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管理與消防監督管理模式分析
諶衛平
摘要: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城市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筑、大型建筑拔地而起,但是這些建筑的多元化、復雜化往往都存在著無數的隱形安全隱患和顯性安全隱患,所以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對現代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是有著重要意義,而要做到消防安全的管理建立健全的消防監督制度是保證消防安全的首要前提。本文從消防安全為主,分別以當前消防安全管理的現狀、所存在的弊端,消防安全的監督體制如何完善以及消防管理模式的實施辦法這些個方面作出研究,讓更多的人了解消防安全,熟知消防以確保我國的消防安全工作正常進行。
關鍵詞:消防;安全管理現狀;監督管理模式
現代生活中,安全是每個人普遍關注的問題,產生安全隱患的地點,比如家庭、商場、學校這些人員密集場所安全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導致安全隱患的形式非常多,比如生產安全。消防安全管理的是否健全不僅影響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更會影響企業國家的發展之路,所以國家和消防部門應該認清我國消防管理所存在的現狀,制定相對應的管理措施,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1 消防安全管理現狀
近年來,從2017 年2 月5 日浙江天臺縣重大火災事故的18 人死亡18 人受傷到2020 年5 月7 日四川涼山縣森林火災的19 名消防官兵犧牲等由于火災引起的案例層出不窮,追根溯源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群眾的消防知識薄弱、自救能力差,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和消防監督管理做的不到位。這和我國消防體系現在所存在的問題息息相關。
1.1 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
我們常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國家之所以能夠穩定就是因為憲法將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寫的清清楚楚,公民能夠了解自己的要是行為和非要是行為。而近些年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我國消防安全之所以層出問題,其主要矛盾就是因為法律法規不完整,無法跟上消防安全管理的現狀,出現問題得不到相應的處理,修訂時存在滯后性,出現問題時互相推卸責任,這些都是導致消防安全存在隱患問題的根源。
1.2 消防知識宣傳不到位
要想從根源上解決消防安全的問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讓群眾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消防隱患以及發生問題的解決方法。但是現在很多單位都沒有開展消防安全管理的宣傳,或是在宣傳時流于形式,使得群眾對消防的基本知識掌握度較低,就連日常家用電器、天然氣正確使用的方法的知曉度都偏低,更別提發生災難時的應變能力,所以,各單位應該定期開展對群眾的消防知識宣傳,與實際應用。
1.3 消防基礎設施不完善
我們都知道完善的消防基礎設備是減少災難的根源,但是我國的消防安全管理基礎設施不夠完整也是消防安全的現狀之一,比如:消防栓里供水量不足、消防設備得不到正確和定期維護檢查、消防通道被占用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的消防車無法正常通行、建筑與消防安全所應有的標準不符合等原因,所以完善消防安全基礎設備對于控制災害的波及程度十分重要。
1.4 消防人員的全面素質有待提升
消防人員是保護人民群眾安危和財產的最后一道屏障,所以提高消防人員的消防知識以及素質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國應該嚴格管理消防人員的招聘這一環節,提高消防人員的綜合素質不僅是對人民群眾負責,更是保護消防人員自身的生命安全不受威脅。其次是否考取消防資格證書這也是導致消防人員綜合素質良莠不齊的關鍵原因。
2 消防監督管理模式創新
2.1 落實責任,強化責任
在落實責任的消防監督管理模式過程中,各單位組建消防小組,做好日常巡查工作,將檢查維護工作細分到個人,讓防火工作不留死角,強化責任落實責任防止災難的發生。最后,假如發生災難,消防小組也可以更加迅速的組織大家撤離危險區域到安全的地方。綜上所述,各單位還應該制定完整的問責制度,明確消防安全管理監督工作中單位和個人的責任,落實責任制,從而進行跟蹤、管理、控制。
2.2 政府給予支持
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消防監督管理中十分重要,資金上的支持可以使得消防設備的完善化,部門互通共同運作可以使得消防部門的工作具體化、迅速化。建立消防安全的專用辦公場所地打破了傳統的消防監督管理模式,能夠更加有效的解決面對突發問題時的各種狀況。消防部門與基層政府的部門互通聯手運作的工作模式推動了我國消防監督管理體系,使得消防安全工作快速有序的順利進行。
2.3 普及消防知識
我國群眾對于消防知識和火災逃生技能的掌握程度普遍較低,所以開展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識是現階段的首要任務,消防部門需要定期對轄區群眾普及消防知識,讓群眾意識到消防安全知識的重要性,增強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并在實踐的訓練中掌握知識。在宣傳結束之后,消防人員對消防設備進行檢查,有問題的地方及時維修或者更改。這不僅達到了宣傳的目的,更可以避免工作的重復化,減少了消防部門和消防人員的工作負擔。除此之外,消防人員應積極創新安全管理模式,使宣傳多樣化、簡單化、這樣才能使群眾更加容易接受掌握,達到宣傳的目的。此處切記,一定不能流于形式,因為形式化的工作在消防安全管理和監督中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會使工作困難重重。
2.4 完善我國消防系統的法律法規
以國家消防法律法規為基礎,結合當地的發展情況,使得地區、部門、企業進一步完善、細化消防安全管理的內容,并且制定相對應的工作方法,拒絕照本宣科,增加可操性。比如說2020 年發生的“涼山火災”這個事件,由于涼山地形特殊,存在許多的灌木,所以在制定法律法規時,就可以將消防安全監督和森林管理辦法結合起來,制定適合當地的法律法規,在風季或者會引起火災發生的時間,護林人提前觀測這樣才會減少災難的發生,在發生時消防人員結合周圍特點,能夠減少損失。除此之外,對于新增加的消防管理技術設施應該及時增加修訂,保證出現的每一個問題時都能找到與之對應的法律法規,結合責任到人的問責制度,從根源上杜絕相互推諉這一情況的發生。
2.5 加大消防設施的投入力度
隨著時代的進步,新興技術也涉及到了消防部門,我國財政部門必須對消防事業投入大量的資金以便于消防工作的高效進行。加大投入,對于陳舊落后的消防設備及時更換,及時淘汰銷毀,同時定期定時做好對設備的保養維護工作。提高消防人員的專業素養,通過定期的知識、技能、體能專業培訓和系統的學習,鍛造一批高技能的消防安全設施維護人員,有利于設備的正常有效運行,提高消防固定資產的使用平均年限和使用效率。另外,利用互聯網技術能夠實現消防設備的遠程和智能監控,從而提高了消防安全的管理水平,推進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順利進行。
3 結語
總而言之,國家應該根據我國的地貌特征、發生火災的形式結合我國消防管理體系來制定相對應的消防措施手段,消防安全無小事,這關系到我國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所以需要消防人員和各級政府、群眾共同聯手,發揮好各自的職能,推進我國的消防安全工作體系,這樣才能打造一個平安和諧穩定安全的生活環境,從而確保社會的正常有序進行。
[1]王斌.關于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創新的幾點思考[J].消防界(電子版),2016(11):11+27
[2]劉志強,朱朝,張曉輝.對改革消防監督管理模式的思考[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6(06):856-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