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黨員黨性繼續教育的體系重構
佚名
摘要:大學生黨性教育必須適應新變化,樹立新觀念,應構建多元、互補、交叉、立體的教育格局。要用十七大精神武裝大學生。深入分析當代大學生這個群體,研究探索新的途徑、新的手段和新的方法。 關鍵詞:學生黨員;黨性;繼續教育;體系重構 中圖分類號:G4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8-0227-02 學生黨性教育必須適應新變化,樹立新觀念,不能搞“單打一”,應構建多元、互補、交叉、立體的教育格局。像以往那樣,“一講就通,一呼百應”的情況已經不存在了,要從實際出發加強先進性教育,用十七大精神武裝大學生。要進一步深入分析當代大學生這個群體的思想政治狀況、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學習規律等等,在繼承傳統教育方法的基礎上,研究探索新的途徑、新的手段和新的方法,真正做到符合學生實際,符合時代特征,符合教育規律,切實解決“聽什么,信什么”,“既入耳又入腦”的問題。 一、堅持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相結合 加強新時期大學生黨員黨性繼續教育, 幫助學生黨員克服急躁心理,把對遠大理想的追求化作腳踏實地的人生實踐,必須解決一些黨員存在的馬克思主義還“靈不靈”、共產主義還“講不講”、社會主義還“行不行”的疑問。必須解決一些黨員存在的“過時論”、“渺茫論”、“動搖論”等錯誤認識,劃清科學社會主義與各種非科學社會主義的界限;構建新時期大學生黨員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不是把馬克思主義看成是一種提供現成答案的百科全書,而是需要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繼承和發展,使大學生認識到,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1]。用十七大精神武裝大學生黨員頭腦,從理論上弄清社會主義的長期性、實現共產主義的必然性,弄清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不是人們的主觀臆測和美好愿望,而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是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創立毛澤東思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以及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寶貴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創的。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承、發展并成功推向21世紀的。加強大學生黨員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要求大學生黨員與時俱進,積極進取,深刻認識“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偉大意義。 二、堅持黨史黨章知識學習與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教育相結合 中國共產黨的全部歷史是“三個代表”的發展史[2]。今天,我們進行學生黨員黨性教育仍然需要用“三個代表”作指導,針對新形勢下學生黨員所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著力加強和改進學生黨員的思想建設,提高學生黨員對黨和政府的信任,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相信中國共產黨能夠帶領中國各族人民把中國的事情、人民的事情辦好。要求學生黨員必須要率先垂范、勇于奉獻、廉潔自律,以自己的言行帶動校風、學風建設;必須要奮發圖強,始終以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為己任,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必須要熱愛科學,崇尚科學,善于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汲取營養,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掌握正確的方法論,努力做科學探索和創新的先鋒;要求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黨員和普通同學的關系、權利和責任的關系,努力提高為同學服務的水平和質量。每一個學生黨員要保持政治的堅定性,真正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必須加強黨史、黨章、黨紀知識的學習。 三、堅持正確“灌輸”與科學引導相結合 面對當前形勢,針對已出現的個別現象,不可悲觀失望,消極回避。比如,面對網絡挑戰,我們就應該“重視制度建設,加強正面引導、實施有效管理”。應按照江澤民同志提出的:“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積極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科學信念。“灌輸”不是指教育方法上的強迫硬灌,而是指有組織、有領導進行正面教育,我們的陣地我們必須全面占領。應加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觀點的灌輸教育。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發展觀,領會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深刻內涵,堅定社會主義信念,針對一切非馬克思義,反馬克思主義和偽科學等錯誤信息的傳播渠道,要盡可能的加強管理和控制,最大限度減少這種毒流對學生的腐蝕,凈化學生思想。 四、堅持理論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 加強大學生黨員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培養他們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解決在黨性修養、人生實踐等方面的具體問題。針對當代大學生普遍缺乏社會生活實踐鍛煉,思維方式簡單,看待問題容易采取非“是”即“否”的做法,在組織大學生黨員深入學習理論的同時,應積極組織大學生黨員廣泛參與社會實踐,親身感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作的實際,體會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與復雜多變的內涵,通過聯系實際,幫助他們掌握馬克思主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親身實踐中體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深刻內涵。 五、堅持黨性教育與組織管理相結合 應致力于加強學生黨支部的制度建設,健全和規范支部的組織生活制度、黨員考察培養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目標管理制度、大學生黨員違反校紀校規處理制度、預備黨員轉正考核制度、黨員畢業生鑒定制度等。在支部工作中,充分發揚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讓學生黨員通過高質量的組織生活而提高黨性修養。對學生黨員在思想認識、實際表現中出現的偏差與錯誤,在進行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的基礎上,嚴格組織紀律,該批評的批評,該處理的處理,以嚴肅的黨紀培養高質量的黨員,以適應當前大學生黨員教育發展的需要。 六、堅持黨性教育與大學生成才教育相結合 通過黨組織對黨員的高標準與嚴要求,能夠促使黨員從普通人鍛煉成為具有較高素質的先進分子,這符合大學生對現實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相統一的追求目標。因此,對學生黨員進行黨性教育,應注意將黨性教育的政治要求與學生黨員成才、發展的個體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強化大學生黨員政治身份、提高他們思想覺悟的同時,在用十七大精神武裝大學生的過程中,引導大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主動宣講黨的十七大精神,不斷擴大十七大精神的宣傳覆蓋面。鼓勵他們根據個人的成才特點,提出在專業學習、社會工作等方面的不同發展要求,使學生黨員成為具有較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不僅是黨自身建設和事業發展的需要,也符合大學生黨員成才的根本利益。 七、堅持組織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 對大學生黨員的黨性教育,應著力啟發他們的主體意識,只有能夠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大學生黨員中開展十七大以來系列精神的教育工作,不僅要將其作為受教育者,也有必要使其成為宣傳十七大以來系列精神的重要力量。要引導學生黨員骨干先學一步、學深一步,引導他們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學生中擔當黨的宣傳員。要安排他們參與組織活動、黨建、日常管理等實際工作,使他們在發揮作用的同時,感到自己在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方面的差距,從而激發提高黨性修養的愿望和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在黨性教育中,應重點結合學生黨員在未來社會生活中將發揮的作用,從學生黨員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培養他們自我教育的意識能力,使他們在未來的工作實踐中,面對各種復雜局勢和環境的誘惑,都能把握自我、不迷失方向。 八、堅持黨性鍛煉與人格修養的結合 堅強的黨性與高尚的人格是相統一的[3]。大學生黨員雖說是同輩中的佼佼者,但正處在人格形成發展時期。因此,加強學生黨員人格素質的培養,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是高校黨組織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從加強思想教育、強化黨員模范意識、建設健康校園文化、開展多樣化的社會實踐活動、健全黨組織約束和自我教育機制、營造良好學風教風等方面入手,培養大學生黨員符合時代要求的理想人格。 九、學習先進與警示教育相結合 優秀黨員是黨的先進性的坐標[4],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應聘請他們做高校黨校黨性教育的兼職教師,或者在黨校教學計劃中安排觀看有關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的資料片,使受教育者在先進人物、優秀黨員的事跡中感悟黨性的真諦和魅力,增強對黨的認同,從而激勵他們在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處處以優秀共產黨員為榜樣,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克服缺點錯誤,永葆黨員的先進性。 十、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 現代科學技術在大眾傳媒中廣泛運用,信息傳播的范圍、速度與效果都有擴大和提高。這給包括大學生黨員在內的青年學生的思想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影響。要創建專門網站,搶占網絡陣地,利用黨建網站唱響網上紅色主旋律;要樹立時代意識,培養創新精神,結合大學生的專業特點,多舉行研討、辯論活動,努力培養大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創新意識;要樹立科技意識,增加科學含量,學生黨員的教育可以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來做,可以把社會主義主旋律、集體主義價值觀、愛國主義的主題等這些隱含在歷史文化知識和現代科技信息之中的內容,用多媒體技術來演繹,從而化抽象為具體,提高黨性教育前瞻性和時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