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甘金環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它不僅需要教師、學生來完成,更要借用其他媒體才能提高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多媒體計算機集圖、文、聲、像一體,改變了以往教育信息一維、單向的顯現形式,在多維空間中,自由展現多種動態圖像,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小學數學教學實際中,合理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能有效地改進學生的學習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一、計算機媒體的運用有利于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能主動、愉快地學習,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運用電教多媒體展示,以直觀形象的畫面、生動準確的解說、優美悅耳的音樂,表現出活潑的動畫效果,可以提高兒童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學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時,引入課題后,用多媒體演示幾個反映古代生活的畫面:牛耕圖、生活圖、測量圖、劉徽像、法國皇宮,并配合古箏伴奏解說我國古代數學家劉徽的偉大創造,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增強了民族自豪感,激發了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
二、計算機媒體的運用有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教育家贊科夫曾說:“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痹谛W數學教學過程中,更要注意從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組織學生的思維活動,多采用形象、直觀的方式,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多媒體可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進行正、反比例比較的教學時,用微機顯示下表:
表1
路程(千米)5102550100
時間(小時)1 2 510 20
表2
速度(千米/時)100502010 5
時間(小時)1 2 5 1020
引導學生觀察表1的特點時,再在表1下部鏈接“速度”一欄(顯示紅色),學生求出速度填入表中,得出了“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的結論;然后用閃動的箭頭引導學生觀察“路程”和“時間”這兩種量的變化特點,完成對表1的分析。 學生在微機的提示下,還可以自學探索出表2中“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成反比例”的結論,以及“速度”和“時間”這兩種量的變化特點,從而總結出正、反比例的異同。運用多媒體的輔助運動、閃爍、對比,可以及時有效地引導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計算機媒體的運用,有利于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漸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在進行重、難點知識的教學時,利用多媒體輔助,可以幫助學生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如教學行程問題時,使學生明確兩人行走的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是教學的難點。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使教科書里靜止插圖變成可隨意控制的活動畫面,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小強和小麗同時從各自家里走向學校,走完1分鐘所走的路程后兩人同時止步。提問:1分鐘后,兩人走了多少米?學生回答后,引導發現兩人1分鐘走的路程正是二人的速度和。同法操作兩人2分鐘、3分鐘、4分鐘所行行走的路程。每走一段停2秒鐘。
由于電腦畫面的動靜結合,刺激著學生的感官,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融化了知識的難點,使學生身臨其境地發現了小強和小麗的速度和×時間=路程這一數量關系。
四、計算機媒體的運用有利于練習的及時反饋,從而培養學生的自糾自學能力
每一個人都渴望獲得成功,都希望自己的勞動被認可,小學生更是如此。因此,及時地對學生的練習結果加以評價,不僅是教師工作的需要,也是學生自身的要求。傳統的批改作業耗時費力,效率極低,而多媒體教學軟件的快捷性、方便性克服了這一弊端。
例如微機顯示題目:一塊長方形土地,它的面積是60平方米,這塊地的長和寬分別可能是多少?
學生思考后,將答案記錄在練習本上,教師限定時間,然后調出本題全部的正確答案(配音樂),可能是:
長20米,寬3米;長15米,寬4米;長60米,寬1米;長30米,寬2米;長12米,寬5米;長10米,寬6米。
這樣,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對問題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自己思維的全面與否也有了初步的判斷,并由自己的失誤很快認識到考慮問題要做到廣泛、全面。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有效地化枯燥為有趣、化抽象為形象、化靜態為動態,突出重難點,化難為易,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改進學生的學習,提高教學效益。這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一種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