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分析
陳奎慶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
[論文摘要]文章提出從提升自信心,提供政策扶持,給予創業實踐平臺,營造創業氛圍,獲取創業知識等方面進行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塑造,有利于推進大學生合理就業,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現實困境;同時也有利于實現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發展目標,為推動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引言 自1999年中國大學開始擴招以來,高校學生人數急劇攀升,除了對高校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師資隊伍、教學設施等高校軟件硬件方面的直接沖擊外,也帶來了一個很重要、很迫切的民生問題——大學生就業問題。隨著我國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制度的變革,大學生“包分配”的就業制度逐漸演變成“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大學生“天之驕子”的光環逐漸散去,大學生同樣要在人才市場中搏殺,才能謀得一份職業,而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量卻一直在低位徘徊,出現“生多崗少”的窘境。大學生“就業難”和用人單位“用工荒”始終存在一種難以調和的矛盾狀態。如果大學生就業問題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那將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國家、政府、社會、高校一方面努力整合各方資源、開辟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推進大學生合理就業。另一方面也在積極引導、鼓勵、支持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大學生進行創業活動不僅解決了創業者自身的就業問題,并且提供了新的就業崗位,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對個人來說都是有利的。這與我國倡導的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是一致的。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家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各條戰線上輸送了大批第一線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盡管政府、高職院校非常重視高職生的創業教育,也紛紛啟動了創業行動教育計劃,提供政策扶持,搭建創業平臺,但是高職生真正參與創業的比例明顯偏低,創業規模小,創業成功率低是高職生創業的一大窘境。高職生創業比例的高低將對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產生重大影響。高職生進行創業活動是多方因素合力的結果,其中,創業心理素質是重要因素。創業心理素質引導高職生由潛在創業者變為現實創業者,并且幫助創業者在整個創業活動過程中調整狀態、克服困難、堅定意志,直達創業成功的彼岸。因此,研究高職生的創業心理素質不僅必要,而且必需。 二、創業心理素質的基本內容 國外大量心理學家的系列研究成果表明,成功創業者一般具備下面幾方面心理特質:成就需要、內控傾向、風險偏好、自信。創業心理素質對創業者進行創業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和促進作用,結合創業活動實踐,創業心理素質可以提煉為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創業行為和創業意志。 1.創業意識。個體從事任何行動都受到需要、興趣、動機、理想、信念等個性特征的支配和推動。個體的創業行為也不例外,個體不可能無緣無故就產生創業行為,那是因為個體有了創業的興趣和需要,進而產生了創業的動機,最終導致創業行為的發生。創業意識是創業活動的“啟動器”“發動機”,推動、激勵個體進行創業實踐活動,維持、調整其創業行為,確保其順利實現創業目標的積極心理因素。創業意識可以讓創業者長期保持一種比較高昂的創業心理狀態,最大限度地激發創業者的創業潛能,力助創業者取得創業事業上的成功。 2.創業能力。創業能力是指創業者為順利完成創業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特征,是保證創業活動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它是以創業者的知識、經驗和技能為基礎,經過分析、綜合、總結、提煉、內化等心理過程的作用,并在創業活動中體現出來的心理功能。創業能力作為一種高度概括化、綜合化的高級技能,包括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協調能力、市場駕馭能力、經營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創業能力對創業活動的成效產生了直接而顯著的影響,決定著創業活動能否做大、做強。 3.創業行為。創業者擁有強烈的創業意識,具備很強的創業能力,也有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的扶持,如果沒有創業行為的發生,整個創業活動將只是美好的“愿景”。可以這樣說,創業行為是整個創業活動過程中最核心、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創業行為是將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外界資源整合的創業過程。簡而言之,就是選擇創業方向、挑選公司名稱、搭建組織結構、評估預算報告、租賃經營場所、募集創業資金、完成公司登記、進行市場營銷、招聘和培訓員工等一系列活動。 4.創業意志。創業意志是創業者自覺地確定創業目的,并根據創業目的支配、調節行動,克服各種困難險阻,以實現預定創業目的的心理過程,具有自覺性、堅毅性、果斷性、自制力等特征。創業過程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創業期間可能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重重困難和險阻,如人才欠缺、資金短缺、技術瓶頸等問題都會對創業活動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創業者沒有堅韌的創業意志來面對和應對創業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困難,創業活動很可能功虧一簣。堅強的創業意志讓創業者始終保持一顆堅強的心,引領其創業活動不斷向前發展。 三、高職生創業心理素質的培養策略 創業者的創業心理素質直接影響了其創業活動的有序開展和順利推進,從根本上影響了創業活動的成敗。為此,需要國家、政府、企業、學校、家庭和個人多方通力合作,共同應對,切實把高職生的創業心理素質培養好、塑造好。 1.提升高職生自信心。客觀來講,高職生大多是高考的“失意者”,也是很多人眼中的“失敗者”。正是由于他們在學業上的“失敗”,讓高職生內心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他們或多或少存在著自卑感。但是這種自卑感對高職生卻是致命的傷害,很容易對學生產生遷移、泛化的作用,讓學生對自我能力產生懷疑和不信任感。為此,學校要借助心理咨詢中心、專業教師、輔導員、企業成功人士等各方有利資源,通過報告、講座和談話等方式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調試,讓學生逐漸明白和懂得高考的失利并不能完全把自己否定,很多時候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道挫折,一種磨難,世界為你關上一道門,也會你開啟一扇窗,進入高職院校是人生履歷上新的一頁、新的開始、新的征程,利用在校的這幾年把各種知識與技能學會、學懂、學通、學透,同樣也可以闖出一番天地,開創屬于自己的一番事業。只有學生信心上來了,他們才有動力去學習新知識、新技能,隨著新知識、新技能的不斷積累和歷練,反過來又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創業意識、創業理念也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得到影響和灌輸。讓學生明白創業對他們并不遙遠,也可以說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