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行業批零一體化的現狀、問題和運作趨勢方法
李從選
我認為這樣的規劃從長遠來說是正確的,無論是新醫改推動、產業發展、還是用藥安全、以及有利于政府規范和監管方面,都是對的。
另外我國的所有藥店,原來都是各級醫藥公司和藥材公司的下屬門市部,但是藥品零售是最早市場化的零售行業,發展到今天,起碼還設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連鎖藥店都是醫藥公司的分子公司或者醫藥公司持有連鎖藥店股份的公司。因此在合起來也未嘗不可,只是零售板塊的運作體制不僵化就行。
新醫改其有資本介入推動醫療機構藥房社會化,但其它資本介入醫藥零售都沒有醫藥公司方便,醫藥公司本來就是賣百家貨的,本來就是藥品集成供應商,醫藥工業收購連鎖,你大部分產品還得從其他醫藥商業公司進貨,才能保證產品的齊全度。
目前各地所有的藥店采購聯盟,本質上就是一家醫藥商業公司,也就是相對一體化的運作的,只是采取相對封閉的運作。采購聯盟基本上獨家高毛利產品的供應商,就是說,聯盟只是醫藥商業盈利模式的一種,且目前發展比較迅猛;此外,一些商業公司也已聯盟方式運作,比如安徽廣濟醫藥公司、四川大蓉和醫藥公司等都是相對批零一體化的,只是下游零售企業不是醫藥工商業自己的產權而已。
托管醫療體系的診所,更需要批零一體化,醫藥公司得天獨厚,具有上游產品來源,在能保證足夠的網點,就能滿足基層醫療機構就近配藥的方便性需求。
批發企業批零一體化必須解決一下問題:
首先是提供差異化的高毛利產品群,提供給自己一體化的門店銷售,如桐君閣醫藥的集采部門就是如此;
其次是封閉運作,如果給自己一體化終端提供的產品,也可以自由銷售到所有社會終端,就沒有了差異化,就無法規避競爭;
第三是設計好自己下屬終端門店的業態模式和盈利模式,以此作為構建品類的前提,否則收購下來都是負擔是不行的。
第四,并購連鎖門店,必須有零售的人才,批發和零售的運作模式是完全不同的,醫藥公司得有這樣的人才隊伍才能考慮并購。
總體上看,我覺得趨勢是看好的!但步伐確實不會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