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Seminar教學法在醫學繼續教育課醫療糾紛案例教學中的應用

胡海濤

【關鍵詞】 Seminar教學法

目前的醫學繼續教育課程傳統的“傳授——接受”單向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存在一定不足。它過于注重細節,沒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先進手段。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教學模式相對落后,理論知識過于理想化,學員們對實際中遇到的問題常常無從下手,與創新能力培養的要求相脫節。這一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人才培養的需要。

傳統的教學中,課程是孤立起來學習的,不能綜合運用。實際上課程之間是有著內在的聯系。當前的人才培養應該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來組織系統化教學,建立課與課之間的有機聯系,使醫學繼續教育形成一個整體。

醫療糾紛案例涉及醫學各科知識和法律知識,利用醫療糾紛案例Seminar(意譯討論課)教學法[1],使來自各醫療機構的學員更好地掌握和運用上述知識,培養其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出醫德高、醫術強、高質量的醫學人才,減少和防范醫療糾紛的發生。

1Seminar教學法的模式

1737年,德國著名學者格斯納(J.M. GESNER)在德國哥延根大學創辦哲學Seminar,從而把Seminar引入到大學中。近代德國大學的Seminar對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希臘、荷蘭、比利時、俄國、丹麥等國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逐漸成為普遍采用的教學形式之一。Seminar被認為是西方教育的精華,是目前歐美大學的一種主流教學方式[2]。近年來,隨著教育制度不斷的改革,國內學者也開始注重Seminar教學方法的引入。這種方法受一些研究型大學青睞,如中國科技大學就對這種方法十分推崇,也得出一些相關方面的經驗。國內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幾點:注重引入Seminar這種教學方法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與做法;對Seminar教學方法進行實際操作訓練,選擇典型課程進行實驗;不同專業Seminar教學方法與模式進行討論。

Seminar是學員為研究某一問題而與教師、專家共同討論的一種交互式教學路徑。“其核心是充分挖掘課程參與者(學員和教師兩個方面)的學習潛能,最大限度地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認識互動,從而深化對某一主題的認識,實現學術交流的最佳效果,真正達到學有所獲、教學相長,日學日進的教育目的”[3] 。

Seminar的基本結構[3]:包括① 主持人介紹(1~2min),概要地介紹主題所涉及的基本問題,并不做任何界定與評價,接著介紹報告人;② 主題報告宣講(25 min),由報告人進行專題發言;③ 回應人發言(10 min),回應人針對報告人的發言,進行補充,批評、商榷等多種形式的評述;④ 限時辯論與交流(15 min);在這一部分,圍繞交流主題,針對報告人和回應人的發言,學員可以向報告人或回應人提問,報告人或回應人也可以進行解釋、補充甚至反批評;⑤ 總結與點評(3~5 min)。由主持人進行專題點評,簡短地總結當天的討論。

Seminar教學法是以教師和學員為共同的教學主體,就某些共同關心的問題即“關注點”,讓學員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通過獨立思考,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進行討論。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它具有鮮明的特點:①互動性;②民主性;③激勵性;④ 學術性。

2醫療糾紛案例Seminar教學法應用實例

在醫學科學知識日新月異的今天,在醫患糾紛越來越受人們重視的當今社會,參加各種專題的學習班是醫務工作者進行繼續教育的有效途徑。在這種學習班里,學員一般都有較豐富的專業知識,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處理問題的經驗。現階段,國內對Seminar教學法的研究和應用大都集中在部分專業,如外語、理學、管理學等。在醫學類課程中引入這一方法進行教學的研究與應用較少。為此,我們在醫學繼續教育課中對Seminar教學法進行了初步嘗試。現將Seminar教學法在醫學繼續教育課醫療糾紛案例教學中的應用舉例如下:

2.1主持人介紹(2~5 min)。主持人即任課教師宣布本次課的討論主題(如手術并發癥是否屬于醫療事故),并概要地簡述所涉主題的基本內容(醫療事故的構成要件及相關知識),但不事先作任何評價與定論。此外,對被邀請的主題報告人作簡單介紹。

2.2主題報告(35 min)。此次被邀請作主題報告的學員是某醫療機構外科醫師,具有較為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實踐經驗,有較強的表達能力。他將事先準備好的某一醫療糾紛案例(如甲狀腺腺瘤的次全切除手術,因并發喉返神經損傷導致聲音嘶啞引起的醫療糾紛),通過多媒體向各位學員詳細介紹該醫療糾紛案的案情、醫療經過、糾紛焦點、鑒定意見,并發表自己對該醫療糾紛案件的觀點、意見。

2.3點評人即任課教師評論(10 min)。點評人針對主題報告者的發言,結合相關衛生法律、法規知識,進行補充、批評、商榷等多種形式的評述。通過任課教師的思想點撥、要領歸納、觀點評論使學員對該醫療糾紛案例有了更加全面的認知和了解,對手術并發癥是否該定性為醫療事故有了正確的理解和界定。

2.4參與者(所有學員)的提問與辯論(35 min)。圍繞主題報告,針對報告人和點評人的發言,學員可以向報告人或點評人提問,可以對“手術并發癥是否屬于醫療事故”這一報告命題闡述自己的不同觀點,可以對報告人和點評人的發言提出批評意見,或對相對立的命題進行辯論,報告人也可以進行解釋、補充甚至反批評。從實際情況來看,因各位學員均來自臨床一線的工作崗位,既有醫學各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實際臨床工作經驗,又有因缺乏法律知識深受醫療糾紛干擾、困惑。所以提問踴躍、爭先恐后,報告人有問必答、有條不紊。學員與報告人之間、學員與學員之間有時觀點針鋒相對、論辯精彩激烈;有時思維發散、“離題萬里”。但通過這一階段,學員從多側面、多角度對該主題進行了細分、剖析和推演,加深對“手術并發癥是否屬于醫療事故”這報告命題的理解,充分展示了學員們平時積累的醫學知識和敢想敢說的思辯才智。

2.5主持人總結(3~5 min)。由任課教師擔任的主持人就報告人、提問人的發言與討論作簡要評價,對該醫療糾紛案例進行全面總結,同時對并發癥、醫療過失行為、患者損害后果、因果關系等概念重新作簡要陳述,從而使學員對相關衛生法律、法規,對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增加了認識,以達到減少和防范醫療糾紛的目的。

3Seminar課程教學的體會

3.1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在整個Seminar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學科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還要具有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為了確保Seminar教學過程的有序進行,教師必須在課前精心設計研討主題,認真做好知識儲備,對學員進行動員、督促和指導工作。在課堂研討過程中,應避免出現怯場、冷場、偏離主題、繞開難點、陷入僵局等情況,作為Seminar教學的課堂組織者,必須對整個研討過程實行有效的控制,應以高超的調控藝術,隨時糾偏入軌,努力把學員的思維、興奮點引導到研討的主題上來,要盡可能廣泛地組織學員參與研討。最后應對研討主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帶有共識的正確結論。

3.2培養學員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員,通過自己去找資料、收集和整理資料,組織討論等等,逐步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學員在爭論或討論中,運用辯證的臨床思維方法,去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從現象到實質,從片面到全面,從膚淺到深入。為不同臨床學科學員提供了科際互動的場域,這種跨臨床學科的交流和溝通,促進了學員之間相互取長補短,學習熱情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潛力得到了最大的發揮,極大地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程的進行中常常看到學員爭論問題的固執和解決問題后的喜悅。實現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的教育最終目標。

3.3提出的Seminar課程的內容必須恰當。首先,因為醫學繼續教育的學員來自不同的臨床專業和不同的臨床崗位。所以,所選課程的內容應覆蓋全體學員的知識領域,如涉及各個臨床學科的醫療糾紛案例,抗生素的臨床合理使用,合理膳食的營養與臨床等。使Seminar課程與小型研究、模擬研究相結合,以免過虛,一定要落在實處。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要點:一是緊扣教學內容,不能偏離教學內容去尋找、設計研討題目;二是難易程度適宜,過難或過易都不利于研討的深入;三是抓住難點、疑點和熱點問題,激發學員開展廣泛深入、多維度探索的興趣的與熱情。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