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學生音樂心理特征與音樂教學原則初探
張俊
摘要:教學原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導原理,而學生是音樂教育中的主體,是教育、教學要研究的對象。只有通過對學生音樂心理特征的研究,才能更好的貫徹執行音樂教學原則,才能提高音樂教育,教學工作水平,使音樂教學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研究中學生的音樂性理發展特征,就成為音樂教育中最迫切的問題之一。 關鍵詞:音樂教育;音樂教學原則;學生音樂心理特征 1.音樂教學原則制定的依據 教學原則是根據教育方針、教學任務和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活動的規律,對教學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指導教學實踐活動的基本原則,是教師組織教學的準則和依據,也可以說是“約定俗成的通則”。它是人類在長期教學實踐活動中所獲得的經驗的科學總結,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導原理。對于音樂教學來說,它也必須要遵循一定的基本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也必須要有一定的教學原則作為指導。教學原則的制定要以音樂自身的特點和音樂審美教育的規律:音樂學、教學論所提出的普遍應遵循的主要教學原則;中學生生理、心理發展過程,音樂心理發展特征等為依據,脫離開其中任何一個因素的音樂教學原則就會失去它的指導意義。音樂教育家經過長期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提出了許多符合音樂學科特殊性的教學原則,如情感體驗原則、參與活動原則、因材施教原則、創造發展原則等。 學生是音樂教育中的主體,是教育、教學要研究的對象.教師在教學生時,其實真正教的,并且必須與之接觸的是學生的心理。也就是說,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成為實旆音樂教學原則最根本的依據。教師只有通過對學生音樂心理特征的研究,才能更好的貫徹執行音樂教學原則,才能提高音樂教育、教學工作水平,使音樂教學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研究中學生的音樂心理發展特征,就成為中學音樂教育中最迫切的問題之一。本文將對中學生音樂心理特征與音樂教學原則的關系作一個初步的分析。 2.中學生生理、心理發展過程及音樂心理特征 研究中學生的音樂心理發展,應首先了解他們的生理發育、心理發展狀況。 2.1中學生生理、心理發展過程 2.1.1生理發育狀況 一般認為,中學生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兩部分(他們分別處在少年期和青年初期),這時候的學生已經進入青春期發育階段,這一時期生理發育的特點主要表現以下三個方面:(1)生長發育形態的顯著變化:青春期是骨骼肌肉的發育的最快時期,身高與體重都迅速上升。(2)生理機能的健全:中學生生理機能的各方面隨著體形劇變的同時也迅速增強,逐步健全,大腦發育也基本健全。(3)性發育趨向成熟: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后,出現了“第二性征,性發育開始變得迅速。(4)開始進入“變聲期”,嗓音條件發生很大變化。 2.1.2心理發育狀況 隨著中學生生理的巨大變化,其心理發展也必然經歷著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學生的心理 發展處在一個特殊的階段,其心理特征不同于兒童,也有別于成人,介于成熟與不成熟之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中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已有相當的發展,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增強。隨著身體機能的逐步健全和大腦發育的基本成熟,中學生以具有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了。而中學課程教材的內容與小學相比,已經接近較理性的科學體系,這就促進中學生要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學會有意識地進行邏輯的分析綜合活動,要求他們具有更高的獨立思考能力,依據一定的標準判斷正確與錯誤,善于獨立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甚至具有一定的創造性見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這些科學知識,這必然使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及學習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2)情緒、情感日益豐富,但同時又缺乏穩定性。隨著學習、生活范圍的擴大,中學生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和激情.情感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越來越復雜。同時,中學生的興趣和態度的改變具有躍進式,暴風雨般的性質。他們愛憎與明,遇到高興的事會歡呼雀躍,見到不合理的現象則義憤填膺。同時他們的情緒也存在著不穩定的因素,例如:在取得成績時,他們振奮,高興得手舞足蹈,而一旦失敗,則又容易泄氣、消沉。有時會因一些小事而變化無常,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和情感而導致沖動和魯莽的行為。 (3)產生“成人感”或者“成人意識”。隨著生理、心理的系列變化,加上開始具有了一定的知識技能,使中學生產生了一種“成人感”。他們希望老師、家長視自己為大人,自尊心日益增強,希望能與大人們“平等”地對待和處理問題。愛爭強好勝,不甘落后,希望得到別人的信任,若聽到有人對自己批評時,情緒波動比較大。對于老師、家長或周圍同學提出的要求,不像兒童那樣順從,而更樂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在爭論中不是一味的人云亦云,而是力圖用事實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但同時又擺脫不了心理上對成人的依賴。 (4)自我意識膨脹。在“成人感”的產生的同時,中學生的自我意識也在不斷膨脹。獨立愿望與自尊感大大增強,希望了解自己的優缺點,考慮個人問題的興趣上升,努力使自己在同齡伙伴中取得以歡迎的地位。過高的要求,過多的指責以及不公正的批評,會使學生產生各種心理障礙。中學生對周圍人給自己的評價非常敏感,都希望別人尊重自己,承認自己的社會價值。不愿接受成人的影響,他們要求自尊、自治、在生活中表現出相當強的獨立性。 2.2中學生音樂心理的主要特征 隨著中學生生理心理的巨變,音樂心理發展作為一般心理發展的一個側面,也必然發生變化。它與一般心理發展有著某些共性,即相通的特征.又具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發展特征。中學生由于生理方面的迅猛變體,情緒的發展處在極不穩定的進程中,許多方面會呈現出矛盾交錯的狀態。這樣,使他們的音樂心理往往也帶有過度、動蕩的特點。其主要特征可以從三個方面表現出來: 2.2.1音樂認知發展方面 中學生從小學進入到中學,周圍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生活接觸面的擴大,他們接觸音樂的機會也相應增多,不容也更廣泛了。加之大腦的發育基本成熟,使他們的音樂認知能力大大進步了。而與成年人相比,他們認知水平還是不夠的,常有表面性和片面性。因而,中學生的音樂認知是處于從幼稚向成熟的發展過程中。 2.2.2音樂的情感發展 情感是由客觀事物引起的,他取決于人的需要。一般來說,能夠滿足需要的事物就會對它持肯定的態度,產生愛、滿意、愉快等體驗。對于不能滿足需要的事物就會對它持否定的態度.產生恨、不滿意、不愉快等體驗。由于每個人的需要不同.所持有的態度不同,體驗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情感。 中學生由于年齡的增長和對社會事物的接觸越來越廣,他們有目的的思維、控制自己的能力、自覺的行動、求知的欲望非常強烈。這一階段,他們對音樂的分化性、選擇性也更為突出。大多學生都喜能滿足他們尋求刺激,喜歡新鮮的心理,而謀堂上的音樂卻難以的到他們的共鳴。 2.2.3音樂的個性心理發展 個性心理的發展表現在很多方面,包括興趣、動機、理想、品德、能力、氣質、性格等,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的各種內部因素,以及外界環境都會對個性心理的發展產生影響。 中學生在音樂的個性心瑙潑展方面也有許多表現: (1)音樂興趣的不穩定 (2)音樂能力的差異性 (3)自我意識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