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江艷燕
【關鍵詞】 帕金森病 健康教育
帕金森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老年人錐體外系統疾病,又稱震顫麻痹。該病起病緩慢,逐漸加重。臨床上主要以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異常為主要癥狀。臨床表現:患者活動困難和活動緩慢,語音單調、低沉,進食飲水嗆咳;體位不穩、行走時步距縮短、彎曲體態,常見碎步前沖,晚期時姿態反射進一步失常,容易傾倒,也可有精神癥狀,如抑郁和癡呆、心理障礙等。因此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指導顯得更加重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近幾年收治的帕金森患者10例,均為男性,年齡68~85歲,住院260天~2年。
1.2 方法
1.2.1 口頭講解 針對病情,講解疾病的過程、癥狀、治療方法等。
1.2.2 示教模仿 由護士進行功能鍛煉的示范動作演示,讓患者反復模仿練習直到掌握。
1.2.3 文字圖冊閱讀 將帕金森知識、合理用藥知識、放松情緒方法、功能鍛煉知識等制成宣傳卡片,發給患者或家屬仔細閱讀,護士給予必要的解釋。
2 健康教育的內容
2.1 宣傳帕金森病 護理人員在接觸患者及家屬,進行治療、護理時、宣傳帕金森病的危險因素,康復鍛煉和藥物治療的有關知識,以取得患者以及家屬的配合[1]。
2.2 用藥指導 帕金森患者患病后需要長期配合藥物治療,向患者和家屬講解各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和副作用,要求患者按時服藥,注意服藥的效果及副作用,以利于及時調整藥物的劑量和種類,不得私自停藥或改變藥量。指導患者在服美多巴和息寧時,在攝入肉類之前30~60 min服用,以保證藥物在食物干擾前以被迅速吸收。出現惡心、嘔吐、低血壓、心律失常不良反應時應及時告知醫生處理。
2.3 功能鍛煉 (1)平衡訓練:雙足分開25~30 cm 向左右前后移動重心,保持平衡,軀干和骨盆左右旋轉,并使上肢隨之進行大幅度擺動,此鍛煉對平衡姿勢,緩解肌張力有良好的作用[2]。(2)步態訓練:患者雙眼直視前方,身體直立,起步時足尖要盡量抬高,先足跟著地,再足尖著地,跨步要盡量慢而大,同時兩上肢做前后擺動。(3)手部鍛煉:經常伸直掌指關節,展平手掌,將手掌放在桌面上,盡量使手掌接觸桌面,反復練習手指分開和合攏的動作。(4)語言訓練:堅持練習舌頭重復地伸出和縮回,快速地左右移動,并沿口唇環行盡快地運動舌尖,重復數次,反復地做張嘴閉嘴動作。鼓勵患者堅持進行大聲朗讀和唱歌練習,可以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改善說話底氣不足的感覺。(5)面部動作鍛煉:帕金森患者面部肌肉僵硬,導致面部表情呆板,可以做皺眉動作,盡量皺眉,然后用力展眉。也可以做鼓腮鍛煉,反復做露齒和吹口哨動作,或者對著鏡子,做微笑、大笑等動作。(6)其他:如呼吸和身體放松鍛煉,每晚用熱水燙腳15~20 min等。晚期臥床患者做被動肢體活動和肌肉、關節按摩。
2.4 生活護理 鼓勵患者多做主動運動,保持規律的生活及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緊張和勞累,注意保暖防止受涼,加強安全防護。患者病情較重影響生活自理時,應協助完成日常生活,保持個人衛生、皮膚清潔。
2.5 飲食指導 帕金森患者飲食宜給予低脂,富含高纖維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避免高蛋白飲食,因其可影響左旋多巴藥物的療效,注意避免高蛋白飲食與抗帕金森病藥同時服用。但患者有發熱、褥瘡等情況,可適當增加蛋白質的供給量,增強機體抵抗力,保證高營養的飲食攝入,保持大便通暢。對于吞咽困難者,注意避免誤吸,進食時取半坐位或側臥位,進食少渣食物,緩慢進食,必要時鼻飼流質食物。
2.6 心理護理 教會患者情緒放松的方法和心理調適的技巧,保持愉快心情,請家屬給予心理支持,營造溫暖,安全的家庭及社區環境。護理患者時多與患者接觸,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對醫護人員產生信任。隨時給患者講解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消除其焦慮心理。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做好長期治療的準備,盡最大限度滿足患者心理上的需要。
2.7 并發癥的預防 長期臥床的患者定時翻身、叩背,被動活動肢體,做好皮膚和口腔護理,預防褥瘡及吸入性肺炎或墜積性肺炎的發生。根據氣候、季節及時增減衣物,預防感冒。
3 小結
帕金森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通過評估患者,給予系統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健康知識和自我保健技能,更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自愿采取有利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從而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同時,健康教育加大了護患者之間的親和力,護理人員自身素質也得到相應提高。
2 張媛園,靳忠良.帕金森病人的健康教育.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7,10(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