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課標下化學學困生轉化研究
宮建民
摘要:學困生的轉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個老問題。但又是當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個薄弱環節。2004年以來,我省開始實行了新的課程標準,隨之而來的學困生問題,又成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難題。筆者及其課題組采用調查法分析學困生產生的原因,采用實驗法、信心教育、轉化策略等對學困生進行轉化教育,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轉化學困生,要查清其產生的原因,對癥下藥地進行細致的、耐心的、經常性的轉化教育。這些都是建立在熱愛學生的基礎上,還需要家長及社會的關心和支持。
關鍵詞:化學 學困生 轉化教育 研究
一、 問題的提出
學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學習困難、厭學以致難以完成學業的學生。高中化學是繼初中化學教育階段的高一層次的教育。高中化學是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階段學生學的好壞,直接影響他們是否繼續深造。剛進入高中階段學習的學生由于受到初中教師的教法,自身的學法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往往不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又對廣大師生帶來了很多的不適應,作為學困生的轉化教育這一困擾教育工作者的老大難問題,自然成為了當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如何采取相應的對策,大面積提高學生的素質,怎樣使學困生樹立信心,學有所成,圍繞這一新的課題,筆者對高一學生進行了轉化教育的實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介紹如下。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學困生產生原因的調查及分析
1.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礎知識,理論性不強,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與初中教材相比,深廣度明顯加深,由描述向推理發展的特點日趨明顯,由講述向探究發展,知識的橫向聯系和綜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問題常常涉及到本質,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現了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飛躍。有的內容如“摩爾”、“元素周期律 ”、“氧化還原反應”等等知識理論性強,抽象程度高,這些內容歷來被認為是造成學生分化、學習困難的重點知識。
1.2教師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學學習時間短,造成教師側重向學生灌輸知識,抓進度,而沒有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造成高分低能;常識性介紹及選學部分沒有講述,造成知識缺陷;高中教師對初中教材的特點了解不多,往往未處理好初三與高一的銜接,就開快車,抓進度。有的把教材過渡深化延伸,對化學知識講的面面俱到,課堂欠活躍,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以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有的教師因對新課標的要求把握不準,教學方法陳舊也是造成學困生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調查發現,教師行為挫傷學生自尊心、教師輔導跟不上等也占有一定的原因。
1.3學生的原因
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競爭意識不強,思想松懈,學習缺乏緊迫感;堅持已有的學法,相信自己的老習慣,過多地依賴老師,學習的自覺性、自主性較差;不遵循學習活動的一般規律和方法,忽視學習過程的基本環節。如:預習、聽課、復習、獨立作業、總結評估等。聽課時,把握不住知識的重難點,理解不透。有的知識印象不深,造成知識缺陷日積月累。古語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的學生抵御不住社會精神環境的種種誘惑,人云亦云,東施效顰,模仿社會不良風氣,也給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總之,形成學困的原因是紛繁復雜的,大都不是單一方面的原因形成的。歸納起來可分為兩類:一是外因,即外部環境造成的,包括家庭的原因、學校原因、人際關系等;二是內因,即個人的原因,包括各種因素造成的道德素質差、習慣差、能力差、基礎差等。調查表明,在這些原因中,主要是學校的原因,尤其是落后的教學模式。學生的思維有敏鈍、性情有緩急,在任何一個學習群體中都不會出現具有整齊劃一的智力水平和學習習慣的情形,而現有的教學模式抹殺了學生的個性能力特征。其次,也有家庭的、社會等方面的原因。
(二)學困生轉化教育的實驗過程
根據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對高一(4)班的十名學困生進行了轉化教育的實驗。首先是班主任教師和學生廣泛接觸,從聽課、看作業、看成績單入手,逐步摸清了每個學困生的成因和思想狀況,在這個基礎上,在學校教學方面進行了改革試驗。
2.1班級管理
(1) 求班主任、科任老師充分認識到學困生的轉化不是不可能成功的,只要找到他們的閃光點,找到自己工作的切入點,擴大閃光點,鞏固教育成果,定會獲得成功。對他們自始至終堅持“三要三不要“原則,既要關心他們的身心、學習,又要指導他們的生活,要以情感人,以表揚為主;對他們要不歧視、不埋怨、不板起面孔訓人。
(2) 心理輔導老師配合班主任及課任老師對學困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教育指導
,當了解到某一類學生或某一個學生在某一個環節上有心理障礙時,及時找他們談話,用朋友的方式進行開導,使其心理障礙盡快得到排除。
(3)指導學困生制定符合他們實際的奮斗目標系統,振奮人心的遠大目標、分階段的分目標和近階段的小目標。并有完成這些目標的周安排、日常規。老師不斷的檢查這些學生目標實現情況,存在哪些問題,如有必要作相應的調整,以求達到激勵效應的最佳效果。
2.2加強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自信心是任何一個人保證事業成功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但由于個體的差異,在學生群體中很難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學困生,他們表現為缺乏自信,學習被動,對完成學習任務有一定的困難。幫助他們完成學業樹立起自信,盡早“脫困”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2.3采取科學轉化策略,實施轉化教育
教學過程是師生的雙邊過程,新課標的實施更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學習不再那么枯燥無味,而是生動有趣,充滿了探究性,充分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但又充滿了科學性,因此學習的要求更高了,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了.因此,教學中應十分重視教法的轉變,更注重能力的培養,以“教是為了不教”為最高的目標去追求,使學生逐漸能夠獨立學習,獨立鉆研,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不愛學變為愛學,從不會學變的會自己閱讀,自己觀察,自己動手,自己總結,自己創新的境界,學困生也就不復存在了。
2.4 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及時總結階段成果
現代教育信息的飛速發展,是教育發展的結果,反過來,還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教育服務.除去課堂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外,教育研究更是離不開教育技術.如利用電腦,建立學生檔案,以便于管理,另外對一些結果可進行科學地分析,以減少工作中的盲目性等等。
總之,轉化學困生的策略是:利用科學的方法,加強班級管理,圍繞學生全面開展工作,定會取得可喜的成效。
2.5其它應注意的問題
(1) 布置作業時,根據不同的層次布置作業,不搞一刀切;批改時對學困生的作業全批全改;
(2) 考后講評,發現學困生有進步立即表揚,哪怕是一點點進步;
(3) 新課的講授,盡量采取“愉快式學習”、“合作式學習”,給學困生創造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
(4) 學校方面設立各種面對學困生的獎勵辦法如:體育標兵,文藝標兵,科技活動競賽,學雷鋒標兵等等.
三、研究結果及結論
(一) 研究結果
表一、2005~2006學年度上學期成績統計 注: 分班名次是在在此學段440名學生中的總名次
姓 名
分班名次
第二次月考名次
第三次月考名次
期末考試名次
劉哲鵬
392
304
246
96
李 倩
408
312
262
124
郭 景
402
387
317
268
趙子堂
414
372
234
184
田遒勁
428
390
350
301
曹 鳳
439
364
350
245
張 永
350
295
219
357
董葉朋
361
301
205
182
王 磊
372
312
243
176
趙 慶
388
285
187
91
對高一(3)班學困生進行了轉化教育的實驗,對照高一(4)班原分班及學生基礎與原高一(3)班大致相同,歷次考試成績比較如下:
班級人數 分班平均分 第一次月考平均分 第二次月考平均分 期末市統考平均分 年級前50名人數 3班 50 467 501 569 570 21 4班 51 468 463.5 489 489 14
班級人數
分班平均分
第一次月考平均分
第二次月考平均分
期末市統考平均分
年級前50名人數
3班
50
467
501
569
570
21
4班
51
468
463.5
489
489
14
表二、高一(3)班與高一(4)班學期初、學期末總成績對比表
從表一可以看出,通過實施學困生的教育轉化,每個學困生的學習成績都有顯著提高,這說明盡管學困生的形成原因錯綜復雜,但這些學生都有積極向上的一面,只要深入了解學困生學習困難產生的主要原因,進行深入細致的、經常性的教育轉化,這些學生都能由學困生轉化為正常生乃至優秀生,這正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的。從表二可以看出,由于學困生通過教育轉化后學習成績的提高,促進了班級整體學習成績的提高。班級整體學習水平提高也促進了學困生的轉化速度,從而使班級管理進入了一個良性發展的軌道。
(二)討論
1.通過對學困生進行轉化教育的實驗,認為不論是班級管理,教師教學,還是學校管理,對學困生進行轉化教育,熱愛學生是實施轉化教育的先決條件。“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教師對學生的愛能夠喚醒學生的愛心,萌發學生善良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愛對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開發學生智力、轉化學生思想、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學生靈魂,都有極大的激勵作用。這正是筆者及其課題組進行試驗取得成功的基礎。有人認為使學困生走向成功比較難,是費力不討好的苦差事。有這樣的思想基礎,很難對學困生傾注一片愛心,更難使學困生走向成功。
2.造成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錯綜復雜的,筆者及其課題組僅就怎樣通過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使學困生轉化進行了一些實踐和探討,而對家庭原因,社會原因等對學困生的影響這一方面所付出的轉化試驗還不夠,以后將隨著實驗研究的繼續進行,注意與家長及社會有關人士結合,使“高中化學學困生轉化研究”這一課題進一步深化和完善。
3.對部分學困生來說,要想一、二個月或輔導三、五次就能使成績有很大的提高是困難的,不能立竿見影,而要春風化雨。因此,需要教師經常關心他們的學習情況,及時督促和鼓勵他們,肯定他們中取得的成績,尋找亮點,增強信心,保持激情和興趣,穩步前進。
轉化學困生,教師應該有一顆恒心,要經常深入學生,觀察他們的情緒變化,對有異常表現的學生應及時開導和鼓勵,使他們學習步入正常軌道,但由于學習困難的”慢”生畢竟對知識理解及運用能力比其他同學偏低,學習成績常出現波動性的變化,很容易挫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所以還需要經常另開”小爐灶”,加強對他們的輔導,適當增加適合學生實際的試題或輔導材料,強化訓練,彌補知識上的缺陷,促使他們進入成功的起點和終點,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環。
3. 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
教師和家長作為共同為學生成長付出心血的朋友,應經常保持密切聯系,共商教子、育生大事。父母應互敬互助,對孩子的教育要保持一致,要理解和尊重孩子,愛要理智,要堅持嚴格要求、正面教育與具體幫助相結合,千萬不要體罰孩子。學校應有計劃地請專家給家長講授子女成材的規律,請教育子女有方的家長講述自己的切身體會和成功經驗,召開家長座談會,向家長推薦家庭教育的科學書籍等等。
4. 注意抓反復和反復抓
由于知識的不斷變化,有的學生比較適合學習的內容,對其他同學來說可能比較困難,因此學困生不是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學習進度地進行,會產生一些新的學困生,因此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抓反復和反復抓,防止出現新的學困生。
總之,以上所述的方法和對策是我們化學組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對學生的現狀所作的一些探索,還有很多問題有待于我們去探索和研究,如認知因素,知識障礙、方法障礙、智能障礙等等。新課標的實施為廣大一線教師提出了新的課題,但也帶來了機遇,讓我們抓住這一改革的機遇,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教育新的春天的到來而努力奮斗!
主要
1. 教育部《素質觀念的學習概要》編寫組編:《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7月,北京第一版;
2. 孫云曉著:《教育成的秘訣是真愛》[M]新華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 劉京海主編:<成功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第一版;
4. 陳志剛,卞為紅.重點中學高三化學學習心理障礙的成因及克服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4,(12)8~10;
5. 翟遠杰.學生學習化學的思維障礙及對策[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3.11.(23~24)
6. 張連濤,王春.從<新課程計劃>的特點談實施新教材的幾點體會[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4(7~8):38~40
7.席位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4(1~2);33;
8.朱治江.課堂難點突破策略例談.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J]2004(1~2);17;
9.鄧濤:新課程與教師素質發展[M]北京出版社.200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