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農村小學心理咨詢師的素養與成長

袁江海

摘要:心理咨詢師的健康成長在每個階段都有其應有的特點、所面臨的挑戰和需要處理的問題。如果一個心理咨詢師有條件或能夠準確認識清楚自己處在每一個發展階段的特點和所面臨的挑戰,正確地學會處理每一個階段的問題以及和來訪者之間表現出來的困難,那么這個心理咨詢師才有可能健康地成長為一個有能力、真正能夠幫助別人的專業工作者。本文試述從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一名“專業”心理咨詢師的過程,旨在引起大家的關心重視,讓農村小學心理咨詢工作真正的開展起來。

關鍵詞:農村小學 心理咨詢師 階段問題 素養形成 專業發展

一、待在深閨無人識,“專業”心理咨詢師很難專業

1998年,當我成為一名教師的時候,對于心理咨詢師這個名稱尚未聽說,更不會想到自己還會成為一名“專業”心理咨詢師。現在知道早在2002年時,國家職業資格心理咨詢師全國統一培訓鑒定工作正式啟動了。也許當你想開始學心理咨詢的時候,會沖著宣傳中的高薪去,想著什么自我調節而去,自信的以為可幫助他人而去……在2007年,不甘面對天天同樣而乏味的工作,我想自己是職業倦怠了,抱著讓自己的工作有些含金量,或許還能賺點外快的想法,就去市里報名參加了國家心理咨詢師的培訓,記得我縣當時報名培訓的只有2個人。

從報名之日起,就艱辛地踏上了再一次求學的道路。看書,看書,還是看書,厚厚的教材幾乎每一頁都被我做了記號,寫上了筆記。除了工作,每晚學到深夜,幾乎日日如此。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給我們帶來了災害和悲哀,卻喚起了國人對心靈的尊重、對自己心靈質量的渴望。無論是老百姓、媒體、專家,意識到地震,除了財物上的救災,還有心靈上的拯救,人們對心理咨詢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

一個孩子對別人來說就是一個孩子,但是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卻是他們的全部,滿心期待的奧運寶寶降生,給我家帶來的卻是無盡的痛苦和折磨,先天性的疾病,讓我在緊張地求學,四處地求醫道路上累倒,病倒,更是心靈上的創傷。

終于,參加了國家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全國統考,獲得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心理咨詢師三級職業資格證書。此時的我才稍稍明白,僅僅懷揣一張獲得的證書,還有當初不良的學習動機,就想做好心理咨詢師,那是不可能的。學習的腳步不能停下,再接再厲,我在往返上海、杭州等地求醫的空當,不停地購買心理學的書籍,加大學習調節力度。以期望學習消除我職業,家庭,人生,心靈的陣痛。

二、想離求助者越近,卻有失敗的風險

當自己踏入做案例的階段時,感覺自己終于開始真正去體會自己喜歡的助人工作了。沒有求助者怎么辦?主動出擊,不僅在校園、網絡,甚至自費在本地的報紙、郵政廣告上公開自己的手機號碼、QQ號碼及電子信箱,告訴他們在遭遇“心靈困惑”時可以坦然地尋求幫助。

也許是人們的好奇,時常也會有電話進來:“你真的是心理咨詢師嗎?” “要收費嗎?”“你是女的嗎?我要女的咨詢師。”“你能和我聊天嗎?”……各種各樣的問題。可是沒有真正提出要心理咨詢的。半年的時間中未曾做過一個面對面的案例。但是,欣喜的是他們能打電話來,希望了解心理咨詢,有的也會在電話那端傾訴自己的不幸,甚至道出自己的“不可告人”,還有的會多次來電話咨詢,尤其是在網上,QQ上,他們會更愿意與你交流。對于這些,想成為一名真正的心理咨詢師,還須面對新的問題。

為什么刻苦學習,拿到了資格證書之后,卻無法面對真正的來訪者?

為什么沒有機會做咨詢,甚至覺得慢慢離心理咨詢越來越遠?

為什么在書本上學了滿身的“武藝”,到了來訪者面前卻無法施展?

為什么一個人摸索,卻找不到“組織”,失去方向,沒有成長?

為什么感到被每次的來訪者“掏空”,職業無力感撲面而來?

心理咨詢并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不是自己模仿書上教的幾種方法,尋找幾個效仿的模型或專家級的從業人員就可以做好的。但在這個不斷失敗的嘗試中,竟然真的愛上了“心理咨詢”。

前面那么多的問題,也只停留在一般的感性認識上,憑此去改變,想要做好這份工作,也只是一廂情愿的想法罷了。為此,靜下心來,深入的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是必不可少的。

拼命看書,恨不得馬上就變成個“心理通”。可是,書看得越多,卻變得越發迷茫,就如同哲學家芝諾說過的: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里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雜亂地看書總是缺乏系統,要怎么辦呢?難道這個“心理咨詢”的夢,真的不能實現了?也許自己已經具有了幫助他人的一些能力,但單憑有限的知識結構、滿腔的熱情、無私的“愛心”、對未來職業美好的憧憬而以此開始獨立的咨詢生涯是全然不行的。造成以上迷茫和困惑現象的原因很多:不成體系地零散學習、難以將理論知識轉化成實戰能力、缺乏督導、沒有實踐機會都是原因。

在目前中國缺乏督導機制和條件的情況下,如果從業者自身存在明顯的心理發展問題,不僅會影響心理咨詢的有效性,還會對服務對象及心理咨詢工作者本人造成心理傷害。在國內,近些年各類心理咨詢的培訓、資格認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是這類培訓還未形成相對完整的體系,缺乏相應的培訓規范,培訓水平參差不齊。我們很難獲得好的效果。

三、第一間由專業心理咨詢師開辦的心理咨詢室,卻無人問津

社會上的咨詢開展有著很大的難度,大著膽地向學校申請:開一間心理咨詢室!2009年4月,一間簡單充滿愛意的“心理咨詢室”,在楊校長的大力支持下出現在校園中。這或許是全縣鄉鎮一級學校的第一間心理咨詢室。我親自設計了房間的布置,桌椅的擺放,畫圖的張貼……

躊躇滿志地要在校園大干一場,可一連好幾周,沒有一個學生來咨詢。坐在心理咨詢室,望著空蕩蕩的桌子,說不出來心里什么滋味。學生不來,是不敢來,不愿來?怎么辦?等下去,就是下一屆學生了。 通過訪談,同學們對心理咨詢室“心有余悸”,因為一些教師把學生當作“病人”來看待,或是學生自己對心理咨詢“一無所知”,一個學期沒有幾個學生上門。可以說學校心理咨詢缺乏人文關懷思想的引領,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喪失“靈魂”的危險。

在農村小學,專職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教師人數及其有限,有時為完成上級布置地任務或檢查的需要開展心理咨詢服務,學校也無法聘請到對心理咨詢感興趣并有一定心理咨詢理論基礎和咨詢經驗的人員作為兼職心理咨詢老師。即便兼職者是醫生、行政管理者、專職教師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他們不過是受過短暫的理論培訓后直接投入到心理咨詢工作中的,并不能意識到自身的行為可能對來訪者和自己造成的影響。更有一些心理咨詢工作者熱情有余,自我覺察的能力有限,經常嘗試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結果由助人變成了害人害己。所以,學校(兼職)心理咨詢師的自我成長顯得尤其重要。

四、相信“苦”盡甘來,終于靠近求助者,還將繼續學習

3年來,根據自己的一些經驗資料,設計了適合自己學校的咨詢登記卡,心理咨詢來訪者須知,心理咨詢接待員工作協議,學生輔導情況記錄表,活動記錄本……心理咨詢工作由被動逐漸走向了主動。現在,常有社會人員和學生來咨詢服務,也收集了些典型案例,并建立了部分的檔案。

不久前,又報考3晉2培訓考試,系統的學習敘事療法、認知療法、短期咨詢焦點解決等務實技能。

一個普通小學教師的心理咨詢師生涯,“春天”遠未來臨。

心理咨詢師不是救世主,同樣擁有喜怒哀樂。只是當他們在審視當事人的同時,還有一只眼睛在警覺地觀察著自己。

如果當事人的一個痛苦心理咨詢師也有,他就會被對方激發,自己也痛苦。所以心理咨詢師要不停地去進行自我體驗,檢測自己的問題,把自己的痛苦拿出來分析,讓自己看問題的視角更加開闊。

其實心理咨詢師從來訪者那里獲得了很多,這同樣是一種成長資源。我在咨詢時,一旦發現自己保持不了中立,就會覺察,問自己為什么。成熟的心理咨詢師就是不斷地覺察、思考自己的痛苦,然后找到一個有效、合適的方式進行釋放,因此他永遠在成長。

此時,無論在心理學理論還是心理咨詢的基礎專業水平上已經具備和建立了一定的基礎。中心任務是在一個基礎專業水平上行使自己的職責和工作。

五、完善學校心理咨詢管理制度,是心理咨詢師成長的基石

建立“學校心理咨詢師”職業準入制,建立專職心理教師的專業培訓和督導制度,加強對輔導員、班主任、學生管理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的專題培訓。

督導是指有咨詢專長的督導者對心理咨詢學習者通過觀察分析、評價,在其學習業務與技能操作水平上給予及時的、集中的、具體的指導與監督,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習者對心理咨詢概念的理解。咨詢師的個人成長是需要督導的,有目的性的指導與持續地專業教育、專業督導、定期的培訓不僅有利于咨詢師的個人成長,也能有效地促進咨訪效果,防止咨詢過程中問題的產生與出現。

新任咨詢師逐漸將自己的人格融合于咨詢中。在這個基礎上,咨詢師都已經開始明白和深入理解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的咨詢關系對于來訪者的改變是至關重要的。咨詢師有能力調整自己對來訪者問題的參與水平,也就是說知道在咨詢中咨詢師什么時候參與、什么時候不參與、什么時候參與多少等。因此可以在與來訪者工作的時候全身心地投入,隨后又能夠從此情境中自由地脫離出來。

在技術應用層面也已經達到非常靈活并具有個性化的水平。同時,逐漸明白要想對所遇到的情形都找到明確的答案通常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平靜、不焦慮、不緊張、循序漸進、不斷進步。

最后,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工作角色和環境。然而,我們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后,又會發現并非如自己想像的那樣做好了準備、那樣有能力。所以,我們還是需要階段性的接受督導師的督導,或同輩之間的互相督導。

我希望自己能和更多的心理咨詢師一起不斷耕耘,奉獻愛心,心理咨詢的明天——花開情更濃!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