
電商拼爹。這個爹當然指的是風險投資。某某電商一年幾輪融資式的不差錢比拼,映襯了電商大手花錢、大筆虧損的敗家子形象,這是新聞媒體最樂意關注的頭條,因為,在商業社會里這太不正常了。
營銷奇跡。2012年的雙十一,淘寶確實振聾發聵,因為他們用上億數字確實完成了單日銷售奇跡,完全顛覆了流通業的傳統玩法。繼而營銷奇跡被上升到行業高度:電商淘汰實體流通;再進而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電商激發消費,引導中國經濟轉型。
“越位”現象。伴隨電商壯大的是網絡金融的發達,繼網絡支付之后,阿里已經插手金融,開始涉足小額金融貸款。
不過,從這些角度是完全無法理解電商向移動的轉變的,這些都是跟隨的思維方式。我們倒覺得張近東向電商征稅的提案有他的價值及其合理性,這種提案是促進電商的發展還是扼殺,顯然能夠影響行業走勢。
那么,如何觀察電商向移動互聯網的轉移呢?如果電商在移動互聯網能夠有如同她在傳統互聯網上一樣的巨大成功,那么一定是其準確地復制了傳統電商的本質。
比如,有觀點認為,淘寶電商的核心在搜索。如果這種觀點正確的話,電商在移動互聯網的成功就必須研究搜索的價值。再如,有觀點認為,移動互聯網的價值在社會化媒體營銷,那么,電商該如何適應這種高度社會化的移動媒體呢?我們相信,這些才是電商大佬們思考的問題。對媒體而言,僅僅追隨熱點是遠遠不夠的,多對行業做一些思考,才有更高的能力與行業對話。(來源:中國行業研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