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媒體微博對公共衛生事件的議程設置

常樂

摘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新聞報道打開了新的格局,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過程中,權威性強、可信度高的傳統媒體是受眾更傾向于選擇的新聞來源,以人民日報微博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微博無疑是主力軍之一。本文以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報道為例分析其議程設置,統計報道數量及受眾關注度,探究報道內容與形式的多樣性,以期突出人民日報微博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報道的借鑒意義,為其他傳統媒體微博的革新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關鍵詞:傳統媒體微博;議程設置;新冠肺炎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網絡科技產品的普及與推廣,人們對信息獲取效率的要求逐漸提高,各種互聯網社交媒體平臺呈現“百家爭鳴”之勢,新浪微博(以下簡稱“微博”)用10年的時間從騰訊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中脫穎而出,獨占鰲頭。《人民日報》是中共中央機關報,公信力很高,這使得其輿論影響力也比其他媒體大。《人民日報》于2012年7月22日入駐微博,截至2020年5月22日,@人民日報(以下稱“人民日報微博”)已有粉絲117352561。據新浪財經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結束,微博月活躍用戶高達5.5億,日活躍用戶同步增至2.41億,近九成大學生使用微博。正是因為微博用戶數量龐大,自媒體新聞專業水平參差不齊,謠言、輿論更易吞沒事實,影響受眾判斷,主流媒體對新聞報道的議程設置才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人民日報微博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報道,旨在探究其如何進行議程設置。

一、議程設置理論的提出及發展

議程設置理論源于李普曼所著的《公眾輿論》一書中關于“新聞媒介影響擬態環境”的猜想,19世紀60年代末,馬克斯韋爾?麥克姆斯和唐納德?肖借總統大選對其進行研究,并于1972年提出議程設置理論[1]。議程設置理論分為外顯過程和內隱過程兩個方面[2],外顯過程是指媒介給到公眾的議題顯著度或排序,內隱過程是指公眾內化到個人思想中的議程,與諸多因素有關。議程設置可以概括為媒體可以決定人們看什么,決定人們怎么看,以致最終影響人們的認知網絡。議程設置不是一個必然結果,而是媒介的重要功能,因此其效果需要從其反饋進一步進行分析。一般來說,新聞媒介對某一事件在某個特定時間段內的報道頻率越高,報道范圍越廣,報道程度越深入,受眾對該議題的關注度就越高,媒介議程設置與個人議程設置的一致性也就越強。議題的關注度在微博中的體現為該條微博的熱度,即觀看量、評論數、轉發量、點贊數,因此本文將微博的觀看量、評論數、轉發量、點贊數作為衡量受眾接受程度的重要指標。

二、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微博報道的議程設置

(一)集中、大量報道構建議程――報道數量及關注度

2019年12月31日11時7分,人民日報微博發布了第一條關于新冠肺炎的報道。截至5月17日24時,在139天內共發布相關事件微博6877條,占這139天發布微博總數的77.77%。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月22日,與新冠肺炎相關的報道主要為疫情更新類消息,在此期間,人們對這種病毒尚處于摸索階段,形勢尚不明朗。如下圖所示,自1月22日起,人民日報微博對新冠肺炎議題進行構建,每日與新冠肺炎議題相關微博數占當日總微博數的比例極高。人民日報微博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集中報道使受眾對該議題的關注度急劇上升,與其相關的話題每天都會出現在微博的實時熱搜榜中。隨著新冠肺炎病例在全國各地的爆發式增長,各地政府火速采取疫情防控措施,人民日報微博每日即時更新各地疫情以及“重災區”武漢的醫療狀況。除此之外,人民日報微博在不同時期報道的側重點不同,前期和中期以疫情、醫療進展類為主。以2020年2月14日為例,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微博首次占到當日微博總數的97.87%,共計92條,其中有關疫情進展的微博最多,達到29條,其次是有關新冠肺炎醫療進展的報道,多達24條。后期以辟謠類、教育類、民生類、防疫貼士類、醫患情懷類為主,且新冠肺炎議題報道所占比例有下降的趨勢。

(二)使用新報道方式強化議程設置――報道內容與形式的多樣性

1.頻繁采用視頻直播形式,適時采用慢直播方式首先,由于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的嚴峻性,人民日報頻繁通過微博來直播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其中包括公布疫情的最新進展、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研究新發現、政府采取的防控措施及其成效等。直播方式增強了新聞的現場感和時效性,旨在強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消除公眾的不確定性心理,避免造成社會恐慌。其次,通過直播構建的媒介儀式能使事件本身更具吸引力。如4月4日舉行的全國性哀悼活動,人民日報微博對該活動進行了直播。該直播在微博平臺中經過2萬余次轉發,受眾范圍不斷擴大,觀看量達1428萬次,形成一種媒介儀式。“全國默哀三分鐘”話題的討論次數達到了303.9萬,這種儀式化的呈現方式使得三分鐘默哀活動更具吸引力和影響力,值得其他傳統媒體微博借鑒。除了普通的視頻直播,更值得一提的是慢直播,慢直播對場景、事件等進行自我闡釋,無后期制作,用戶對其進行自主思考并參與討論。1月29日,人民日報微博聯合長江日報微博對火神山醫院的施工過程進行每日24小時直播,觀看量達3486萬次,網友們紛紛化身“云監工”,并給工地車輛起外號。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從4月7日23時30分至8日23時30分,人民日報官方微博推出了24小時的特別直播――武漢24小時,呈現了武漢長江大橋、漢江路步行街、漢口江灘、天河機場……該直播觀看量達801萬次,轉發量13594,評論數27380,點贊量187120,慢直播激起了受眾的共情點、同理心,獲得了良好的受眾反響。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慢直播最大限度地還原了現場,看似枯燥,實際上給了受眾很大的想象和互動空間,使受眾在這場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中獲得了參與感。2.充分利用UGC,采用Vlog形式Vlog是近幾年興起的視頻博客,即VideoBlog。借助戈夫曼的擬劇理論,Vlog屬于“后臺”和“前臺”之間的“中臺”,反映人們相對真實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人通過Vlog來記錄生活。人民日報微博在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報道中也嘗試采用了Vlog這種形式并獲得了良好的反響。如2月23日,人民日報自制的Vlog《98年援鄂護士的一天》引起了廣泛關注,共有398萬人次觀看,獲贊1.8萬。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時期,“98年”“援鄂”“護士”都是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較多受眾的話題,配以醫護人員的視角、俏皮的剪輯、零碎的鏡頭,使受眾短時間內更加生動地看到了醫護人員的一天。在自媒體時代下,UGC(用戶原創內容)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用戶拍攝Vlog就屬于UGC的一種。為更加真實地反映各地抗疫的情況,人民日報微博在疫情期間轉載了多個博主的Vlog,如轉載志愿者@蜘蛛猴面包配送物資時的Vlog、在日留學生龍蕾領取祖國發放的健康包時的Vlog、@林晨同學Hearing拍攝的武漢現狀Vlog等,人民日報微博在此扮演了把關人的角色,對微博用戶發布的內容進行篩選轉發,既保證了報道的質量,又滿足了受眾的在信息獲取上的需求。除此之外,人民日報微博也轉載了科普類博主吟游詩人基德的《新冠肺炎是如何攻占地球的》Vlog,該Vlog觀看量達1689萬次,作為意見領袖的這類博主本身就具有較大規模的粉絲基礎,這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人民日報微博的受眾面。

三、結語

在新的媒介生態環境下,新媒體的興起對傳統媒體的生存構成了一定的威脅,自媒體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新聞專業主義,為應對傳媒生態環境的變化,傳統媒體微博必須對新聞報道進行更加有效的議程設置,將威脅轉化為機會。形勢嚴峻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當前,人民日報微博對新冠肺炎疫情及相關議題進行大量集中的多角度、多形式報道,這不僅對輿論進行了正確的引導,還對其他傳統媒體微博的革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94-195.

[2]谷傳華.智慧的外顯理論和內隱理論[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120-125.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