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適應遠程教育的幾點思考
未知
摘要:遠程教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因其開放化、個性化的特點,已受到人們越來越普遍的歡迎。編寫一部適合于遠程教育的教材,教師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轉換,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無疑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學生本身思維的成熟和知識積累才是根本所在。學生要適應遠程教育,必須更新觀念,形成終身學習的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結合自己的知識實際選擇好課程,以及改進學習方法。
關鍵詞:遠程教育;教材;教師;學生;適應
隨著信息科技的日新月異,世界政治、經濟乃至整個社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教育領域,傳統課堂教學已不再是教育唯一的模式,而遠程教育因其開放化、個性化的特點而受到人們越來越普遍的歡迎。如何使學生更好地適應這一新型的教育模式,是本文探討的主旨。
一、遠程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區別
遠程教育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處于時空上的“準永久分離狀態”、主辦學校通過向學生提供個別化學習教材來完成教學的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它起源于19世紀中葉的函授教育,至20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廣播、電視、錄音、錄像技術的發展和普及,郵政和廣播電視成為遠程教育的兩種主要方式,并形成一定規模。進入90年代,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取得飛速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更加完善,遠程教育步入優化教學資源和教學過程、建立虛擬教學環境、實現交互學習的新階段。與傳統教育相比,遠程教育意味著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教育資源等方面的開放。
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遠程教育與千百年延續下來的傳統教育最大的區別是學習方式的改變和師生所處位置的轉換。
首先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傳統教育一般是課堂教學,時間相對固定,教師在教學中占主導位置。在遠程教育中,教師的講授時間大大縮短,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而學生完成這一任務時,教師一般不直接參與,只是通過文字資料、音響材料、電話甚至網絡向學生提供學習支持。學生也可以以小組形式協作學習,進行多種形式的研討和交流,并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督促和自我檢查。由于教師參與程度比較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會碰到或多或少的困難,只有克服困難,才能實現學習目標。遠程教育打破時空界限,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使學生能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和決定自己的學習環境、學習節奏,進行自主學習。
其次是在教學活動中師生所處的位置不同。傳統教育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教育、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教師根據自身對理論知識的實踐、研究,把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支配的位置,教師的觀點直接影響學生,這就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一定局限。遠程教育則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學生是一種半獨立的學習狀態,處于主動地位。在一般情況下,學生具有相當大的學習自由度,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支配時間,自主把握難點、重點,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教師通常不直接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僅為學生提供支持性的教學服務。由此可見,從傳統教育到遠程教育,師生之間的核心地位發生了質的變化,教師從主導者轉變為輔助者,而學生則從被支配的位置轉換到核心位置。
二、學生要適應遠程教育
首先,要編寫好遠程教育的教材。教材的改革是使學生適應新型的自主學習模式的基礎。教材應擯棄以往單純抽象的理論介紹和晦澀的語言羅列,盡量做到直觀、生動、深入淺出,并加強知識縱向和橫向的聯系。因為學生在遠程教育中主要處于自我摸索的學習狀態,直觀、生動,并且貼近生活的教材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消化和掌握知識。而傳統理論性較強的教材,無疑將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比如,國外一些公開大學的教材,非常注重實例分析,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普通事例的列舉和分析,提高學生的理解課本以及相關理論的效率。而在每一頁內容的旁邊附備注欄,對如何學習該頁上面的內容加以說明;或看錄像、影碟、聽錄音,或查看輔導資料,有的地方甚至注明與它相關的理論和實例所在的具體的頁碼。教材編排得具體、細致,由此可見。采用這樣的教材,既能使學生單一的課本學習形式多樣化,又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并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綜合理解和運用。同時,在教材中每個章節或單元備有自我測試系統,以便學生及時檢測學習情況,做出調整。另一方面,自測系統在某種意義上對學生是一種激勵機制,能進一步促進學習。因此,一套適合遠程教育的教材,是使學生適應遠程教育的首要條件。
其次,教師要把握好自己在遠程教育中的角色轉換,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在遠程教育中,教師的知識結構的不斷完善,對于讓學生適應新的學習模式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不僅在觀念上要明確意識到自身在教學中的角色轉換,同時還要加強知識結構的建設。在遠程教育中,教師大大減少面授時間,不再直接控制學生學習的方向、節奏,從原來教學關系中的主導位置轉為輔導位置。教師本身要適應這樣的角色轉換,并且理解由此帶來的工作重點的轉移,那就是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務。而這些服務恰恰是教師原來所不熟悉或不擅長的。因此需要不斷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教師除了不斷提升傳統業務能力以外,還必須學習并熟練運用遠程教育本身所必具的多媒體技術,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適應遠程教育的需要。
最后,學生心理思維的成熟和知識積累,是學生能否適應遠程教育的根本所在。在接受遠程教育時,學生必須清晰地認識到這是一種主動的學習方式,它有別于傳統的被動學習。學生在多年的學習過程中,大多數人形成了被動的學習習慣,即老師教什么,他們就學什么。這種學習形式拘泥于死記硬背、不求甚解,更談不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了。而自主學習的過程,學生必須不斷激發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主宰自己的學習。因此,學生要在思想上明確意識到這一變化,并逐步掌握如何控制好學習節奏的方法。自主學習具有前瞻和獨立的特征。傳統教學是先教后學,學生的學習只是在很大程度上對教師的教學內容進行簡單復制,前瞻的學習則是學生對知識進行自我建構的過程,即學生運用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同化和順應新知識的活動。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Jean Piaget)認為,新知識只有通過學生頭腦里原有的認知結構進行加工改造,才能被真正認識和掌握。前瞻性的學習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加工的認識過程。學生在形成前瞻性學習的觀念之后,其自學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自主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學生是否形成前瞻的學習觀念、具備獨立學習的能力將影響他們能否適應遠程教育的需要。
三、對學生適應遠程教育的幾點建議
在觀念上,學生應培養終身學習的觀念,全面掌握知識,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要,選擇適當的課程。
首先,學生要形成終身學習的觀念,明確學習目的。古人云:“學無止境。”今人亦云:“活到老,學到老。”法國著名的成人教育學家保羅·朗格讓(Lenerand.P)曾指出:“終身教育不僅是傳統教育的簡單延續。從生存的重要意義出發,終身教育包括大量新型的適應個體存在所必需的新的方式。”在市場經濟機制下,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優勝劣汰是社會競爭的必然結果。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社會計算機化、網絡化,勞動者知識老化已成為越來越突出的問題,僅僅依靠在學校期間學習的知識已不能滿足實際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為了適應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需要,學生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形成終身受教育的觀念。
其次,學生除了明確目的之外,還要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學生應追求掌握知識,重視知識的吸收,避免應試學習。過去,有一些學生只是為了拿文憑,態度不端正,缺乏學習熱情,馬虎應付,但求通過考試。如果抱著這樣的想法,學生難以適應遠程教育。遠程教育的學習模式要求學生能自覺自主地學習。因此,學生除了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外,還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力求真正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此外,學生還應結合自己的知識的實際情況選擇課程。由于在遠程教育中,學生主要以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只是提供輔助支持,因此,一般情況下,學生應選讀與自己知識結構相關的課程,避免憑一時的喜好或盲目跟隨市場導向,選擇一些與自己知識結構關系不大或完全無關的課程。如某成人高校學習計算機專業遠程教育課程的學生中,有不少是文科畢業生,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因社會上正掀起計算機熱而報考了計算機專業。結果是一個學期還沒有結束,即有近40%的學生要求退學,其原因多是他們沒有該專業基礎,無法繼續學習。毫無基礎地進行自主學習無疑給很多學習者帶來許多困難。因此,學生應充分了解遠程教育的學習模式,以及充分估計這種模式中潛在的困難,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專業。
在學習方法上,學生應制定具體的學習目標和詳細的學習計劃,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建立知識架構,培養推理、歸納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學生要制定具體的學習目標和詳細的學習計劃。為了適應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更好地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可以制定個人學習目標,目標應具體,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在此基礎上,制定階段學習計劃,并嚴格按計劃進行學習。
其次,學生應學習如何建立知識架構。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總結課程的基本架構,然后引領學生從宏觀的角度俯視整體結構。因此,學生在學習一門課程之前,已經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課程的結構有了大致的了解。而在遠程教育中,學生大部分時間處于自主學習的狀態,在缺少引路人的情況下,很可能一下子不知從何入手。所以,學生在開始學習一門課程之前,最好先看目錄,了解綱要和章節構成,為以后的學習作入門準備。
再次,學生要培養推理、歸納的能力。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經常使用演繹法,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在遠程教育中,學生的歸納能力則顯得尤其重要。學生如何系統地把自學的內容總結歸納,是學生自學能力強弱的體現,它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如何才能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確實是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需要不斷摸索的重要課題。
最后,學生要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內容,并以教師的指導為基礎,先易后難,刻苦鉆研,正確對待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同時,還要學會利用教學資源、設備、圖書館等條件進行自學,學會利用計算機、電話等手段與教師溝通和進行咨詢,以自己的知識、經驗為基礎,掌握新的知識和新的技能。
四、結語
要使一向習慣于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的學生適應于近年來出現的新興的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遠程教育模式,編寫一部適合于遠程教育的教材、教師把握好自己在教學中角色的轉換、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無疑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學生本身思維的成熟和知識積累才是根本所在。學生要適應遠程教育,必須更新觀念,形成終身學習的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結合自己的知識實際選擇好課程,以及改進學習方法。
[1]保羅·朗格讓終身教育論[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
[2]黎清林電大多媒體教學過程優化結構的探討[J].智力開發1990(6).
[3]陳祖福.面向21世紀的中國高等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1996(5).
[4]丁興富.遠程教育的哲學理論[J],中國遠程教育,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