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留給學生一片創新的空間——中學語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徐建霞
我曾在一張語文試卷上,看過這樣一道題:根據句子意思寫成語。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學生填“齊心協力”,教師判錯; “刻畫描摹得非常逼真”,學生填“栩栩如生”,老師也判錯。原來,“標準答案”上是“同心協力”和“惟妙惟肖”,詫異的我這才清楚:生動豐富的中國語言竟然變得比數學語言還要精確!在現代的語文教學中,迷信計算機式的“判分”的“準確性”、“科學性”所付是的代價是使無數青少年失去生機和靈氣,多少生動活潑目光因此呆滯,多少成績優異的“三好生”原來是“高分低能兒”……
鄧小平同志曾深情期望:中華民族教育事業空前繁榮的新局面,一定會到來。如今,我們已興奮地邁進充滿著競爭的21世紀,在時代的重大轉折點上,歷盡滄桑的中華民族也明智地選擇和確立了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在追求知識創新、呼喚創造型人才的信息時代,如何培養和開發人的創造力則被推向科學探索的前沿。領略了“教育先行”真諦的人們更清醒地認識到:決定教育發展水平和質量的最主要基礎是教師和學生的學習與創新能力,而實施創新教育的一條重要渠道則是語文課堂教學。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是詩一般的藝術,尤其是它那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語言,最具有創造活力。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提高教師的創新能力呢?
一、解放思想,放開手腳,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
唐代文學家韓愈這樣論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敝逃姨招兄舱f:“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苯處熅褪怯米约簻Y博的學識,高尚的品德來教育學生,感染學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知識??墒牵糠纸逃咚坪蹉@進古人和今人的牛角尖,不在課堂上把課本的知識分析得清晰明了,就有愧對教師“人類的靈魂的工程師”的光榮稱號的感覺,滔滔不絕地灌輸著教參上的標準答案,讓學生只有接受之功,而無思考之力,課堂氣氛緊張、沉悶,更奢談創新了。其實,每篇課文都是作者才華與情感的結晶。對于相同的文章,應該允許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感悟,也就是說“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充分地培養他們的語言思維能力和情感個性。
二、激發興趣,深入生活,開掘學生勇于創新的持久動力
愛因斯坦說:“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痹诮虒W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興趣使人勤奮忘我,專心致志,興趣使入主動進取。一往無前;興趣使人才思敏捷,智慧靈悟;興趣點人心安性銳,盡力求索。若沒有興趣這種強烈的情緒色彩的意識傾向,就不可能有對新知識的探求。語文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充滿興趣,使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在不斷深化的興趣中,開掘學生勇于創新的持久動力。語文教師要立足于引導,開啟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積極的思考中明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進而深入到語言、審美等渚方面,在領會意境中,感悟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同時,語文教師應根據語文這種學科的性質特點,把語文課堂延伸到生活中,使“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成為有機的整體。因為有詩有畫的生活是生動的語文大課堂,教師應告訴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掌握了豐富生活知識的學生,由于大開眼界,就會暢所欲言,百家爭鳴,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而且在潛移默化中他們懂得留心觀察生活中的種種人事,不再做“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木然書生了,他們明白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對語文的興趣,對生活的興趣,都是學生提高需要,產生學習愿望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和動力。 三、大膽想象,鼓勵質疑,點燃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
想象是,刨造的迥膀,創造離不開想象,培養想象力,是創新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只有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讓學生動情地想象可以使學生的智力活動突破個人的認識局限,由“有限”深入到“無限”,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痹诮虒W過程中,我總是適時地讓學生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如,我們學過這樣一句:“海在我們腳上沉吟著,詩人一般,那聲音輕輕地,低低地,像微風拂過琴弦,像落花飄在水上”,我讓學生以“月亮”為題,發揮想象,仿寫句子。
在課堂上,語文不僅讓學生盡情地想象,更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問,讓學生勇干發表自己的見解,因為學生是帶著自己的頭腦,帶著自己的獨特個性參與教學活動的,他們富有個性色彩的理解和提問是最具靈性和創見的。古人云:學貴有疑。學生的敢問、會問、善問,就是教學成功的表現。珍惜學生的獨立見解,珍視學生的智慧萌芽,使槊堂豐富多彩.充滿笑聲,學生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才會越開越艷,綻放出奇異的光彩。
四、樹立自信,注重賞識,幫助學生找到成功喜悅的感覺
當代教育名人魏書生曾給容易緊張的老師和學生傳授過這樣一件法寶,不自信時“放聲高呼,我能成功”。魏校長這件法寶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增強自己的自信心以及能夠戰勝一切的決心。語文課堂上,教師除了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氣氛之外,更要借助鼓勵賞識這個媒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開啟地們學習積極性的源頭活水。學生也是一個人,一個勞動者,作為勞動青,只有當他存自己所付出的精力能看到勞動成果時,他才能順利地完成任何一項長時期的勞動。田此,在學習中取得成績是產生學習愿望的源泉;反之,若學生聽到的總是“不好”、“不行”的言語,看到的總是老師不滿、同學不屑的神情,那么,學校生活對于他來說就索然無味,學生的自尊就會被完全摧毀,學習更成了不可思議的事情。要一保護并發展學生的自信心,表揚鼓勵是最好的陽光雨露。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一次表揚肯定,一個贊許欣賞的目光和神情,有可能比考試百分的心理效果還要好。
語文是一門最具人文性的基礎學科,離開了人文性,語文教育就因失去靈魂而蒼白無力,語文教育的關系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活生生的人的相互關系。語文課堂更像一個神奇的魔方,展示給我們種種美麗而動人的變幻,撩撥著我們的心弦,憧憬著我們的召喚,等待著我們的挖掘,期待著我們的開始。在語文課堂上,我們只要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生命呵護生命,用創造栽培創造,那么,我們的語文教育事業就會奇葩遍地,桃李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