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小學教育信息化現狀的調查淺析
旦增卓瑪
[摘要] 本文根據西藏地區小學教育信息化技術應用的現狀調查所得到的結果, 分析了西藏地區小學教育信息化技術環境建設、小學教師對教育信息化技術的認識和應用能力以及教育技術培訓等有價值的資料、數據,并得出了相關結論, 找出了存在的問題。以期為發展該地區的信息化教育提供有益對策。
[關鍵詞] 西藏自治區小學; 教育信息化現狀; 調查分析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省市的政策支持及對口援助下,在西藏人民的努力下,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各類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 辦學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為西藏基礎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為該地區的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機遇。本文在調查研究和分析現狀的基礎上, 提出西藏地區基礎教育教育技術可持續發展對策, 以期加快西藏基礎教育信息化的進程。
一、調查問卷基本信息簡介
本項調查在2009 年7月至9月間進行。調查范圍涉及拉薩、山南、日喀則、那曲、阿里等地區, 共計79所小學, 包括縣級和鄉級中心小學以及農牧區小學等; 調查對象為小學任課教師。問卷實發350 份, 收回306 份, 其中有效問卷297 份。問卷回收率達87.42%, 有效率達84.85%。調查對象的教齡在5 年以下的占59.6%, 6 年以上的占40.4%, 教齡最長的為27年。調查對象中女教師占54.5%, 學歷主要以本科為主, 80%為藏族。調查包括語文、藏文、數學、英語、思想政治、音樂、社會、體育等科目。
二、西藏自治區小學教育信息化的調查現狀分析
本項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四個部分: 第一,學校教育信息化技術建設; 第二,教師對教育信息化技術的認識程度; 第三,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 第四,教育技術培訓。
(一)學校教育信息化技術建設
在對于該問題的回答中,19%的被調查者認為學校的教育技術環境建設很好, 51%認為一般, 30%認為很差。在不同地區的比較中發現數據差別較大, 那曲地區70%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很差, 而拉薩認為很差的不到30%。在學校需要添置哪些設備的調查中, 33%的調查對象要求添置常用教具、幻燈投影;42%要求添置電腦和網絡; 23%要求建立多媒體教室、語音實驗室; 21%要求配置遠程教育接收設備; 另外還有9%要求提供足夠的電力資源。調查表明, 受經濟、地理、交通等多種因素制約, 西藏地區的學校教育技術硬件設施建設離現代化差距較大, 教育技術發展不平衡的現象較為嚴重,尤其是農牧區的學校電力資源十分緊張, 個別學校僅能勉強維持照明。
(二)教師對教育技術的認識程度
調查問卷的該部分設計了7 道題。第1題是關于教育信息化技術在您教學中的作用 , 選A( 提高教學質量) 的占24%; 選B( 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 的占19%; 選C( 培養信息技術應用技能, 促進素質教育)的占32%; 選D( 縮短教學時間, 減輕教師負擔) 的占10%。第2題在關于教育信息化技術在您教學中的作用回答中, 67%的人選擇作用很大, 29%選擇作用不太大。在不同年齡和教齡的數據比較中,差異很大。其中年齡分布在21—30 歲、教齡在1—5 年的調查對象認為作用很大的最多。在不同學科的比較中, 思想政治、藏文、社會等學科教師中認為作用很大的不到20%,而英語、語文、數學等學科教師認為作用很大的接近50%。
從總體上看, 西藏地區小學教師對教育信息化技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認同, 且產生了一定的興趣, 這是很好的趨勢, 但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 比如: ( 1) 對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認識只是停留在表面, 沒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如在教學中的作用也多是僅僅因為減輕負擔。( 2) 不同學科間的差異很大, 就藏文學科而言, 藏文是自治區人民的母語, 是最主要的科目之一, 但就教育信息化技術在藏文教學中發揮作用沒有得到廣泛認同。( 3) 由于資金等問題, 影響了教育信息化技術活動的開展。
(三)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
此方面的內容涉及4個題。
第1、2題是關于對教學設備的應用程度的敘述, 對投影儀、計算機、網絡等不了解的教師達50%以上。在不同類別的比較中, 年齡超過30 歲的教師掌握信息化技術的情況的比較差, 不同學科相比較而言,語、數、外教師應用能力較強。第3、4 題是關于制作教學課件的調查, 55%的教師選不能自制課件, 37%選擇用PowerPoint 自制課件,38%的教師不會用PowerPoint、Flash、Excel等軟件。
從以上統計結果來看, 教師在使用教學設備和教學軟件、自制課件、使用網絡教學等方面的能力較差, 這說明需要加大教育信息化技術的培訓力度。在使用網絡的目的方面, 用于為教學服務的非常少, 說明需要改變小學教師現代信息技術觀念, 不能只停留在低層次的應用上。 (四)關于教育信息化技術培訓
該部分包括4個問題。第1 題中65%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育技術能力一般, 23%認為不好。第2 題93%的調查對象希望自己能夠參加教育技術培訓。第3 題55%的教師回答學校沒有安排過教育技術培訓。第4 題中只有34%的被調查者參加過教育技術培訓; 在培訓內容的調查中, 44%的教師選擇了教學理論, 30%選擇教學軟件和教學媒體的使用; 在培訓效果的回答中,69%的教師回答是一般。
從以上分析結果看, 教師的教育信息化技術能力的自我評價不高, 但他們有強烈的學習愿望。教師得到培訓的機會較少并且培訓效果一般。在培訓內容方面, 教師希望加強理論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筆者了解到, 目前的培訓課堂采用的培訓方式大都是大班授課, 培訓氛圍比較差, 培訓學員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對技術培訓的計劃、內容、方式、效果、考核等要進一步探索,以滿足西藏自治區小學教師的需求, 為自治區教育信息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西藏自治區小學教育信息化技術應用的發展對策
西藏的教育信息化技術發展將會直接影響到西藏教育現代化的推進。今后一段時期內西藏自治區基礎教育信息化技術發展可以采取以下對策:
(一)擴大資金籌集渠道, 加大基礎教育設施建設
近年來, 國家大力支持西藏的教育事業, 極大地改善了該地區教育落后的面貌。西藏自治區每年撥出大量經費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設, 已為各地的大部分小學建立了有線電視系統。但資金問題仍是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難題。教育部門實施的“校校通工程”, 農牧區學校建設希望網校以及各教學點遠程教育的設立都需要巨大的經費開支。僅靠國家專項撥款是遠遠不夠的, 這就需要多方面籌備資金。學校應廣開籌資渠道, 調動多方支援, 吸引東部發達地區的幫助,同時積極吸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 建立對口支援關系。
(二)更新教育理念、發揮主觀能動性
西藏地區教育信息化技術的發展關鍵學校領導能夠吸收學習到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并在實踐中將先進教育理念本土化, 從而進一步帶動一線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法的改進。可以通過開展區內校際互動、東西部校際互動的方式,選派領導和教師互相考察學習, 交流先進的辦學思想、教學模式、現代化教育理念、管理制度。
(三)完善技術培訓機制
西藏教育要發展, 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 而建設師資隊伍, 必須走科學高效的培訓之路。在教育信息化技術能力培訓方面,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統籌安排培訓計劃,擴大受培訓教師的比例。2、在培訓內容方面, 做到因人因地和因學科而異,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于不同年齡、不同需求、不同地區、不同學科的教師量身定制培訓方案。照顧年齡偏大的藏族教師, 增強學員的信心。學科方面, 可面向藏文教師開設培訓班, 培訓計算機基礎知識、藏文輸入法、藏文軟件資源的開發等內容。在不同需求方面, 可提供彈性的培訓課程, 如開設各種不同內容的培訓班供教師選擇。3、在培訓方式方面,可以組織學員聽報告、看視頻資料,實現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 劉秀菊.談教育信息化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J].中國教育學刊, 2009.
[2] 薛若雯.在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學習方式的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7,( 24).
[3] 王珠珠等.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狀況的調查研究報告(下)[J].中國電化教育,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