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穩健貨幣政策下的郵政儲蓄銀行對策
吳俊鏡
摘要:文章結合當前穩健貨幣政策,分析了2010年金融運行情況、2011年經濟形勢以及穩健貨幣政策對郵政儲蓄銀行的影響,提出郵政儲蓄銀行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郵政儲蓄銀行擺脫經營困境,實現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穩健;貨幣;政策;影響;措施。
2010年12月3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了2011年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溫家寶總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里再次強調了上述政策,貨幣政策由此前的“適度寬松”調整為 “穩健”,這是中國貨幣政策基調的重大轉變。這一政策基調的確定,表明我國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暫時終結。這一政策的轉向對郵政儲蓄銀行 (以下簡稱郵儲銀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如何依據政策進行轉型是當前郵儲銀行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12011年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的背景解讀。
本輪貨幣政策的調整周期可以追溯到2008年底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為應對全球經濟危機的沖擊,我國采用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放松了新增人民幣貸款管制,2009年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9。59萬億元,創歷史天量。為了更好地分析穩健貨幣政策對郵儲銀行的影響,有必要對2011年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的背景進行解讀。
1。12010年金融運行情況。
2010年以來,央行先后6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累計上調3%,大型金融機構達到18。5%,中小金融機構達到15%。201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2011年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調整為穩健的貨幣政策,對金融機構的信貸規模管控力度會進一步加強。在此之前,美國啟動了第二輪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日本也將注入5萬億日元貨幣以刺激經濟發展,在國際通脹預期的影響下,國內出現了流動性過剩,物價上漲壓力不斷加劇。據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的CPI指數達3。3%,我國廣義貨幣 (M2)同比增長19。7%,超出年初制定的17%的增長目標;2010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7。95萬億元,同比減少1。65萬億元,但超出年初制定的7。5萬億元的信貸目標。
1。22011年經濟形勢分析。
2011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極其復雜。世界經濟將繼續緩慢復蘇,但復蘇的基礎不牢。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乏力,失業率居高難下,希臘、冰島、阿聯酋等一些國家主權債務危機隱患仍未消除,主要發達經濟體進一步推行寬松貨幣政策,全球流動性大量增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和主要貨幣匯率波動加劇,新興市場資產泡沫和通脹壓力加大,保護主義繼續升溫,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此外,我國經濟運行中一些長期問題和短期問題相互交織,體制性矛盾和結構性問題疊加在一起,加大了宏觀調控難度。
透過上述數據和分析不難看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是2011年宏觀調控的兩大主旋律。
2011年2月8日央行再次加息的舉措已經顯示出經濟形勢的嚴峻性,通脹的壓力使貨幣緊縮政策和再次加息的形勢更加明朗。這些會給郵儲銀行的經營帶來哪些影響,郵儲銀行又應如何應對,成為當前郵儲銀行必須研究的課題,也是必須面對的挑戰。
2穩健貨幣政策對郵政儲蓄銀行的影響。
由于穩健的貨幣政策對郵儲銀行帶來一系列影響,因此,郵儲銀行必須適應這一政策轉向,及時調整戰略并細分市場。本文從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個方面分析了穩健貨幣政策對郵儲銀行的影響。
2。1積極影響。
2。1。1促使切實轉變經營理念。
穩健的貨幣政策能夠為銀行業創造一個穩定、協調、健康的貨幣環境,有利于郵儲銀行進行結構調整,尤其是要求郵儲銀行進行經營收入和客戶結構的調整,主動改變利潤來源于存貸利差的觀念,逐步與先進的國際銀行業接軌。郵儲銀行在理解貨幣政策轉向的同時,要轉換思路,調整理念,有針對性地進行業務轉型和經營轉型,把商業行為和經營原則統一到中央的決策上來,從而構建順周期盈利模式和逆周期風險管控模式。
2。1。2促使積極創新信貸產品。
為解決優質客戶的資金來源,郵儲銀行應在監管政策允許的前提下,加大信貸替代型理財產品創新力度。根據客戶需求和監管部門的要求,主動加大信貸產品的創新力度,調整信貸產品結構,多研發一些符合客戶需求和監管部門要求的替代產品,既解決客戶的有效融資需求,又能增加信貸業務和中間業務收入。在2011年銀行可放貸額度收縮的情況下,郵儲銀行應對貸款客戶的選擇更加謹慎,在優質客戶中選擇更優者,同時提高郵儲銀行的議價能力,貸款投向偏向于優質客戶。
2。1。3促使主動調整收入結構。
在2011年信貸相對偏緊的環境下,主要靠吃存貸差,經營收入主要來源于利息收入的商業銀行將面臨一系列考驗,單純依靠信貸擴張實現資產規模擴張的發展模式也將受到挑戰。商業銀行資產規模的增長不只依賴于貸款的增長,還包括負債種類與規模的拓展、票據貼現規模的擴張、債券投資數量的增加以及所有者權益的增長等。因此,郵儲銀行應有針對性地進行收入轉型和收入結構的調整,多發展風險低收益高的中間業務和零售業務,深入研究并做好理財產品、信用卡、資金結算等一系列中間業務。
2。2消極影響。
2。2。1對資金組織工作的影響。
央行的存款準備金率是對金融機構最有影響力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穩健從緊的貨幣政策會迫使銀根收緊,直接影響貨幣增量,降低包括郵儲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存款增幅。
一方面,目前郵儲銀行的客戶以小企業、商戶、農戶為多,這些客戶對貸款依賴程度較高,如信貸規模受到控制,其資金缺口勢必增加,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小企業、商戶、農戶會尋求新的融資渠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高息向個人或企業舉債,與郵儲銀行爭奪儲源,從而影響郵儲銀行吸收存款。另一方面,由于通脹加劇,居民在銀行的存款貶值,從而降低了在銀行存款的信心,導致居民轉移儲蓄資金。這樣直接加大了郵儲銀行資金組織工作難度,影響郵儲銀行的規模擴張和經營效益。因此,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使貨幣增量出現逐月下降的態勢,郵儲銀行的存款組織工作較往年更為艱難。
2。2。2對信貸投放的影響。
緊縮的貨幣政策對郵儲銀行的貸款投放影響顯著。由于貨幣緊縮,央行會加大對貸款規模的控制,縮小新增貸款規模,2010年全國新增貸款投放量為7。95萬億元,同比減少1。65萬億元,但超出年初制定的7。5萬億元信貸目標。盡管2011年 “兩會”期間銀監會劉明康主席向 《華爾街日報》
表示,2011年新增貸款總量將與2010年持平,實際上由于通脹壓力較大,2011年實際新增貸款總量應該在7~7。5萬億元,否則將無法完成廣義貨幣增速為16%的目標。新增貸款規模的縮減會弱化郵儲銀行的信貸投放力度,信貸資金投放不足的情況已經在2010年郵儲銀行的經營中顯現出來。
2。2。3對經營效益的影響。
穩健貨幣政策對郵儲銀行經營效益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農村市場對郵儲銀行的影響。由于通脹壓力加劇,2011年的部分農產品價格會持續上漲,這其中有成本因素,也有市場因素,還有國際熱錢融入的因素。而由于國家的宏觀調控,要采取措施控制農產品的價格,同時也會降低老百姓對農產品的消費意愿,使農業產業經營受損,影響農村經濟發展。而郵儲銀行以 “根植城鄉,服務大眾”為市場定位,農村經濟基礎是郵儲銀行發展的主要根基之一,這也會影響到郵儲銀行的經營效益。二是居民消費對郵儲銀行的影響。盡管國務院2011年繼續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擴大消費的支出,但是,由于穩健從緊的貨幣政策會直接縮減市場的貨幣供應量,從而縮減總需求,同時由于通脹預期,物價上漲,在收入增幅遠遠低于CPI漲幅的情況下,居民會降低消費意愿,導致消費不足,而消費不足直接影響到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地方經濟發展的萎靡同樣也會影響郵儲銀行的經營效益。
3郵政儲蓄銀行的應對策略。
面對宏觀調控及貨幣政策的新變化,郵儲銀行必須客觀、審慎地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和政策,統一認識、果斷行動,采取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使郵儲銀行擺脫經營困境,健康快速發展。
3。1抓好資金組織,實現穩步發展。
穩健的貨幣政策環境下,為確保存款有效增長,一是要充分捕捉信息,增加吸儲渠道。當前要特別防范農村土地流轉、惠農補貼、征地補償等款項流入到其他銀行,牢牢守住農村儲源陣地。二是要加大對公存款力度,提高知名度。加強與黨政及有關部門的溝通與協調,加大對公存款份額,并開展上門服務,努力打造郵儲銀行品牌,促進各項存款的穩步增長。三是要加強網點建設,健全服務網絡。以網點規范化建設為契機,加大營業環境的費用投入,對營業網點進行重新裝修、改造或遷址,為顧客提供更為舒適的服務環境。
四是要改善服務質量,提升社會形象。努力提高服務水平,縮短與其他商業銀行的差距。對存款多、增儲潛力大的重點客戶,由專人進行一對一攻關,上門營銷,挖掘潛力,從源頭搶占市場份額。
3。2把握信貸導向,助推結構調整。
面對當前的形勢,在貸款額度受限的情況下,郵儲銀行要合理分析、靈活調整經營重心。一是降低對信貸投放獲得盈利的依賴程度,把經營重心合理分散,尋求新的空間。特別是要大力發展中間業務,轉變郵儲銀行以存貸款業務為主、收益來源渠道單一的現狀,拓展盈利空間,強化發展的可持續性。二是加快綜合化經營步伐,加強經營創新和新產品開發,借鑒國內外成熟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創新產品種類,努力拓寬收入渠道,提高盈利水平,重點要在開發結算代理業務、貼現業務、賬戶服務、現金管理服務等業務上下功夫,利用創新帶動郵儲銀行的經營發展。三是進一步做好小額信貸業務,將信貸資金優先用于 “三農”領域,保證足夠支農資金的投入,從而贏得地方政府對郵儲銀行的支持,為發展掌握主動權。
3。3嚴格信貸管理,優化信貸結構。
認真落實國家宏觀調控的各項措施,強調加強和完善貸款風險管理是2011年工作和政策的主基調。首先,郵儲銀行在新一輪經濟發展階段既要把握發展機遇,又要改變片面追求貸款規模,盲目擴張的經營模式。其次,要堅持總量調控和結構相結合,加強對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發展的研究,注意貸款的期限結構,優化貸款投向,避免貸款過度集中,加強對利率定價機制的研究,提升利率管理水平。
3。4爭取政府支持,促進良性循環。
郵儲銀行應積極加強與地方政府的聯系,取得政府部門的理解和支持,采取措施支持郵儲銀行發展。例如,讓政府部門出臺稅收優惠、財政貼息等政策,合理補償金融運行中因風險過高造成的損失;進一步暢通銀企對接渠道,降低銀企信息的不對稱性,增加郵儲銀行的信貸資金供給,形成“政府扶助郵儲,郵儲支持經濟”的良性循環,從而實現地方和郵儲銀行持續健康發展。另外,與公、檢、法等部門進行協調,幫助郵儲銀行及時清收不良貸款,營造良好的社會信用氛圍。
3。5加強風險管理,規避信貸風險。
經過四年的曲折發展,郵儲銀行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當前面臨著穩健從緊的貨幣政策,以及通脹加劇帶來的政策風險和市場風險。在這種形勢下,郵儲銀行必須加強風險管理,對于受政策影響較大的客戶要謹慎選擇,同時又要利用好政策,按照政策導向做實業務,夯實發展。在信貸方面對潛存風險的貸款抓緊收回,對一時難以收回的貸款要采取合理、合法的措施,盡可能規避信貸風險。
3。6強化文化建設,優化信貸隊伍。
積極探索適合郵儲銀行的信貸文化。一是制訂和出臺有利于服務客戶的信貸扶持政策,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貸管理制度,建立信貸結果評價體系,完善信貸風險預警、控制和保全體系,糾正信貸業務管理過程中的偏差,建立良性互動的溝通渠道,確保服務水平、服務質量不斷提高,確保信貸資金安全。二是 “以人為本”,提高信貸人員素質,加強信貸隊伍建設,探索信貸員等級管理制度。三是嚴格考核,加大對信貸員考核力度,對完成目標任務并經過檢查驗收的信貸員,要按照激勵辦法兌現薪酬。
2011年是 “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按照規劃應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深化農村金融服務,因此郵儲銀行必須搶抓機遇,以“十二五”規劃為藍圖,推動自身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以更快的步伐走出經營困境,提升經營效益。只要合理地把握政策,合理地分析經濟規律和市場動向,就會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參 考 文 獻。
1王瓊,劉少華。穩健財政政策與穩健貨幣政策區域協調性思考。武漢金融,2005,9。
2王曙光。更多信貸資金投向 “三農”急需政策護航。中國農村金融,2011,3。
3何廣文。促進農村消費升級的金融對策。中國金融,2011,。
4趙進文。中國貨幣政策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