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知識管理思想與電子政務系統建設

未知

電子政務已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20世紀70年代基于數據管理的第一代電子政務和20世紀80年代基于信息管理的第二代電子政務,目前,正在向第三階段即基于知識管理的第三代電子政務過渡。第三代電子政務的核心是借鑒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幫助政府將單一的信息轉變為可共享的知識,實現政府信息資源的全面共享,加強政府部門內部協同工作,為公眾提供一站式服務,建設知識管理型電子政府。

1知識管理與電子政務

1.1電子政務中實施知識管理的必要性 知識管理作為一種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已成為各行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它是將獲取的各種信息轉化為知識,并通過網絡與信息技術實現知識發現和使用的流程。電子政務中的政務辦公信息流、公共事務信息流和政務咨詢信息流等通過運用知識管理的新思維加以協同與綜合,可以實現政務信息的最大限度交流和共享。具體來說,電子政務中實施知識管理的必要性表現在[1]: (1)通過知識管理充分挖掘政府的知識與信息的內在潛力,提高政府的競爭力; (2)通過知識管理充分利用和共享政府以往的經驗和知識,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3)通過知識管理對政府業務流程中無序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有效管理,實現知識共享和再利用; (4)利用知識管理工具,從公眾的角度重新梳理政府職能,設計全新邏輯的電子政務系統。 目前,隨著我國各級政府電子政務的推進,政府需要發掘網絡社會中公共管理的戰略知識并加以優化,從而將知識管理整合到電子政務中去,使之成為電子政府行政管理的關鍵知本。知識管理作為辨別、管理和共享政府所擁有的信息資源的方法,其目標是使知識管理的主體快速而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識,使最恰當的知識在最恰當的時間傳遞給最合適的人,以實現最佳的管理決策。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知識管理必將代替傳統的管理思想而成為電子政務中主流管理手段,因此,在電子政務中引入知識管理勢在必行。 1.2知識管理系統的設計原則 知識管理系統的設計原則是:統一入口、多樣化的本體分類(Ontology)、多樣化的知識流程、統一有序的知識結構[2]。 (1)統一入口是為使用者提供一致的檢索、收集知識的處理平臺,為用戶提供一致的知識訪問方式,用戶可通過單一的平臺訪問各種知識資源。這就要求底層結構必須有序,且要求權限的授權控制來保證知識的安全訪問。 (2)Ontology是使用者的分類邏輯。多樣化的本體分類(Ontology)為不同知識背景的人提供最合適的知識分類邏輯。它是知識、業務和職能的分類,體現在軟件上即用戶界面、門戶中所顯示出來的功能分類和知識分類。 (3)多樣化的知識流程保證知識處理的柔性化,它與組織的業務流程密不可分。知識流程中的顯性部分通過信息流程來體現,隱性部分通過組織結構、制度、溝通方式等體現。圍繞業務流程或管理流程而形成知識駐點。 (4)統一的知識結構保證知識存儲模式的一致性。本體分類描述了知識的展現邏輯,知識流程描述了知識的處理邏輯,統一的知識結構描述了知識的存儲邏輯。統一的知識結構強調知識存儲的有序性和惟一性,從知識流的角度出發對信息資源進行統一分類、編碼,在底層形成統一的數據中心。在統一的知識結構框架下,存儲于數據中心的知識以更加規范的形式為廣大用戶所共享,實現隱性知識顯性化、顯性知識結構化。 1.3知識管理系統的設計原則在電子政務中的應用 知識管理系統的設計原則在電子政務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構建統一的政府信息門戶、按照使用者邏輯進行政務信息與知識分類、政府業務流程重組與政府知識流管理、建設統一有序的政府知識中心。

2構建統一的政府信息門戶

統一的政府信息門戶是指為電子政務系統設計一個統一的入口,建立統一的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實現政務信息共享。它提供單一的登錄機制,使用者只需進行一次登錄,即可以在任何模塊、系統之間以及Internet和Intranet之間平滑切換。 面向復雜、異構、分散的政府信息化環境,建立統一、規范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將各類應用系統集成為有機整體,使原來分散的業務系統整合,使網絡中的所有資源能夠統一管理、統一認證、統一界面、統一標準,充分發揮網絡的效能,讓眾多的應用和信息通過統一的政務信息門戶進行展示和應用,進而實現政務信息資源的有效共享,提高政府的辦公效率和服務能力。這是電子政務向縱深發展的需要。 在電子政務系統中,“統一入口”有公眾門戶和內部門戶兩個方面的含義:對于公眾,“統一入口”使公眾只需登錄一次就可以使用電子政務的各項功能。具體來說,在用戶登錄時,系統將已經定義的訪問權限賦予使用者,使用者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授權等級訪問各種信息,與工作人員進行交流,通過單一的平臺訪問政府的各種知識資源,可進入OA系統查閱政府的最新動態等;而對于政府,“統一入口”使工作人員進行一次登錄后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工作,有利于為公眾提供更高效的服務。因此,根據用戶需求,電子政務信息門戶分為公眾門戶和內部門戶[3]: 公眾門戶也稱政府外部門戶、政府門戶網站,是政府面向公眾用戶(企業、社團和個人)的動態信息管理和信息發布平臺,是面向公眾用戶提供各種在線服務的窗口,是具有門戶概念的政府網站,是政府內部辦公、外部交流的通道。個人和企業可以在公眾門戶網站上訪問各類公開信息,并可以經過安全認證后,在線辦理和查詢政府提供的各類公共服務。 內部門戶是面向政府公務人員服務的門戶,它是政府各部門的辦公平臺,通過一站式服務框架實現網上辦公、統一審批、在線溝通。內部門戶一方面是政府內部為公務員服務的各服務系統的集成、實現政府內部的事務協作、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它能將公眾在公眾門戶上提交的各種請求、反饋信息提交到政府內部,并分配到各應用系統進行處理,同時提供這些事務的跟蹤,并將這些信息通過中心數據庫即時反映到公眾門戶。 內部門戶的作用側重于政府日常協同辦公運作,并運用先進的內部OA、數據交換,共享、采集、發布手段,使得各政府機構在同一平臺上傳遞信息、開展縱向和橫向協作業務,促進原來分散的業務系統的整合,加速政府內部、政府間的信息交流。優化傳統辦公流程,減輕了繁重的辦公負擔,節省辦公經費,是為政府外部門戶服務的基礎平臺。 政府外部網和內部網通過物理隔離系統建立異步聯結,在確保內部信息不泄密的前提下,實現內外部的可靠溝通,用戶在政務外部網上進行的申請、申報或反饋等能及時轉交到政府內部網上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處理。

3按照使用者邏輯進行政務知識分類

3.1根據使用者的分類邏輯進行政務知識分類 電子政務的使用者主要分為政府內部公務人員和外部公眾用戶,因此,對公眾用戶的知識分類應以服務公眾為導向進行電子分組,以公眾的使用邏輯進行政府門戶上政府信息服務功能的分類,對外實現一站式服務方式。如公民身份管理、就業、醫療,企業用戶的審批、報稅納稅、采購招標等功能模塊的柔性化設計。 對政府內部公務人員的知識分類則需以便于工作交流為準則,以政府公務人員的使用邏輯進行政務辦公平臺上應用功能的分類。實現公文流轉、政策法規查詢、政府視頻會議、DSS、電子培訓知識系統等系統的整合統一。具體的分類邏輯如圖1[4]。 ——電子分組 電子分組(e-Grouping)是設計電子政務系統“Ontology”的方法,是將現有政府業務按照某種標準進行分組,井以各組為單元在網絡上實現。電子分組的標準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以現有政府業務種類分組,此時的業務分組仍然是傳統的政府業務分類;第二層次以現有政府業務為基礎,實現一定的跨部門業務整合,使政府的外在形象更加具體化;第三層次以用戶為中心,按照用戶標準分類的業務流程一體化設計,此時,政府的業務突破了政府部門劃分的界限,而從用戶的角度重新整合為線性流程,為用戶帶來了最大的便利。它以知識管理為基礎,從以用戶(公眾、企業)為中心的角度出發對政府業務重新梳理,并按照最便利用戶的方式對政府信息重新分組。 電子分組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優勢,實現對政府業務流程優化和重組,打破政府部門的現有工作界限,政府對外實現跨部門的業務流程整合,政府內部實現協同政務。電子分組是實現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的重要標志,其實質是以服務用戶為導向,對政府業務流程進行重組,其最終表現形式是政府公共網上的各個功能組,在各功能組中提供多種多樣的一站式服務功能。

5建設統一有序的政府知識中心

以面向用戶的信息需求為導向的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系統需要有統一的知識結構支持。在電子政務系統中,統一的知識結構強調知識存儲的有序性和惟一性,從知識流的角度出發對政府信息資源進行統一分類、編碼,從而形成政府基本的Ontology。在政府知識分類、編碼、有序化的基礎上,在底層形成統一的知識中心,進而可以利用任何最優秀、最先進的知識管理工具,使知識流程、管理流程最佳地運轉。在統一的知識結構框架下,存儲于政府知識中心的知識以更加規范的形式為廣大用戶所共享,實現政府中的隱性知識顯性化、顯性知識結構化。 統一知識結構的設計思想是實現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的共享的基礎,它要求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集成,進而進行有效地存儲,從而連接各“信息孤島”內的信息資源,最大程度地實現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的有效共享。 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是指把政府行政事務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所有信息均納入計算機管理,成為一種可供網絡化查詢利用(共享)的資源。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建設是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的基礎與前提,其重點是不僅要規劃和開發一批戰略性、宏觀性、基礎性和公益性的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基礎數據庫,而且要整合和改造現有的信息資源,清理確認和制定數據庫標準與規范。難點在于如何更加有效地開發和利用電子政務信息資源[9]。 5.1建設統一的政府信息資源庫 信息資源數據庫作為國家電子政務體系的核心系統,總體結構應該是在開放的Browser/Web/Server的網絡環境下,主要由標準類、公用類資源數據庫和分布式的各部門資源數據庫群三個系統組成。標準類數據庫系統包括國家元數據庫系統、國家標準數據庫系統、國家基本單位名錄數據庫系統等。公用類數據庫系統包括法律、法規數據庫系統、社會綜合統計信息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社會服務資源信息庫、人口資源信息庫等。分布式的政務數據庫群是各政府職能部門按照自己管理的業務屬性,在標準類、公用類數據庫系統的基礎上,以知識流為核心,通過整合各自現有的信息資源,建設和改造本部門的政務類數據庫系統。如城鎮規劃管理數據庫、國土資源管理數據庫、質量監督管理數據庫系統、國民經濟與社會統計數據庫、稅務數據庫系統、勞動就業數據庫系統、社會保障數據庫系統,企業資信數據庫、個人資信數據庫等等。政務信息資源數據庫作為電子政務系統的統一的知識中心,承擔電子政務網絡平臺上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換的功能。 5.2建立政府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整合政務信息資源 政府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構成了電子政務系統的資源層,將為政府部門內部的協作應用模式和政府信息共享下的公眾服務方式提供資源支持,前者以支持知識共享為目標,在政府內部為政務群體的協同工作提供信息資源;后者以支持知識發現和知識服務為目標,在政府外部,滿足政府職能服務的共享(即“一網式”服務)和政府組織服務的共享(即“一表式”服務)。這二者構成了電子政務系統的應用層,它們所產生的應用需求指導政府信息資源共享機制的建立。 在電子政務系統的資源層,以支持知識組織為目標,基于XML技術的跨平臺的信息交換,以政府網站和網上辦公平臺為載體,在已有的政府數據庫的基礎上,以政府的職能為導向,結合數據倉庫技術,架構統一的政務信息資源庫,配合政府的業務流程重組(BPR)。[10] 綜上所述,基于知識管理思想的電子政務系統可簡單示意如圖2。

6結束語

隨著電子政務的進一步發展,政府部門內部及政府部門之間共享政務信息的需求日益突出,政務信息的社會共享呼聲也愈益高漲。經過前兩年電子政務基礎資源的大規模建設,海量的政務信息資源挖掘和電子政務知識管理等深層次應用將逐步進入電子政務領域,各級電子政務應用系統中將逐步引入知識管理的理念,從而使電子政務的應用領域向知識共享、決策輔助等縱深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潔.知識管理與電子政務系統建設.黑龍江科技信息,2005(3) 2王德祿.知識管理的IT實現—樸素的知識管理.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333-335 3南京大學.玫府門戶內外網一體化解決方案.[2004-04-07].http//www.chinabbe.com/anli/view.asp/ 4同2 5張克紅,夏亮.跟風跟風,誤入信息深處.軟件工程師,2003(8):45-47 6盧傳敏.舒志軍.BPR:有效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新途徑來源.國際商報,2001-02-01 7李章程.德國電子政務建設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北京檔案,2004(2):46-47 8壽志勤等.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綜述.預測,2002(6):10-13 9王愛云.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建設與我國信息化進程.理論學習,2003(11):55-56 10吳鵬,蘇新寧.政府信息資源共享環境中的電子協作支持模式.情報科學,2004(6):723-727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