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板藍根化學、藥理、質量及提取方法的研究進展

雷黎明

【摘要】 按照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質量控制方法、提取工藝方法將文獻分類綜述。板藍根化學成分復雜,具有抗菌、抗病毒、促進免疫等多種藥理作用,質量控制方法和提取工藝有待于改進。

【關鍵詞】 板藍根 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 質量控制 提取工藝

Recent Progress in the Studies of Chemistry,Pharmacology,Quality Control and Extraction Methods on the Radix Isatidis

AbstractObjectiveTo make a review of Radix Isatidis in chemistry,pharmacology,quality control and extraction methods.MethodsThe documents were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 by 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effects ,quality control and extraction methods.Results and ConclusionThe Radix Isatidis possesses complex chemical constituents, has actions as antibacterial,antivirus and stimulating immunity,but the quality standards and extraction process are not quite suitable and should be improved.

Key wordsRadix Isatidis;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Quality control; Extraction process

板藍根Radix Isatidis是我國的傳統中藥,始載于《神農本草經》。《中國藥典》(2005年版)收載的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功能;廣泛用于溫病發熱、發斑、喉痹、丹毒、癰腫、風熱感冒等;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肝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現將板藍根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質量控制及提取方法的研究進展做如下綜述。

1 化學成分研究[1~7]

1.1 生物堿類物質所含生物堿類物質中,吲哚類化合物有依靛藍酮、靛玉紅、靛藍、羥基靛玉紅、吲哚-3-乙腈-6-O- D-葡萄糖苷、2,3-二氫羥基地-氧吲哚-3-乙腈、(E)-3-(3′,5′-二甲氧基-羥基)-2-吲哚酮;(E)-2-[(3′-吲哚)腈基亞甲基]-3-吲哚酮;喹唑酮類化合物有3-羥苯基喹唑酮、4(3H)-喹唑酮、2,4,(1H,3H)- 喹唑二酮、色胺酮、板藍根二酮B;喹啉類化合物有依靛藍雙酮;含硫類化合物有告依春、表告依春、1-硫氰基-2-羥基-3-丁烯;芥子苷類化合物有黑芥子苷、葡萄糖蕓薹素、新葡萄糖蕓薹素、1-硫代-3-吲哚甲基芥子油苷。

1.2 氨基酸類精氨酸、谷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纈氨酸、氨基丁酸、亮氨酸、色氨酸、天門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組氨酸、賴氨酸。

1.3 有機酸類化合物吡啶3-羧酸、順丁烯二酸、2-羥基-1,4-苯二甲酸、苯甲酸、水楊酸、丁香酸、鄰氨基苯甲酸、3-(2-苯甲酸)-4(3)喹唑酮、棕櫚酸、亞油烯酸、芥酸、琥珀酸。

1.4 甾醇類化合物β-谷甾醇、γ-谷甾醇。

1.5 其他類化合物腺苷、多糖、板藍根木脂素苷A、胡蘿卜苷、遠志醇、β正丁基-D-塔格糖苷[8]、板藍根異香豆素A[9]、丁香苷、吲哚-3-乙腈-6-O-β-D-葡萄糖苷、(+)-異落葉松樹脂醇[10](2R)-2-O-β-D-吡喃葡萄糖基- 1,4-苯并噁嗪-3-酮、(2R)-2-O-β-D-吡喃葡萄糖基-4-羥基-1,4-苯并噁嗪-3-酮、松脂酚-4-O-β-D-芹菜糖基- (1→2)-β-D-吡喃葡萄糖苷和尿苷[11]等。

2 藥理作用研究

2.1 抗菌作用[12]板藍根水浸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八聯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甲型鏈球菌、肺炎雙球菌、流感桿菌、腦膜炎雙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2.2 抗病毒作用

2.2.1 對一般病毒的作用[13]對板藍根注射液作抗病毒實驗,表明其對甲型流感病毒、乙型腦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有抑制感染并用抑制增殖作用。

2.2.2 對出血熱病毒、單皰病毒的作用[14]將腎病出血熱病毒(HFRSV)和單皰病毒(HSV-2)分別吸附于Vero-6細胞和BGM細胞,并分別加入不同濃度的板藍根針劑做抗病毒實驗,結果表明有明顯的殺病毒作用。

2.2.3 對肝炎病毒的作用[15]板藍根及地上部分(大青葉)有抑制HBsAg活性的作用,在體內膽紅素單位時間排出量明顯增加。

2.2.4 對人巨細胞病毒(HCMV)的作用人巨細胞病毒(HCMV)是宮內感染造成胎兒畸形、死胎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免疫缺陷患者感染致死及器官移植失敗的根源。孫廣蓮等[16]以3-(4,6-二甲基噻唑-2-xl)-2,5-乙苯基-四唑溴(MTT)法檢測,考察板藍根煎劑(φ=50%)對HCMV的抗毒效應。結果表明煎劑在1:200稀釋度時即有顯著的抗毒效應。

2.3 對內毒素的作用[17~20]內毒素是由細菌產生的能引起恒溫動物體溫異常升高的致熱物質。板藍根具有抗大腸桿菌內毒素的作用。經家兔熱原檢查法、鱟實驗法研究證實,板藍根氯仿提取物有抗大腸桿菌O111B4內毒素的作用,比較發現,不同產地板藍根抗內毒素作用差異較大,有的抗內毒素作用為0.4U·L-1,而較低的只有0.001 U·L-1。有研究認為,板藍根中抗內毒素活性物質為有機酸類。

2.4 對免疫系統的作用已證明板藍根多糖對特異性及非特異性、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均起到一定促進作用[21]。腹腔注射板藍根多糖50 mg·kg-1可顯著促進小鼠免疫功能,如能明顯增加正常小鼠脾重、白細胞總數和淋巴細胞數,對氫化可的松所(HC)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脾指數、白細胞總數和淋巴細胞數的降低有明顯對抗作用;顯著增強正常及環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遲發性過敏反應;增強正常小鼠外周血淋巴細胞ANAE陽性百分率,并明顯對抗HC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促進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功能,增加小鼠靜注碳粒廓清速率。多形核白細胞(PMN)吞噬和殺滅細菌的過程是機體的一項重要免疫功能,化學發光是PMN呼吸爆發的標志,產生多種具有強烈殺菌作用的氧活性基團,板藍根低極性流分對PMN化學發光有雙向免疫活性,在低濃度時具有激活作用,在高濃度時具有抑制作用[22]。

2.5 抗癌作用在體外細胞培養時,板藍根注射液(φ=50%)對小鼠Friend病毒感染后誘導產生的3CL-8細胞有強大的殺傷作用,其最低作用劑量可達1∶80;小鼠注射3CL-8細胞處皮下注射50%板藍根0.2 ml,1次/d,連續7 d,對實體瘤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腹腔注射本品對3CL-8細胞無殺傷作用,板藍根中的有效成分靛玉紅是抗腫瘤的主要活性物質[23]。

3 質量控制研究 板藍根中所含化學成分較多,其中抗病毒成分還不是十分明確,因此國內各專家學者對板藍根藥材及其制劑的質量標準的爭議很大。目前主要有將下列成分作為質量的控制的方法。

3.1 以靛藍、靛玉紅為指標性成分的質量研究以靛藍、靛玉紅為指標性成分的質量研究的報道較多,測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譜法、薄層掃描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羅巍偉等[24]將板藍根用70%乙醇提取,揮去乙醇后用氯仿萃取,采用HPLC法測定板藍根的提取物中靛藍和靛玉紅的含量,色譜條件:Dikma DiamonsilTM C18色譜柱,流動相為甲醇-醋酸銨-醋酸(70∶30∶1),流速1ml·min-1,檢測波長280 nm,柱溫40℃。外標法定量,靛藍進樣量在0.015 2~0.304 μg,靛玉紅進樣量在0.016 6~0.331 2范圍內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測得樣品中靛藍平均含量為8.820 μg·g-1,RSD=1.05%,平均回收率為97.3%;靛玉紅平均含量為1.862 μg·g-1,RSD=1.26%,平均回收率為96.6%。鄧慧敏等[25]采用雙波長掃描法測定靛玉紅的含量,將樣品用定量毛細管吸取10 μl,對照品溶液1,3 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用苯-氯仿-丙酮(5∶4∶1)為展開劑展開,采用雙波長反射法線性掃描,λs=540 nm,λR=700 nm,測定樣品及對照品峰面積值,用外標兩點法計算靛玉紅的平均含量為1.45%。另有程力惠等[26]研究在薄層色譜板上采用“展開-挖點”法取樣,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板藍根中靛玉紅含量,測得靛玉紅含量為7.756 4 μg·g-1,回收率達96.58%。由于板藍根制劑多為水煎煮提取,靛藍、靛玉紅成分在水中溶解度較小,且有文獻報道板藍根中的靛藍、靛玉紅主要存在于殘留的葉柄、葉片和根莖中,根中含量很低[27],因此將靛藍、靛玉紅作為板藍根的指標成分進行控制仍需進一步探討。

3.2 以多糖為指標性成分的質量研究板藍根多糖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對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板藍根多糖也是評價板藍根質量的一個指標。魯建江等[28]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板藍根多糖,用酚-硫酸比色法測定多糖含量,測得板藍根中多糖含量0.809 9%,平均回收率為98.74%,RSD=1.86%(n=5),結果顯示板藍根中多糖含量不是很高。而盛家榮等[29]運用硫酸-蒽酮比色法測定板藍根多糖含量,測得南板藍根中多糖含量3.26%,北板藍根中多糖含量達12.76%,從而說明北板藍根的多糖含量較南板藍根高。盡管對板藍根總多糖有一定的研究,但到目前為止,尚未分離得到板藍根的單體成分,也沒有板藍根多糖組成的報道,因此,以板藍根多糖作為質控指標尚缺乏基礎。

3.3 以氨基酸為指標性成分的質量研究氨基酸為板藍根中含量較高的一類成分,達8.7%以上[30],《中國藥典》中將氨基酸類成分進行薄層色譜和化學反應鑒別作為板藍根質量控制標準之一,但無含量測定項。何軼等[31]采用異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法,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了板藍根中精氨酸、蘇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纈氨酸等5種游離氨基酸含量。結果顯示,在13批樣品中,精氨酸、脯氨酸含量較高,其中來源于河北安國的樣品含精氨酸最高達6.35%,來源于北京的樣品含脯氨酸最高達4.57%,此法不需要專門的氨基酸分析儀,操作簡便,靈敏度高,結果準確可靠。

3.4 以有機酸為指標性成分的質量研究現代研究表明,中藥材的清熱解毒功效主要集中于其有效成分的抗內毒素作用和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藥理實驗已證實,板藍根中有機酸類成分具有明顯的抗菌、抗內毒素作用。金薇等[32]以電位滴定法測定復方板藍根沖劑中總有機酸含量,5批樣品平均總有機酸含量為218.08 mg/袋,馬莉等[33]對板藍根中有機酸類成分進行分析,采用酸堿滴定法測定總有機酸含量為13.0%,RSD 2.0%,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板藍根提取物中水楊酸含量為0.22%,RSD1.6%,并建議將有機酸作為板藍根提取物質量控制的依據。

3.5 指紋圖譜控制質量的研究近年來,中藥指紋圖譜發展迅速,指紋圖譜是反映中藥多種成分特點的一種質量控制技術,也是中藥現代化的一個重點內容。板藍根及其制劑的質量很難找到一個指標性成分進行有效地控制,多成分綜合評價的質量控制體系較為客觀。曾令杰等[34]研究了板藍根顆粒氨基酸部位的指紋圖譜,由于氨基酸沒有紫外吸收,以DNFB柱前衍生化的HPLC法,BDSC18色譜柱(4.6 mm×250 mm)為分析柱、pH 6.4的醋酸鈉緩沖液-乙腈(95∶5)梯度洗脫,紫外365 nm下建立氨基酸部位的指紋圖譜,以角余弦系數和距離系數來計算不同批次的樣品之間的質量一致程度,結果顯示精密度、穩定性和重現性良好,此方法可有效地判斷和控制板藍根的質量及其工藝過程的穩定性。

4 提取工藝研究

以板藍根為原料的中成藥制劑較多,如板藍根顆粒劑、板藍根注射液、板藍根片、清開靈注射液、抗病毒口服液等,所有這些制劑均是以水提取的水溶性成分作為有效部位而制成。《中國藥典》規定的板藍根顆粒的生產工藝也是采用水煎醇沉法。張建軍等[35]用雙波長薄層掃描法測定了板藍根水煮物、水煮物殘渣、95%乙醇提取物、50%乙醇提取物中靛藍和靛玉紅的含量,結果為醇提法中靛藍、靛玉紅的含量很高,水煮法提出的靛藍、靛玉紅的含量甚少,幾乎全留存于殘渣中。陳玉生等[36]通過用50%~90%乙醇(梯度10%)對提取靛玉紅的比較,發現70%乙醇對靛玉紅的提取效率最高,建議新工藝以70%乙醇作溶劑提取。

5 結語

近年來對板藍根的研究比較多,特別是板藍根對SARS的防治作用肯定后,再次成為人們研究的焦點和熱點,隨著中藥現代化的推進,許多療效確切的名優中藥的二次開發研究進展迅速,目前板藍根抗菌、抗病毒等活性成分不是十分清晰,其質量控制究竟以何種成分為測定標準,也存在一定的分歧,為了更有效地利用這一資源,有必要進行深入的研究與開發。

【參考文獻】 [1]劉云海,秦國偉,丁水平,等.板藍根化學成分研究(Ⅰ)[J].中草藥,2001,32(12):1057. [2]丁水平,劉云海,李 敬,等.板藍根化學成分研究(Ⅱ)[J].醫藥導報,2001,20(8): 475. [3]劉云海,秦國偉,丁水平,等.板藍根化學成分研究(Ⅲ)[J].中草藥,2002,33(2): 97. [4]李 彬,陳萬生,鄭水慶,等.四倍體板藍根中的兩個新生物堿[J].藥學學報,2000,35(7):508. [5]李 彬,陳萬生 ,張漢明,等.四倍體板藍根中的一個新生物堿[J].藥學學報,2003,38(6):430. [6]李 玲,梁華清,廖時萱,等.馬藍的化學成分研究[J].藥學學報,1993,28(3):238. [7]徐 晗,方建國,王少兵,等.板藍根化學成分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03,38(6):418 [8]方建國,王少兵,徐晗,等.板藍根化學成分研究(Ⅰ) [J].中草藥,2004,38(6):845 [9]王福男,張榮林,吳立軍,等.板藍根中的一個新異香豆素[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05,22(3):187. [10]何立巍,李祥,陳建偉,等.板藍根水溶性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國藥房,2006,17(3):232 [11]魏歡歡,吳萍,魏孝義,等.板藍根苷類成分的研究[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05,13(2):80. [12]黃文玉,唐 敏,王書珍,等.27種清熱解毒中藥對葡萄球菌耐藥菌株的實驗研究[J].山東中醫雜志,1991,10(3):40. [13]劉 盛,陳萬生,喬傳卓,等.不同種質板藍根和大青葉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0,26(5):204. [14] 李聞文,施 凱.板藍根、喜樹果抗HFRSV和HSV-2作用的實驗研究[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1994,19(4):309 [15]齊尚斌,楊珍珠,胡志軍,等.50種治療肝炎中草藥與制劑體外抑制HBsAg活性的比較[J].現代應用藥學,1992,9(5):208. [16]孫廣蓮,胡志力,孟 紅,等.MTT法檢測板藍根抗巨細胞毒效應[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0,24(2):137. [17]劉云海.板藍根抗內毒素作用研究[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5,26(5):297. [18]劉云海,劉彥斌.不同產地板藍根抗內毒素作用比較[J].中國中藥雜志,1994,19(2):88. [19]劉云海.板藍根抗內毒素作用研究[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5,26(5):297. [20]劉云海,杜 光,韓洪剛,等.板藍根抗內毒素研究[J].醫藥導報,2001,20(9):54. [21]許益民,陸平成,王永珍,等.板藍根多糖促進免疫功能的實驗研究[J].中西醫結合雜志,1991,11(6):357. [22]秦 箐,賀海平,陳 鳴.板藍根低極性流分的分離及其免疫活性[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01,10(1):29. [23]單風平.50%板藍根注射液對小鼠Friend白血病細胞 3CL-8體內外的殺傷作用[J].中草藥,1994,25(8):417. [24]羅巍偉,賀英菊,王 凌,等.HPLC測定板藍根提取物中靛藍靛玉紅的含量[J].華西藥學雜志,2004,19(6):455. [25]鄧慧敏,蘇碧茹,程艷陽.正交試驗法優選板藍根的提取工藝[J].中藥研究與信息,2001,3(7):17,27. [26]程力惠,余頤麟.板藍根中靛玉紅含量測定方法的研究[J].亞熱帶植物科學,2005,34(3):43. [27]張漢明,張 戈,喬傳哲.板藍根和大青葉不同部位的靛藍和靛玉紅含量測定及其部分成分的抗內毒素作用比較(摘要)[J].藥學實踐雜志,2000,18(5):347. [28]魯建江,王 莉,顧承志,等.板藍根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測定[J].廣東藥學,2001,11(4):16. [29]盛家榮,李 欣,陳佳偉,等.均勻設計優選板藍根多糖的提取工藝[J].中藥材,2005,28(12):1105. [30]崔 熙,李松林,王建新,等.南、北板藍根的鑒別和氨基酸含量比較分析[J].中藥材,1992,15(5):17. [31]何 軼,陳亞飛,朱延萍,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板藍根中主要游離氨基酸的含量[J].藥物分析雜志,2005,25(3):274. [32]金 薇,尤獻民,張曦弘.電位滴定法測定復方板藍根沖劑中總有機酸的含量研究[J].中醫藥學刊,2004,22(3):574. [33]馬 莉,唐健元,李祖倫,等.板藍根提取物中總有機酸和水楊酸含量測定方法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6,31(10):804. [34]曾令杰,楊東升,陳松光,等.板藍根顆粒的指紋圖譜質量控制研究[J].中成藥,2004,26(2):87 [35]張建軍,蔣少英,張玉霞,等.板藍根提取工藝的探討[J].中國中藥雜志,1990,15(5):31. [36]陳玉生,許東明.板藍根制劑提取工藝的探討[J].中國中藥雜志,1990,15(7):30.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