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實施規劃 謀求黃河長治久安

李國英

摘要:國務院批復的《黃河近期重點治理開發規劃》,明確提出了2001~2010年10年的治理開發目標和實現這一目標的各項措施,為實現黃河堤防不決口、河道不斷流、水質不超標、河床不抬高的目標,謀求黃河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黃河 規劃 治理開發

2002年7月14日,國務院批復了《黃河近期重點治理開發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黃河治理開發史上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它的批復實施標志著人民治黃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黃河流域一直是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同時,黃河頻繁的水旱災害給沿岸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被稱為“中國之憂患”。人民治黃50多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但由于黃河是世界上最復雜、最難治理的河流,許多自然規律仍未被人們認識和掌握,黃河存在的三大問題依然十分突出,洪水威脅依然是國家的心腹之患,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銳,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惡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嚴重威脅著沿黃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制約著黃河流域及其相關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面對新世紀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黃河的要求,國務院正式批復的《規劃》,明確提出了2001~2010年10年的治理開發目標和實現這一目標的各項措施,并要求流域內各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加強協作,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確保《規劃》各項目標任務完成。

《規劃》的實施,必將進一步加快黃河近期治理開發步伐,為實現黃河“四個不”(即堤防不決口、河道不斷流、水質不超標、河床不抬高)的目標,謀求黃河長治久安,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對于加快黃河流域及其相關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西部大開發戰略順利實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重要的地位,顯著的成就

黃河治理,歷來是治國興邦的大事。194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黃以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后,黨中央、國務院對黃河問題高度重視,領導人民群眾和黃河建設者對黃河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治理與開發。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形成了“上攔下排,兩岸分滯”的下游防洪工程體系,防洪非工程措施和人防體系得到了大大加強,取得了連續50多年伏秋大汛不決口的偉大勝利,保障了黃淮海平原12萬km2防洪保護區的安全和穩定發展。黃土高原45.4萬km2的水土流失面積已經初步治理18萬多km2,促進了當地生產發展,各種水利水保措施年均減少入黃泥沙約3億t。黃河流域及下游沿黃地區灌溉面積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0萬hm2,發展到733萬hm2。黃河還為兩岸重點工業基地、大中城市提供了寶貴的水源。在黃河干流已建在建15座水利樞紐和水電站,總庫容566億m3,發電裝機容量1113萬kW,年平均發電量401億kW·h。

黃河治理開發促進了流域經濟社會發展,保障了黃淮海大平原的安全,為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同時,廣大治黃工作者通過長時期的實踐和研究,加深了對黃河這條世界上最復雜最難治理的河流的基本規律的認識,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促進了治黃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加快了黃河治理與開發的步伐。

人民治黃50多年來,黃河治理開發的規模和巨大成就,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是任何一個朝代所無法比擬的,在世界水利史上也是罕見的。

二、《規劃》的編制過程

1998年底,遵照溫家寶副總理有關指示精神,黃委開始開展了《黃河的重大問題及其對策》研究,進行了大量的資料分析及調查研究,為其后規劃的編制奠定了堅實基礎。

1999年6月江澤民總書記視察黃河并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治理開發工作座談會,發表了《加強治理開發,讓黃河為中華民族造福》的重要講話,指出:“21世紀即將到來,我們必須抓緊思考一個問題,即如何從戰略的高度,進一步把黃河的事情辦好,把黃河水害治理好。”為《黃河的重大問題及其對策》研究明確了指導思想。2000年8月《黃河的重大問題及其對策》及黃河防洪、水資源利用、水土保持等10個專題報告上報國務院。2001年11月15日,溫家寶副總理主持會議,專門聽取黃河問題的匯報。2001年12月5日,朱镕基總理主持國務院第116次總理辦公會,審議并原則同意水利部《關于加快黃河治理開發若干重點問題的意見》。這次會議要求編制《黃河近期重點治理開發規劃》報國務院審批。2002年1月,《規劃》在北京通過了水利部的審查。其后,水利部廣泛征求了中央、國務院18個有關部門及流域8省(自治區)的意見,完成并正式上報《規劃》,最終于2002年7月14日得到國務院正式批復。

《規劃》是繼1955年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通過的《黃河綜合利用規劃技術經濟報告》之后,又一部重要黃河規劃。《規劃》的指導思想為:“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堅持興利除害結合、開源節流并重、防洪抗旱并舉的原則。把防洪作為黃河治理開發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把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擺到突出位置,把水土保持作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生態環境和治理黃河的一項根本措施,持之以恒地抓緊抓好。從戰略高度全面規劃、合理安排、分步推進。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流域及其相關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一思想的目標直指黃河洪水、水資源緊缺和生態環境三大問題,并突出體現了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規劃的目標為:通過10年的努力初步建成黃河防洪減淤體系,重點河段防洪工程達到設計標準,基本控制洪水泥沙和游蕩性河道河勢;完善水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體制,節水初見成效,基本解決黃河斷流問題;基本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使干流水質達到功能區標準,支流水質明顯改善;水土保持得到加強,基本控制人為因素產生新的水土流失,遏制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逐步實現以黃河的可持續開發利用促進流域及相關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三、解決三大問題,造福中華民族

《規劃》已經得到國務院批復,下一步貫徹實施的任務非常繁重,我們要抓住時機,全面開展各項工作,為實現《規劃》中提出的治理開發目標,謀求黃河長治久安而努力。

1用10年左右時間初步建成防洪減淤體系

按照“上攔下排、兩岸分滯”控制洪水“攔、排、放、調、挖”處理和利用泥沙的黃河防洪減淤體系基本思路,針對當前黃河下游防洪存在的主要問題,近期建設的重點是全面推行下游河道標準化堤防建設、加快游蕩性河道整治步伐、搞好東平湖滯洪區和灘區安全建設、加強河口綜合治理、完善水文測報、洪水和枯水調度等非工程措施。

第一,全面加固堤防,推行下游河道標準化堤防建設。做好淤背固堤、加高幫寬、堤頂防汛道路建設、防浪林工作。目前,黃委已啟動下游河道標準化堤防建設首期工程,規劃并開始實施了河南段鄭州—蘭考159km的堤段,山東分兩段,61km長的東明段和51km長的濟南段,力爭5年內將南岸建成標準化堤防。

第二,加快下游游蕩性河道整治和險工加固的步伐。在黃河下游高村以上的游蕩性河段,主流游蕩不定,易造成堤防“沖決”。目前,黃委已經成立了河道整治研究領導小組、專家組和工作組,并在抓緊有關工作。加強控導工程建設、險工改建加固。

第三,盡快做好分滯洪工程建設。小浪底水庫建成后,東平湖滯洪區仍然是保證山東窄河段防洪安全的關鍵工程,是今后滯洪區建設的重點。抓好除險加固工程、安全建設。

第四,干流河防工程。重點是寧蒙河段、禹門口至潼關河段、潼關至三門峽大壩河段、渭河下游、河口段。

第五,灘區安全建設。黃河下游灘區面積3956km2,現有耕地25萬hm2,村莊2071個,人口178.3萬。規劃對距堤1km以內和落河的村莊群眾共46.7萬人實施外遷;對封丘倒灌區22.8萬人采取臨時撤退措施;修筑村臺就地避洪,就地避洪人口127.4萬。

第六,修建古賢和河口村水庫。根據防洪減淤工程體系布局,為完善“上攔”工程體系,將在2010年前建成支流河口村水庫;要加快古賢水利樞紐前期工作步伐,爭取2010年前后開工建設。

第七,完善非工程措施。重點建設小浪底至花園口區間暴雨洪水預警預報系統和河口鎮至三門峽氣象雷達探測預報系統。建立15支“全天候、快速、靈活”的機動搶險隊伍,并加強現有20支機動搶險隊。

通過上述措施的不斷實施,可望基本控制洪水泥沙。確保防御花園口站洪峰流量22000m3/s堤防不決口,基本控制游蕩性河道河勢。相對穩定入海流路。上中游干流重點防洪河段的河防工程達到設計標準。

2把解決黃河水資源不足和水污染防治放在突出位置,進一步完善水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體制,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按照開源節流保護并舉,節流為主,保護為本,強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全力做好水資源管理、利用與調度工作。

第一,進行黃河灌區節水改造。近期規劃黃河灌區新增節水改造工程面積323萬hm2,2010年節水面積達到483萬hm2,占黃河灌區面積的64.3%。

第二,建立合理水價形成機制。主要是將水資源費納入供水水價,適時調整水價,逐步推行基本水價和計量水價相結合的兩部制水價,嚴格實行用水計劃管理和定額管理,對超計劃或超定額用水實行超額累進計價。

第三,建設水量調度系統。建設全河水量總調度中心,負責全河水量統一調度;按照斷面流量和用水總量雙控制的原則,監控運行,監督各地和骨干水庫執行水量調度方案的情況;建設水質實時監控系統,監督干流省(自治區)界水質狀況和入河排污總量控制方案執行情況;完善水量調度管理制度,加強監督管理,嚴格調度紀律。

第四,加強水污染防治、排污總量控制和斷面水質監測。以水資源保護為基礎,加強黃河干流及重點支流河源區的水源涵養保護、中游水土流失區的面污染源控制、流域濕地生態恢復和保護工作。

完成上述主要措施后,可望進一步完善水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體制;節水初見成效,灌區灌溉水利用系數由現狀的0.4左右提高到0.5以上,大中城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由現狀的40%~60%提高到75%左右;水資源供需矛盾初步緩解,一般年份基本解決斷流問題;進入黃河干流的污染物符合總量控制要求,黃河干流水質滿足水功能區要求。

3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基本控制人為因素產生新的水土流失,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力爭10年內水土保持見成效

按照防治結合,保護優先,強化治理的基本思路,重點在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重點預防保護區、重點治理區和重點監督區,因地制宜,分區治理。近期規劃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以黃甫川、孤山川、窟野河、禿尾河、無定河、三川河、昕水河、紅河等32條支流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建設為重點,總面積12.1萬km2,其中多沙粗沙區規劃治理面積5.5萬km2。黃土高原地區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要堅持工程、生物、耕作措施相結合,充分發揮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以小流域為單元,綜合治理。把治溝骨干工程和淤地壩為主要內容的溝道壩系建設作為小流域綜合治理的主體工程,加強溝道壩系建設,注重坡面治理,強化預防監督。

通過上述措施的實施,近期可望基本控制人為因素產生新的水土流失,黃土高原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1萬km2,平均每年減少入黃泥沙達到5億t,水土保持初見成效,遏制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

4加快“三條黃河”工程建設,加強有關前期工作,把黃河治理開發與管理全面推向現代化

大力開展黃河基礎研究,主要研究水土保持和水沙變化、中游水庫運用、下游河道演變及河道整治、河口演變及治理、模擬技術等。目前,黃委已經確定今后5年內每年投入研究經費500萬元進行黃河基礎研究,并以此為契機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和引進計劃,來提高黃委整體基礎研究水平。要加快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前期工作步伐,適時開展龍羊峽以上干流梯級工程開發規劃。抓緊開展河口村水庫、古賢水利樞紐、大柳樹水利樞紐的前期工作,適時開展磧口、甘澤坡等水利樞紐的前期工作。

總結“原型黃河”的調水調沙試驗經驗,為今后利用黃河自然規律減少水庫與下游河道淤積積累經驗。啟動建設并完善“原型黃河”的測驗體系。

積極推動“數字黃河”工程建設步伐,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應用工作:利用遙測、遙感、衛星技術和數學模型等科技手段進行降雨預報、洪水預報、水庫調度、洪水演進模擬分析,提高防汛減災能力和科技含量;建立枯水期徑流預報系統、河口地區生態模擬系統、現代化水資源實時調配系統、引水口門的自動監控系統、地下水觀測系統等,確保水量調度高效、實時和易操作;在關鍵斷面進行水質監測,建立實時監測預測系統,提高水質監控準確性和時效性;運用3S技術,進行動態監測、治理和評價,實現水土流失治理與監測的自動化與科技化;通過遠程視頻技術,建立水庫、堤防等工程運行和管理系統,強化水利工程運行與管理的自動化與科技化。

要構建“模型黃河”體系,主要有黃土高原模型、水庫模型、河道模型及河口模型。其中,黃土高原模型主要用于研究黃土高原多沙粗沙區小流域侵蝕產沙規律、壩系“相對平衡”機理、溝道重力侵蝕規律及治理方案等,近期有關研究工作要開展起來。水庫模型主要用于研究水庫運用方式、庫區沖淤演變規律、水庫運用對下游河道的影響及其對策、庫區治理措施、水沙調控機理及調水調沙運用方式等,近期要開展小浪底運用方式、三門峽水庫庫區治理方案等研究工作。河道模型主要研究河床演變規律、河道整治方案、洪水演進預報等,近期要開展小浪底水庫運用初期黃河下游河道演變規律、黃河下游游蕩性河道整治、洪水演進等相關試驗,將來還要對寧蒙河道、渭河下游以及黃河小北干流等河段的治理開展模型試驗。河口模型主要承擔河口演變規律及綜合治理方案的研究等任務,有關工作也將展開。

黃委將以國務院批復《規劃》為契機,加大治黃科技含量,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推動“三條黃河”建設,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并實施《規劃》,逐步解決黃河三大問題,把黃河治理開發與管理全面推向現代化,謀求黃河的長治久安。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