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廣發證券:從pc到mobile 互聯網發生了什么?
佚名
(網經社訊)從PC 到Mobie,兩次互聯網浪潮經歷了兩次S 型成長曲線我國過去二十年主要經歷了PC(桌面)互聯網和Mobie(移動)兩次互聯網浪潮。2011年之前,用戶接入互聯網的主要途徑是電腦(臺式和筆記本),而2011年通過智能手機上網的比例達到了69.3%,并在2012年正式以74.5%超過了臺式電腦的70.6%,宣告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根據傳播學的“擴散S 曲線理論”,一種新產品或服務一般會經歷“起步→滲透率迅速提升→逐漸飽和”的曲線推移,我們從三個維度(人口紅利、時長流量、應用供給)分析,發現PC 和移動互聯網兩次浪潮都呈現了這樣的過程。 用戶側變化的3條線索:城鄉數字鴻溝、老齡化和人群泛化而隨著互聯網的成熟,人口不斷被卷入成為新網民,互聯網用戶本身的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需求側隨之出現了3條線索變化:1)城鄉數字鴻溝:二者互聯網滲透率并沒有明顯縮窄,未來農村人口或能帶來新的流量紅利,阿里騰訊等紛紛下鄉、58同城打造“同鎮”業務等都在爭奪新的增量人口。2)互聯網正在逐漸變老,老齡化趨勢下糖豆廣場舞等主打中老年市場的應用崛起。3)互聯網從小眾走向大眾,從精英走向平民,學生、專業人士的比例下降,自由職業者、無業者數量增多,而值得關注的是18H1網民收入結構上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跡象。 對照PC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已經走過了平臺級創新的三個階段從互聯網各個細分領域的滲透率來看,PC 互聯網走過了“搜索引擎→社交娛樂→電子商務”三大階段,移動互聯網時代則以更快的速度走過“即時通訊→社交娛樂→電子商務→細分領域”四個階段,其創新之處是衍生出了大量線上線下結合的細分領域新模式:如團購、打車等。總體來說,我們認為移動互聯網在細分領域仍有潛力可以挖掘,純線上的領域今年也可以關注社交類App 的創業小浪潮、小游戲的崛起和視頻行業的增長等。 移動互聯網與PC 互聯網相比,擁有更大的規模量級和更加兩極分化的競爭結構我們總結了移動互聯網與PC 互聯網不同的三點:“App+API”模式主導下更加封閉、即時通訊取代搜索引擎成為新的流量入口、手機天然占據用戶的更多時間,這三點決定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大的巨頭公司邊界更加模糊,馬太效應更強,頭部的App 將都想要進入“獲取用戶時間和數據→更好地服務用戶→取得更多的時間和數據→擠壓競爭對手的時長”這一正循環。我們從PC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市值比較的角度看,后者也確實更加兩極分化。 風險提示互聯網增長低于預期;監管政策加深預期;行業創新不足的風險。(來源:廣發證券 文/曠實 朱可夫 編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