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振蕩流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快速檢測煙草花葉病毒
佚名
作者:王海英 章春筍 李彧媛
【摘要】 建立了一種基于毛細管的振蕩流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的微流控裝置檢測煙草花葉病毒(TMV)的新方法。根據TMV移動蛋白基因設計一對PCR引物,對粗提純TMV顆粒直接進行RTPCR。用0.025%小牛血清蛋白(BSA)對反應毛細管內壁進行靜力學和動力學鈍化,提高了PCR效率。在此微流控裝置上進行RTPCR,流速為70 μL/min時, 檢出限為0.01 μg cDNA;可以在17 min內成功擴增出179 bp的目的DNA片段。
【關鍵詞】 微流控, 振蕩流, 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 煙草花葉病毒
1 引 言
在發病早期對植株的植物病毒進行快速準確的檢測非常重要[1]。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技術因其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已成為一種廣泛采用的生物檢測方法。RTPCR技術易與其它高靈敏度的檢測方法相結合,如電化學發光[2~9]、激光誘導熒光[10~13]和毛細管電泳[14]等檢測技術,使其檢測靈敏度進一步提高。
傳統PCR通常具有較大的熱容,熱循環時間長,能量消耗高,且占有較大體積。為了克服這些缺點,一些研究者們開展了PCR微流控技術的研究[15]。目前,微流控PCR有兩種形式:靜態池式PCR和動態連續流動式PCR。前者是傳統PCR微型化,主要對系統熱容進行優化,以減少加熱和冷卻時間。連續流動式PCR則是PCR溶液在微通道中連續流動,從而通過2個或3個恒溫區以實現溫度的循環。在該裝置中, PCR溶液變溫速度較快,而且可實現超高通量的反應,因此受到人們的關注。
連續流動式PCR可分為3種形式:蜿蜒通道單向流式PCR[16]、螺旋通道單向流式PCR[17,18]和直通道振蕩流式PCR[19,20]。前兩者反應循環數和時間通常是固定的,很難根據實驗要求進行調整;也不宜進行高通量平行反應。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研究者們提出直通道振蕩流PCR,反應溶液在所需溫度區往復振蕩來實現PCR。本研究是在前期研究[18]的基礎上,改進了連續流動式PCR的實現形式,在基于毛細管通道的振蕩流RTPCR微流控裝置上對煙草花葉病毒(TMV)進行快速檢測。通過優化實驗條件,對粗提純的TMV顆粒直接進行反轉錄得到模板cDNA,然后進行PCR。既省去了提取RNA的繁瑣步驟,又節省試劑成本和實驗時間,具有一定的應用前景。
2 實驗部分
2.1 儀器與試劑
振蕩流RTPCR裝置如圖1A所示。由溫度控制與采集系統(實驗室自行設計)、3個銅加熱塊(由廣東省科學院自動化工程研制中心加工)、3根加熱棒(直徑8 mm, 長40 mm, 100 W, 廣州豪怡電熱電器廠)、K型熱電偶 (直徑0.12 mm, Omega)和一臺CZ7490115精密注射泵(美國Cole Parmer公司)等構成。溫度控制與采集系統通過加熱棒和熱電偶控制3個銅塊上PCR所需溫度。PTFE毛細管(無錫市祥健四氟制品有限公司)包埋在銅塊凹槽中,利用注射泵驅動其中PCR溶液振蕩通過3個恒溫區,完成PCR反應。傳統PCR儀(德國Eppendorf公司)。
RTPCR試劑中Taq聚合酶、dNTP及MMLV反轉錄酶均購于寶生物(大連)有限公司。PCR上/下游引物分別為:5′ATGGAAAGAGCCGACGAG3′和5′ GAAAGCGGACAGA AACCC3′(上海生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小牛血清蛋白(BSA, 美國Sigma公司);聚乙二醇6000(PEG 6000,廣東光華化學廠有限公司)。
2.2 分析方法
2.2.1 病毒顆粒的反轉錄 PCR管中依次加入1 μL病毒顆粒提取液作為模板、1 μL引物(20 μmol)、ddH2O定容至7 μL,混勻離心3~5 s。70 ℃水浴5 min后,冰浴2 min,離心后依次加入1 μL 10×Buffer, 0.5 μL RNase Inhibitor (40 U/μL), 0.5 μL dNTP Mix(10 mmol/L), 1 μL MMLV反轉錄酶(200 U/μL),終體積為10 μL。42 ℃保溫60 min后,于70 ℃ 加熱15 min結束反應,置冰上保存,以備PCR實驗。
2.2.2 毛細管內表面的處理 實驗依次采用200 μL 0.5% NaClO,200 μL ddH2O, 200 μL 1×PCR緩沖液沖洗毛細管。用0.025% BSA對毛細管內表面進行靜力學和動力學鈍化[18],以便使PCR順利進行。
2.2.3 振蕩流RTPCR擴增 長約20 cm PTFE毛細管包埋在3個銅加熱塊的凹槽中,每個銅加熱塊邊長為4 cm×4 cm。溫度依次設定為94,72和56 ℃(在傳統PCR儀上優化)。PCR溶液在毛細管中往復振蕩1次,完成1個PCR循環。PCR反應時間以傳統PCR儀的擴增時間為對照進行優化。5 μL PCR溶液從進口處引入毛細管通道后,在注射泵驅動下,以空氣為載流體來推動溶液流動,實現振蕩流PCR。PCR溶液兩端各用石蠟油進行密封,以防止蒸發。在振蕩流RTPCR中,5 μL PCR溶液中含有1×PCR緩沖液、0.2 mmol/L dNTP、0.5 μmol/L上/下游引物、4 μg/L模板cDNA、0.025 U/μL Taq 聚合酶、一定濃度的BSA以及相應體積的ddH2O。 分 析 化 學第37卷第9期王海英等:微流控振蕩流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快速檢測煙草花葉病毒
3 結果與討論
3.1 對粗提純的病毒顆粒直接進行RTPCR
病毒顆粒在70 ℃時就可熱裂解釋放出RNA,一次加熱可完成RNA分子的提取和變性,然后加入其它反轉錄試劑,完成RTPCR反應。圖2中A和B分別是對病毒顆粒和提純的RNA進行的RTPCR擴增,條帶2初始RNA濃度均為0.2 g/L,2~9依次以10×梯度進行稀釋,病毒顆粒稀釋107倍后,仍可擴增出產物,這說明直接用粗提純的病毒顆粒進行RTPCR反應可以達到檢測的目的。
直接用病毒顆粒進行RTPCR反應不僅省略了提取RNA的繁瑣步驟,避免RNA提取試劑對操作者的危害,而且操作過程簡單易行。另外,RNA容易降解,不易保存,而提取的病毒顆??梢灾苯釉诹姿猁}緩沖液中方便保存。
3.2 模板濃度對RTPCR擴增反應的影響
較大比表面積的毛細管會對PCR體系中各種成分產生吸附作用,對反應有不良影響。PCR體系中的Taq酶、引物、dNTPs及Mg2+一般都是過量的,對反應影響相對較小。然而模板cDNA濃度的變化對擴增有較大影響。圖3是在流速為70 μL/min的情況下對不同濃度cDNA模板進行擴增的結果。由圖3可知,cDNA濃度為1和0.1 g/L時可以很好地擴增出目的條帶;當cDNA濃度為0.01 g/L時擴增條帶仍然可以通過瓊脂糖電泳檢測出;隨著濃度進一步降低,已經無法檢測出條帶,只有少量的引物二聚體出現。 圖3 cDNA模板濃度對振蕩流RTPCR擴增的影響
3.3 樣品流動的變速和恒速對振蕩流RTPCR擴增反應的影響
PCR擴增過程中樣品一旦到達變性溫度應迅速冷卻到退火溫度,完成引物與模板的配對,這一步對PCR效率影響很大。本實驗通過改變振蕩流兩個方向的流速,增大由變性區到退火區的流速,減少其流動時間,明顯提高了PCR效率。如圖4所示,在同一流速(70 μL/min)下, 由94 ℃變性到56 ℃退火所用時間為52 s,而把由94 ℃變性到56℃退火的流速提高了4倍后,反應時間縮短到13 s,而擴增效率卻有了很大的提高。
3.4 傳統PCR儀與振蕩流RTPCR微流控裝置進行擴增反應的比較中條帶1是在傳統PCR儀上經過35個循環(94 ℃,30 s; 54 ℃,30 s; 72 ℃,30 s),擴增時間1 h的擴增結果;條帶2為陰性對照;條帶3是振蕩流RTPCR的擴增結果,經過35個PCR循環,擴增時間30 min。由圖5可以看出振蕩流微流控裝置可以對目的DNA片段進行成功的擴增,并且擴增時間明顯縮短。
3.5 煙草花葉病毒雙溫振蕩流RTPCR的快速檢測
當DNA擴增片斷小于300 bp時,退火溫度與延伸溫度可以合并,即雙溫PCR。本實驗以反轉錄出的cDNA為模板,進行雙溫PCR擴增。通過優化流速和縮短反應時間,可以在短時間內檢測出反應產物。如圖6所示,隨著流速的加快,擴增產物數量逐漸減少,35個循環擴增時間減小至17 min時仍可以擴增出產物。通常情況下由于底物的消耗和酶活力降低,PCR反應在25~30次循環就達到平臺期,PCR產物不再上升。在模板濃度較高的情況下,20次循環就可檢測出產物,反應時間可以減少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