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國外銀行保險發展動因
佚名
(3)實現一體化服務,增強客戶忠誠度。作為金融機構的客戶,他所得到的服務種類越多,其忠誠度就越高。無論是退休金儲蓄、住房投資、子女的儲蓄,還是金融市場的其他投資,客戶總希望在一家金融機構得到滿意的服務,否則,他就有更換金融機構的可能性。銀行開展銀行保險業務,實現金融一體化服務,可盡力滿足客戶對不同金融產品的需求及對投資增值的關注,從而增強客戶忠誠度,增強銀行資金實力,提高市場競爭力。
此外,銀行可借助其卓越的晶牌價值,優良的信譽,拓展保險市場的廣度和深度。
,在銀行保險最為發達的法國,來自保險業務的利潤占銀行全部純利潤的比重達10%-15%。
2.保險業方面的因素
保險業經過多年,傳統的營銷手段已經不能給保險公司帶來業務上的突飛猛進,而銀行保險為保險公司開拓了新的營銷渠道,提供了發展機遇。
(1)借助銀行資源,提供新的服務,擴大營業規模。銀行、保險合業經營使保險公司能夠使用銀行數據系統深入了解客戶,可以針對客戶要求提供新的服務產品,如提供具有投資功能的保險產品等,為保險市場注入活力。利用銀行分支機構作為保險銷售渠道,可以解決保險公司分支機構不足的,使保險公司有機會接觸數量巨大的潛在客戶,因而有可能大幅度地擴大營業規模。
(2)可以降低分銷成本。通常通過銀行保險這一方式的分銷費用約為保費的3%,而傳統意義上的代理人銷售費用可高達8.5%(上述比例為平均水平,且不含管理費用)。使用銀行的人員和柜臺銷售產品,有可能使保險公司營銷成本降低,而且不必管理銷售人員(酬勞、培訓或人員流動等)。
(3)保險公司借助銀行與客戶業已形成的信任關系,可以有效地縮短壽險產品和客戶之間的距離,并借助銀行品牌和形象優勢,擴大保險公司對市場的開發深度。
三、國外銀行保險發展動因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銀行業與保險業的合作始于20世紀90年代,現在還僅限于銀行作為兼業代理人銷售保單及代收代付保險費這一淺層次上,但無論是界還是實際從業人員,似乎都對銀保進行深層次合作持樂觀態度。根據對國外銀行保險發展動因的看,當前我國銀保進行深層次合作動因不足,銀行保險進一步發展尚需時日。
就宏觀層面看,我國步入了小康,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醫療衛生等各方面生活條件有了極大改善,人口老齡化趨勢已初步顯現,而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還很不完善,無疑我國保險業發展潛力巨大,銀行保險發展的社會環境條件優厚。但應該看到,國外銀行保險是在金融市場高度發達,銀行業、保險業發展已十分成熟,金融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發展起來的。我國金融市場仍處于成長階段,發育不成熟,金融商品少,投資靈活性差,銀行保險在我國的發展缺乏市場環境條件。同時,我國采取的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金融管理模式,由于金融市場發育不成熟,潛在風險巨大,金融監管不能輕易放松,銀行保險深層次發展缺乏制度安排。
就微觀層面看,我國銀行保險發展缺乏驅動力。目前,銀行和保險公司生存的空間相對寬松。我國商業銀行在整個金融體系中的壟斷地位仍不可動搖。雖然我國證券市場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銀行一些的傳統客戶,但銀行貸款仍為大多數的主要融資渠道。近年來,全國銀行各項貸款年均增長仍在 10%以上。從銀行的資金來源看,雖然股票、國債等分流了部分儲蓄,但在銀行存款利率不斷下調的情況下,銀行儲蓄額仍不斷上升,年增長率也都在10%以上,甚至很多年份在20%以上。總的來說,銀行從事傳統業務的生存環境相對還比較寬松。這導致銀行在傳統存貸業務中仍然喜歡批發業務,這是目前銀行從事保險代理業務效果不太顯著的原因之一。我國保險業恢復經營以來,發展勢頭十分迅猛,1995—1999年每年保費收入以26.3%的速度遞增,這與發達國家保險業承保能力過剩形成鮮明對比。保險公司在展業壓力不大的情況下,仍鐘情于傳統的銷售方式,對銀行保險還處于嘗試階段。另外,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居民缺乏保險意識,個人購買保險的主動性較差,大都屬被動型購買,保險公司也不得不更多地依賴個人代理人展業,銀行采用柜臺銷售保險產品的方式往往無人問津。
總之,我國的國情決定了目前銀行保險還只能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銀行保險的深度發展還有待時日。不過,既然銀行保險已成為一種國際潮流,作為日益融人國際金融市場體系的,當然也不能置之不理。當然,我們最需要做的還是加快改革步伐,為銀行保險的深層次發展創造條件。
:
[1]彭雪梅。我國銀行保險的比較及其模式設計閉。金融論壇,2001,(10)。
[2]張洪濤。對我國保險業發展銀行保險的思考閉。金融與保險,2003,(3)。
[3]黃金財。法國、意大利銀行保險制度比較研究 [J])。中州學刊,2002,(3)。
[4]黃金財。歐洲銀行保險制度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J].保險研究,2002,(7)。
[5]劉紅紅,程林。西方銀行保險的發展及其借鑒 [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