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談中學音樂欣賞課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及教學效果
薛九梅
音樂欣賞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是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無論是對于普通的音樂聽眾,還是對于音樂的專門家來說,感情體驗都是在進行音樂欣賞時不可缺少的一種心理要素。但在不同的欣賞者身上,這些欣賞中的感覺、知覺、情感、想象等反映是不盡相同的。我們的學生都是來自不同的學校,初中階段音樂欣賞課都是沿用著傳統的教學方法,即教師以課本中的音樂作品為經典介紹給學生,從教師的主觀感受出發,以一成不變的素材為主要內容,以枯燥、單調的分、合為基本手段,不注重學生求異思維的訓練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把學生放在“欣賞者”而不是“鑒賞者”的地位。致使大部分學校音樂欣賞課的現狀并不樂觀,在課堂上,學生有睡覺的、看課外書的、吃零食的、低聲閑聊的……由此,他們一部分人對音樂課失去了興趣.那在這樣的教學效果下何談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何談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何談怎樣實現音樂教育目標?
為了改進這種現狀,我覺得因該改變學生的學習模式,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提高他們上課的積極性。
一、 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
以往教師是主導,學生過于依賴教師和課本,使學生主體淡薄,缺乏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應改變課堂教學觀念。
1、 改變傳統教師形象
過去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正確的代名詞,許多學生考慮問題首先考慮老師是什么觀點,這些都會阻礙學生的思路。要培養創造性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生為主體,去欣賞、感受、討論、表現音樂。課始,不告之作品名稱,作者情況等,讓學生先聆聽音樂作品,感受音樂特點、情緒,根據自己的經驗,理解音樂,展開想象。之后同學間進行交流討論,甚至繪畫、編舞等形式進行表演。
2、 創造良好的音樂欣賞氛圍
所謂“良好的音樂氛圍”是指音樂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心情應該是輕松、愉快、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民主、親切、友好的。
音樂氛圍包括客觀物質環境和學生內在的情緒心理狀態,但主要的是后者。外部環境比如:教室的門窗玻璃、桌凳、窗簾做到干凈整潔,用鮮花、綠色植物裝飾走廊、窗臺、講臺,課前播放一些優美抒情的音樂,使學生一進教室就產生輕松、愉快、舒適的心情。
良好的音樂氛圍創造還取決于教師,教師的精神面貌和言談舉止時刻決定著課堂的氣氛。假如老師愁眉不展、精神委靡、或面無表情,那再好的客觀環境也無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所以上課前應調整好情緒,以滿腔的熱情、振奮的精神、親切友好的微笑去面對學生,這樣才能創造出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 3、 引導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批判性的繼承
沒有繼承就沒有發展。同樣,沒有批判和否定(求異思維的表現形式)就沒有常青而旺盛的生命之樹。我們不去自然科學領域去尋找實例,單單從音樂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各種樂派的交替更迭就足以看出求異思維對音樂文化的巨大推動作用。教學中大膽地讓學生說不,實際上就是對傳統文化遺產的批判性接受和創新性發展;教學中大膽讓學生說不,也是素質教育形式下對我們每一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新世紀是一個多彩的世紀,新世紀更是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紀,只有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大膽革新、勇于探索,教學中努力鍛煉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才能夠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才能擔當起培養新型跨世紀人才的歷史重任。
二、 注意新課的導入
好的事情總要有一個好的開端,上音樂課亦是如此,良好的導入就是這節音樂課成功的一半。如何使學生一上課就興趣盎然、孜孜不倦的學習,導入新課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為了使學生欣賞音樂作品能夠水道渠成,必須注意音樂課的導入角度。比如欣賞琵琶獨奏曲《十面埋伏》時,可采用歌曲《霸王別姬》找知識中的“同化點”來導入,或采用成語“四面楚歌”來提問成語的含義是什么?有什么典故?。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和祝英臺》時可用歌曲《梁祝》導入或講故事的方法。欣賞《春江花月夜》時朗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并讓有美術特長的學生根據詩的意境簡單的進行繪畫來導入等。總之,不論哪個角度導入新課,目的就是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 培養學生善學勤思、主動探究的習慣
音樂是一門體驗性的學科,只有學生主體主動參與和自主探究才能感受學習的快樂并積累學習的成果。教師應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珍貴的生命,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畫卷,每個學生都是一篇生動的樂章。教師應善于體會蘊藏在學生內心中的渴望同外部世界交流的主動性發展潛質,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找答案;給學生一種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去前進。例如,在再欣賞音樂作品時,不要經常拋出一連串課前設計好的問題擺在學生面前,可以問問學生,你們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再讓學生猜一猜,老師最想了解的是什么?然后,師生們帶著最想了解的問題去聆聽音樂。第一個問題的設計,是為了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是教師能根據學生的情況去靈活的組織教學,而給學生的感覺又是教師理解尊重他們,能根據他們的愿意來進行教學,使他們對教學內容一下子充滿興趣。第二個問題的設計表面上是讓學生猜教師的想法,實質上是教師對學生提出了聽音樂的要求,但教師巧妙的運用了猜一猜的教學手段,又激起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師生間的平等交流,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在欣賞音樂后,讓學生自己提問題,自己解答疑難問題,通過反復的聆聽音樂,師生共同討論研究。
總之,音樂欣賞是比較抽象的,制約音樂欣賞教學效果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但不論從哪個角度,我們的目的永遠是提高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效果,提高音樂欣賞者的審美能力,培養更多的音樂愛好者。因此,音樂教師應該努力學習現代教學理念,掌握先進的教育方法,改革陳舊的教學觀念,認真仔細分析教材,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形象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性形象思維能力,才能提高音樂課的教學效果,為我們的教育事業而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