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作為一種社會管理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未知
近些年來,無論是在實際工作層面,還是在理論研究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都存在著一些誤區。比如,實際工作中的“取消論”“代替論”“可有可無論”;理論研究中的否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科學,否認思想政治教育學有客觀的研究對象,甚至有人試圖用儒學來消解思想政治教育。我們既要看到這些認識的存在固然有社會歷史原因和世界觀、價值觀、方法論的根源,但同時也應看到,這與我們傳統觀念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不當有著一定的聯系。例如在傳統理論中有人將思想政治教育…… 一、作為一種社會管理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的轉變 管理是一種古老而又常新的名詞,說其古老是因為它在人類歷史上很早就被使用,可以說有了人類社會就有了管理,說其常新是因為對管理的理解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又不斷賦予其新的涵義。“管”在中國古代典藉中的最初意義是鑰匙,掌管鑰匙無疑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進而發展成為動詞,有“主管、控制”的意思。“理”原來是指玉的紋理,作動詞時指治玉,《朝非子》記載“玉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引申為治理,所以古文中管理有“主管、治理、控制”等涵義。現代管理學意義上的管理是指專門機構進行協調和控制各種社會關系,使之有利于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活動。管理在社會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現代社會,生產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人際關系也越來越復雜,這就更加需要科學有效的管理,所以馬克思指出:“一切規模較大的直接社會勞動或共同勞動,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揮,以協調個人的活動,并執行生產總體的運動——不同于這一總體的獨立器官的運動——所產生的一般職能。” 從總體上看社會管理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硬”管理,包括運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實現的管理,這些管理方式以國家的暴力工具作為后盾,通過它們的強制力來實現管理的目標。與之相對應的另一類社會管理方式被稱為“軟”管理,就是通過社會輿論導向、道德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式來控制人們的思想意識,進而通過改變人們的行為實現管理的目標。其中思想政治教育集中反映了當前社會的政治要求,因而成為社會軟管理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兩類社會管理方式相比較,硬管理具有穩定性強、速度快等優點,但同時也具有覆蓋面較小、嚴密性差等缺陷。因而我們不可能運用行政手段對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進行令人滿意的管理,同時法律也不可能對大大小小的社會關系,事無巨細地給予規定。而這些不足之處恰恰是軟管理的優勢所在,因而社會生活本身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等軟管理手段發揮社會管理的作用,對行政、法律管理的不足之處予以彌補。這就需要我們轉變觀念充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管理方式的作用。 著名學者、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研究的權威張尉萍教授在1999年就曾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管理方式,思想政治工作學是治黨、治國、治企的科學,“思想政治工作學的第一大功能是治黨,治黨首先是從思想政治上的治,從嚴治黨,首先要在思想政治上從嚴,第二大功能是治國,……特別是在跨世紀的關鍵時刻,西方一些國家,害怕中國強大,想改變中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方向,阻撓中國現代化進程,如此,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學的研究意義更加重大。第三是治企,現代企業奉行以人為本,高度重視思想管理,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日本已有大量成功的范例”。從這些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張教授堅持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管理方式在當代中國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筆者認為從作為一種社會管理方式的角度來看待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利于其發揮作用。具體地說通過細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人們增強整體意識,自覺地接受管理;可以增強人們的社會責任感,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可以使人們主動地進行自我控制、協調人際關系。在現代社會管理中,能否調動管理對象的積極性、主動性,對管理的成敗至關重要。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人們認識到社會管理的好處,并自覺地加入其中,主動處理好人際關系,有利社會管理目標的實現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作為一種社會管理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歷史的借鑒 有人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共產黨人提出來的,因而它是社會主義社會特有的活動,其它社會沒有思想政治教育。筆者認為這種看法是不恰當的,因為考察某種活動,不能只看它有沒有某個名稱,而要看它所指稱的事物是否確定存在,其實在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概念出現以前,任何統治階級都在力圖用他們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范來影響全社會成員,使社會成員尤其是青年成為統治階級所需要的人,從而鞏固其統治。正如陸慶壬教授所指出的那樣:“社會歷史上各階級的思想教育與政治教育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因而我們可以認為從歷史的角度來考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