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保險在社保制度中的排序變化及內涵淺析
于剛
【摘要】工傷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障我國勞動者的生命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在社會保險制度當中,工傷保險的排名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找到引發這種變化的原因,并有針對性的分析導致此變化的因素,能夠反映出我國社會存在的更深層次的問題,對我國社會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本文簡要的介紹了工傷保險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工傷保險制度發展過程與存在的問題,并分析了工傷保險排名變化背后的內涵。
【關鍵詞】工傷保險社保制度 排序 變化內涵。
工傷保險是保障我國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制度,在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障制度中,工傷保險排名第四,與早期的勞動保險條例中的排名形成了鮮明對比,揭示了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存在的問題。
一、工傷保險的概念和作用。
工傷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它與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以及生育保險共同構成了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在我國最新發布的社會保險相關條例上可以看出,工傷保險按照次序排在社會保險當中的第四位,而在我國最早頒布的《勞動保險條例》當中,工傷保險的位置卻處于首位,雖然只是簡單的位置變化,卻能夠反映出社會的發展和制度的變革,找到導致工傷保險排序變化的原因,并分析其背后蘊含的意義,能夠了解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進程,以及我國社會在進步的過程中產生的變化,具有良好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工傷保險制度是我國為了維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保障受傷害職工的合法權益而出臺的一項強制性的政策。工傷保險的推行是對我國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一種保護,一旦出現意外,通過工傷保險,受到損傷的勞動者以及勞動者家屬便可以得到相應的補償,保證了勞動者的基本生活質量,免除了勞動者的后顧之憂。可以說,工傷保險制度的推行大大的促進了我國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發展,但是在我國勞動保險制度推行的過程中,依然存在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此外,隨著社會的進步,工傷保險在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地位也有了一定的變化,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社會和經濟在新時期的改變,對導致工傷保險排序變化的原因進行分析,能夠進一步的推動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有著積極的意義。
二、工傷保險制度發展過程與存在的問題。
自工傷保險制度是實施以來,經歷了我國經濟體制有計劃經濟向著市場經濟轉型的全部歷程,并隨著經濟體制的變化逐漸發生著轉變,從最初的工傷社會保險,變為現今的工傷企業保險,其間經歷了艱難曲折的歷程,也收獲了豐碩的成果。雖然我國現行的工傷保險制度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依舊有待完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傷保險制度也會緊跟時代的步伐,適應社會的需要。
1。
工傷保險雛形的確立與影響。在我國改革開放前期,由于生產力水平和經濟體制的影響,在我國并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工傷保險制度,作為代替的是保護勞動者生命健康的勞動保險條例。這項條例十分適合我國當時的經濟體制和基本國情,因而對我國相關方面的法律法規影響深遠,甚至在部分地區一直被嚴重到21世紀。但是在我國的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之后,經濟的發展速度突飛猛進,國內的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相比之下,最初的勞動保險制度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需要,如果不能進行改革,勢必會變成時代發展的阻力。此外,勞動保險條例的內容也常常會遭到誤解,導致勞動的涵蓋面擴大化,影響了勞動保險條例的規范實施。
在勞動保險條例中,關于工傷的內容排在第一位,由此可以看出,在勞動保險條例推行的期間,勞動者的工傷待遇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然而勞動保險條例所規定的工傷的范圍相對較窄,其中勞動力的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并非當前的勞資關系或是勞動力的供求關系,因此所謂的工傷保險制度并不適應當時的社會情況,勞動保險中關于工傷補償的內容也只是對發生工傷的勞動者進行的一種待遇上的安排。
2。
工傷保險制度的形成與發展。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勞動者與企業之間的關系也在慢慢發生著轉變,以往行政化的國家、企業與勞動者之間的關系已經漸漸地向著市場化的方向所轉變。
這種變化導致勞動保險條例無法滿足生產關系的要求,亟需進行改革。
為了保證市場經濟體制下勞動者的生產安全,我國出臺了新的社會保障制度來代替較為陳舊的勞動保險條例,在社會保障制度當中,對勞動者的保護制度即為現行的工傷保險制度。在我國多種所有制并存的市場環境下,工傷保險制度的推行,有效的減輕了工傷待遇管理混亂的局面,實現了工傷待遇的統一化和規范化,有效的保障了我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但是與社會保障制度中其他的項目相比,工傷保險的發展速度明顯落后于養老保險、失業保險以及醫療保險,對人們群眾生活的改善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工傷保險的排名也出現了相應的改動。
當前我國社會正在逐漸步入人口老齡化的環境中,在這種背景下,保障我國老齡人口的生活質量,維護我國老齡人口的利益,使老年人老有所養,對維護社會的穩定,推動社會的進步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化,失業人口的比重也較往年有所提高,特別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失業人口的數量更是在短時間內大量上升。
失業保險制度的推行能夠為失業者提供相對穩定的生活保障,從而為失業者創造另謀職業的機會,是推動我國社會健康穩步發展的有力保障。而醫療保險的出臺,從根本上改善了我國醫療體系內部常年存在的“看病難”與“看不起病”的現象,對保障我國廣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
和以上各項保險制度相比,工傷保險的涵蓋范圍相對較窄,對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所起到的作用也較為有限,因此,將工傷保險列為社會保險制度中的第四位,并非我國對勞動者工傷補償的一種輕視,而是在權衡大局的條件下,對承擔不同職能保險制度的一種合理管理與分配,達到調節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促進我國社會均衡發展的目的,對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工傷保險排名變化背后的內涵。
在經濟體制改革之后,我國對工傷認定和工傷補償的制度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雖然這種變化在某些程度上導致了工傷保險排序的下降。這種改變是由時代背景與經濟增長模式等多種因素而決定的,體現了我國勞動者與企業之間關系的轉變,以及國家對勞動者權益的保障力度。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勞動資源過剩的前提下,積極推行工傷保險濕度,能夠更好的確保勞動者的個人利益不受侵害,并且在意外發生之后為勞動者提供生活的保障,免除勞動者的后顧之憂,使勞動關系主體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更加平衡,利益訴求更加和諧,對我國經濟的快速穩步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與社會保險中的其他內容相比,工傷保險在我國社會進步的過程中雖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其意義遠不如養老保險、失業保險與一老保險一般深刻,在社會保險制度的推行過程中,勢必會存在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將工傷保險的排名進行更改,有助于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使更多的資源優先用于更加緊要的建設任務當中,從而保證我國社會的健康發展。
四、結語。
工傷保險在社會保障制度中排名的變化是我國社會發展與生產力進步的結果,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必然發生的問題,理智的面對工傷保險的排名變化,并積極總結工傷保險發展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對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工傷保險制度,促進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1]劉惠芹。從工傷保險制度看我國社會保障立法的完善[J]。品牌(理論月刊),2010,(Z1)。
[2]李 瑞 英。我 國 工 傷 保 險 制 度 相 關 問 題 研 究 [J]。企 業 導 報,2010,(2)。
[3]朱麗敏。工傷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從“控制成本”到“以人為本”[J]。云南社會科學,2010,(4)。
[4]郭曉宏。工傷保險在社保制度中的排序變化及其內涵[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7)。
[5]萬建苗。我國工傷保險制度完善新論[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6]楊雪芹。對加強工傷保險管理的思考[J]。中國商界,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