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形勢下農村英語教學中學生積極情感態度的培養
雷阿娜
摘要:農村學校生源減少,撤并學校,大量留守兒童和住宿生出現,農村學校不再僅僅是以教學為中心,家庭教育的缺失等多方面的原因對學生積極情感態度的養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何在新的形勢下就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就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情感態度合作自信個性差異人的發展
我是一名從事農村教育的英語教師,從1997年參加工作以來親歷了我縣教育事業最為輝煌的十年。然而,最近2年時間里農村教育的諸多現狀讓我有了新的思考。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它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巧、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之上,而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好成績。積極的情感,有助于學生積極參加語言學習活動,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強烈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大膽的實踐精神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果,堅強的意志和較強的自信心有助于學生克服外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而消極的情感態度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就目前農村學生的現狀而言,消極的情感態度有逐步蔓延的跡象。究其原因,我認為有四點:
第一,獨生子女時代所自然形成的以我為中心,沒有謙讓之禮、互助之意,過分地計較個人得失。有學生會因聽不慣別人的說話語調而大打出手,也有學生會因為膽怯而不敢和老師說話、對視眼神。性格的兩極化發展尤為明顯。
第二,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也導致了學生消極的情感態度的形成。父母的遠離使得留守兒童缺乏必要的家庭監管;爺爺奶奶的溺愛使得即使父母在家也難以管教孩子;學校的撤并使得接近一半的孩子要過上集體生活,一星期和父母團聚2天。所有這一切都可能導致孩子的心理發生微妙的變化。
第三,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沒有培養起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生源的減少,使得部分高中的門檻一再地降低,有學生曾親口說:“只要走進中考的考場,我就能上高中,費那么大勁學習干嘛!”我不知這話從何而來,但我卻為這孩子的未來擔心,他看不到高中之外的人生,心中沒有一個短長期目標。還有孩子英語課本里有大量的email出現,當我問誰發過email時,竟有孩子很誠意地問:“email在哪弄呀?”這是一個有2年上網經歷的孩子的問題。我無語,心痛到想哭。現代化的設備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是可悲的。
當然,學校教育在孩子情感態度的培養上也有不當之處。首先,教育改革在農村并沒有真正形成,仍停留在表面。對學生而言,他們的任務仍以被動接受為主。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英語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即是要“面向全體,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的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這一理念極大地關注了人的發展,關注了人在發展過程中積極的情感態度的培養。而在農村,由于各方各面條件的限制,加之英語教師自身的學科素養和素質的影響,英語課堂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的培養上出現了漏洞。其次,缺乏必要的資源。必要的工具書、英語美文閱讀等資料是非常稀缺的,一個班里能有2—3本字典已是不錯的了。 現狀已然存在,作為英語教師,要真正將課標理念“人的發展”付諸于實踐,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教師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明確自己的地位和肩負的使命,要不斷地充實自己,適應發展,用自己的激情和耐心去感染孩子。教師要積極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學科素養,在教學中本著人的發展為前提,重視成人而不是成績,充分利用小班化開展課本活動,課堂合作與分組,提供一切可能交際的機會,切實做到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
二、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學生是具體的活生生的人,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教師都要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他們的行為和思想,關注到他們的存在;建立良好的班級管理機制,讓學生切身感受到集體的關懷和溫暖。當愛與被愛在一個人身上集中體現時,幸福的感覺便會油然而生,消極的情感態度不攻自破。
三、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尤其是學困生。教師要在教學中一視同仁,不助長優秀學生的傲氣,不打擊學困孩子身上散發的光芒,尋找一切可能的機會讓他們展示 “我能行”、“我試試”,及時抓住每一次機會,看他怎么辦。必要的時候課程的難度和要求可適當降低。
四、讓現實的例子走進課堂,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讓孩子知道其實一切并不遙遠。
所有這些方法都能較為有效地促進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的養成。我不苛求什么,只希望帶一顆愛的種子將它播撒。愿在這平凡而普通的日子里,用質樸的執著和不斷涌動的激情,在農村廣袤的大地上成就孩子們的夢想。
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