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試論中美監獄管理模式比較研究

孫竽 宋立軍

論文摘要 美國曾經流行一時的監獄管理模式分別為:強調“安全取向”的控制模式、強調服刑人員最大限度“自我負責”的責任模式和強調管理人員與服刑人員“妥協合作”的共識模式。與這些模式相比較,我國的監獄管理模式有其獨特的特點。

論文關鍵詞 監獄 控制模式 責任模式 共識模式 管理模式

一、三種美國監獄管理模式

(一)控制模式 1.控制模式創始人:喬治·畢托。從1963年到1983年,是控制模式最為盛行的時期。其主要創始人是喬治·畢托博士,他于1953年進入得克薩斯州的矯正局,從此開始刑事司法生涯。他在1962年到1972年之間任得克薩斯州的矯正局局長。自矯正局退休后,他從1972年至1991年任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的犯罪與矯正教授。畢托因其突出的貢獻,1971年被得克薩斯州大學授予“卓越校友”稱號。得克薩斯州還在1980年和1981年在Anderson縣以他的名字命名兩個監區。 2.控制模式的基本理念。畢托受美國伊利諾州Stateville監獄長約瑟夫·雷根(Joseph Ragan)影響,認為監獄管理哲學應當是“安全取向”,因此畢托所主導的得克薩斯州獄政體系不僅安全、有秩序,而且有助于各項處遇的推動,其后繼者依此理念,亦成功地拓展各項監獄作業、農業,使財力更加豐富。 3.控制模式的特征。在建筑上,監獄可見醒目的崗哨和高聳的圍墻;服刑人員穿著白色囚衣,與管理人員接觸時態度和藹,不敢放肆,尊稱管理人員為長官或主管;管理人員穿著灰色制服,彼此間階級分明,具高度使命感與團隊精神;管理上強調紀律、服從性、工作與教育的矯正模式,其紀律維護甚為嚴密,服刑人員稍有逾越,多半將受到懲罰;推行BT(Build Tender)制,即招標制。監獄審慎地遴選出服刑人員中的領導者,以協助管理人員處理各項勤務。 (二)責任模式 1.責任模式創始人:佩里·M.約翰遜。責任模式因起源于密執安州而得名密執安州責任模式,其主要創始人佩里·M.約翰遜(PerryM.Johnson),他從1972年到1984年曾任密執安州矯正局局長。他倡導的責任模式管理的監獄,通過囚犯分類制,使囚犯進入最合適、限制較少的監禁環境,把監禁生活中的管理權的實質及象征降低到最小的限度,對囚犯進行最低限度的限制。在1994年他卸任協會主席時,大會致辭對他給予高度評價:“他不贊同強硬的手段可以保證社會安全,相反只有整個社會都能人道地對待服刑人員及受害人,社會才會變得更美好。” 2.責任模式的基本理念。監獄管理責任模式是指在使囚犯最大限度地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的基礎上進行的管理。減少服刑人員與管理人員間的沖突,主張使用最低戒備等級監獄,并降低軍事化管理層級。主張服刑人員應對其行為負責,不強調對服刑人員作太多的干涉,依安全等級分類,給予服刑人員最大自由。 3.責任模式的特征。在建筑上,監獄外觀類似政府或商業大樓,室內頗見現代感,墻上貼有清楚的引導指南;服刑人員無固定囚衣,大都穿著時髦,服刑人員與管理人員接觸密切,經常對管理人員嘻笑、嘲諷、取綽號;管理人員大都穿著黑色褲子與綠色或白色飛行服,彼此間無明確的等級差別,士氣低落;在管理方式上,設有各類安全管理等級的監護,依調查分類結果,將服刑人員移送至最適切、最少干預與限制的監獄;允許服刑人員親友經常的會見與電話聯絡,在監管工作上雖較易產生弊端,但卻充滿人情味;責任模式傾向于培養服刑人員團體。 (三)共識模式 1.共識模式的代表人物:雷蒙·普羅卡尼爾。雷蒙·普羅卡尼爾(Raymond Procunier,1924-2010)是二十世紀后半葉美國矯正領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于1967年至1974年擔任矯正局主任。他認為,管理監獄只要把幫會控制好就可以了。其實,“服刑人員會有好的伙伴幫助他們,他們能變好。只要你們愿意幫助他們,一些人是本來不必送到監獄里來的。”加利福尼亞州監獄管理共識模式,一方面根據密執安州責任模式的變形來管理監獄,建立了精細的囚犯分類制及囚犯發牢騷途徑,讓囚犯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并提供廣泛的回歸計劃,不贊成限制過多的矯正環境。 2.共識模式的基本理念。強調控制的重要,沒有控制就沒有良好的處遇,許多服刑人員希望較為強悍者管理監獄,而不期望其他服刑人員控制監獄。普羅卡尼爾認為,必須讓服刑人員感覺管理人員最強悍卻很公平。管理人員大都同意服刑人員隨時有能力控制監獄,因此如何爭取服刑人員合作乃成為共識模式的重要課題。 3.共識模式的特征與要素。在建筑上,監獄外型類似百貨公司,高聳直立,外表新穎;服刑人員穿著牛仔褲及短袖上衣,似顯散漫,放肆的直稱管理人員為“先生”,經常對管理人員諷刺、抱怨;管理人員穿著黃褐色與綠色相間的制服;為處理服刑人員幫會問題,獄政管理單位必須經常借重掮客游說勢力龐大的幫會,以謀求幫派服刑人員妥協與合作;管理監獄即意味著如何對監獄內幫會有效地掌握與控制,而掌控監獄內幫會的最佳方法是展示監管防護力并爭取服刑人員合作;允許服刑人蓄留任何形式發型,可以公開展現其紋身。

二、我國監獄管理模式

與美國曾經輝煌一時的三種監獄管理模式相比較,我國監獄管理模式的特點有: (一)監獄管理的基本理念 1.“安全第一,教育為先”取向。我國監獄歷來將保障監獄安全作為監獄工作的重點,為此不遺余力。因而監獄也將生產安全中的“安全為天”、“安全重于泰山”的口號引入高墻內。安全取向以“防逃”、“防自殺”、“防獄內重特大案件”為主;在相當一部分監獄中,勞動生產經濟指標仍作為硬指標,僅次于監管安全的指標;懲罰與教育相結合,以期通過各類教育,促進服刑人員改惡從善。

2.建立類似于部隊的管理結構,實行準軍事化管理。對服刑人員干涉較多,服刑人員不得在管理人員不在場的情形下隨意單獨或群體自由行動。監控設施的使用使服刑人員甚至管理人員的一切行為毫無隱私。 3.強調監獄警察的直接管理、精細化管理。日常生活節奏基本上由監獄警察安排,因而服刑人員自我責任較差。尚未形成引導服刑人員自主管理,為個人行為負責的氛圍。 4.為使服刑人員不坐吃閑飯,并培養其勞動習慣及勞動技能,組織服刑人員參加生產勞動。 5.近幾年正考慮建設安全等級分類監獄建設,但監獄尚無給服刑人員最大限度自由的思想準備。 6.警囚界限有所松動,人性化管理、柔性化管理等理念漸獲認同。監獄警察在處理日常事務時,亦逐漸出現爭取服刑人員合作的傾向,強調一種共生的關系,進入從以壓服為主到以說服為主的階段。 7.服刑人員的權利意識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狀態,監獄亦在減刑等行刑活動等方面愈加公開透明。對服刑人員從過于強調義務向切實尊重其合法權利方向轉變。 8.通過(農村偏僻)監獄遷建、監獄警察住房城市化等途徑,使封閉的監獄文化有所緩解,融入了新的文化元素,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 (二)我國監獄管理模式的特征與要素 1.建筑上。所有監獄均有醒目的崗哨和高聳的圍墻,并加設電網、電子探頭等設施。近年來,監獄整體環境得到改善,許多新建監獄擁有現代化設施,環境景觀怡人,有的監獄被評為或稱為“花園式監獄”。 2.服刑人員。服刑人員穿著有明顯標記的制式服裝,在公共場合下與管理人員接觸時一般態度和藹,不敢放肆,尊稱管理人員為“警官”或具體官銜。私下場合,比如個別談話時,服刑人員對管理人員可稍為放松些。但一般來說,服刑人員與管理人員接觸并不密切,更不敢對管理人員嘻笑、嘲諷、取綽號。 3.管理人員。穿著配有警用標志的制式服裝,上下級間有著嚴格的等級關系,在工作方面下級需要絕對服從上級,但在非工作時間上下級間可有比較融洽的私人關系。 4.管理方式。 (1)安全管理等級比過去加強。我國監獄法實施前后,尚存在農場、茶場、礦山等獄外勞作形式,有服刑人員在外作業或分散居住。上個世紀末,基本取消服刑人員外役勞作項目,全部收至高墻內,因而逃跑人數明顯減少。現代化監控技術的使用,使監管安全系數更高。 (2)牢頭獄霸現象基本消逝。20世紀末,通過警察的直接管理,選用品行端正(如家境較好同時具有一定管理經驗者,這些人不易在經濟上欺壓其他服刑人員)的骨干服刑人員協助警察管理,并嚴格限制骨干服刑人員的權力。監獄改造環境更加文明。 (3)法律上規定服刑人員可以留發型,但是實際操作中男性服刑人員仍以光頭為主,女性服刑人員留齊耳短發,能容忍非“張揚性”紋身展示等行為。 (4)如服刑人員違犯規定,其處理體現為:正式懲罰處理與口頭訓誡相結合。 (5)允許服刑人員親友通信、會見與電話聯絡,但是嚴格規定會見及通話時間長度。 (6)警察的管理理念出現多元化,有的監獄警察很有人情味,通過變通的方式解決服刑人員的困難,對服刑人員中的細小違規,睜一眼閉一眼,以期獲得服刑人員的好感;有的監獄警察則過于堅持原則,認為執行制度不能有私毫變通。 (7)不允許服刑人員拉幫結伙。對服刑人員團體的態度,片面強調其負面影響,未能很好地利用其正面影響,因而以拆散、打擊為主。 (8)在保障服刑人員權益方面,越來越細致周到。 (三)我國監獄管理模式走向預測 一是安全型的管理模式仍將持續相當長的時期,在此基礎上會加快探索監獄管理社會化的步伐。 二是勞動生產在改造人中的地位將逐步下降,政府采購式的獄內勞作將會成為主流。終有一天,獄內勞動不再是絕對的義務,而是作為義務權利同時出現。凡是品行良善者才有資格參加勞動,如此則或可避免完全依勞動任務完成情況衡量改造表現的錯誤。 三是監獄警察與服刑人員組成的二元結構將所有突破,志愿者或者其他第三方力量的介入,不僅可以有效緩解警囚沖突,而且還有利于服刑人員的再社會化。 四是建議監獄長等重要監獄官員由社會公開招聘,使專家、學者有機會擔任監獄系統的重要職務,從而推動監獄管理模式的革新。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