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老年醫療保健新天地――談老年網絡教育
王旭
【關鍵詞】 老年;保健教育;互聯網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期望壽命不斷延長,老齡化現象越來越明顯。中國是世界上擁有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問題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如何通過生命科學的探索,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老年人應該保持體格健康、心理健康及提高生活質量,是從事老年醫學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
1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平均壽命延長,老年人口數量在逐步增加。1982年,維也納世界人口老齡問題大會規定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10%以上;或是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7%以上的國家或地區稱為“老年型”國家或地區。目前,全世界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近6億,預計到2050年將增加到20億。有關預測表明,1950~2025年跨世紀的75年中,世界老年人口以年均2.4%的速度遞增。而我國從1990年以后以年均3%的速度遞增。至1999年10月,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近1.3億,占世界老年人口總數的20%以上。預計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2.3億,占總人口的15.6%;2025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8億,占總人口的18.4%;2050年將達4.1億左右,占總人口的25.0%以上,即每4個人中就有1個老年人[1]。因此,我國人口的老齡化具有速度快、絕對數量大以及是在經濟不太發達的條件下進入老年型社會等鮮明特點。老年人已經成為一個特殊的龐大群體。在這種情況下,借鑒世界上一些福利型國家和地區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國情,開展和加強社區養老助老服務,滿足老年群體的多方面需求,逐步建立適應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務、文化體育活動、疾病護理與康復等服務設施和網點,已經成為當務之急[2]。
2 我國老年醫療保健的重點
隨著中國逐漸進入老年社會,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危害日趨嚴重,原有的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保健體系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衛生改革的深入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正越來越顯示出它在城市醫療服務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成為我國老年醫療保健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國已有11萬余名醫師、近8萬名護士和數萬名其他衛生技術人員從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各地對社區醫生、護士等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培訓,近作者單位: 210029 江蘇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8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62%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參加了全科醫師崗位培訓,65%的中心和47%的站參加了社區護士崗位培訓。全國已有2000多名社區的醫師通過了衛生部和人事部舉行的考試,取得全科主治醫師技術資格[3]。雖然社區衛生服務在不斷完善與發展,但還是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的需要。政府和社區也在進一步建立和健全一些利于老年人的健康服務和保健機構,如老年樂園、托老所、敬老院、老年精神衛生中心、老年健康大學等。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務,應成為社區服務以及街道居季工作的重心[4]。因此,要注重老年慢性病知識教育,加強社區老年人常見病防治知識的普及,采取各種方法幫助老年人了解他們自己的健康狀況,并做好自己的選擇,以改善他們的健康,而不是強迫他們改變他們的某種行為[5],從而進行有效預防,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以促進老年群體的整體健康。
3 我國老年網絡教育的現狀
互聯網對于大眾已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電腦等一系列處理現代信息的工具已經進入了尋常百姓家庭。盡管如此,互聯網的應用卻并不普及。據相關統計,目前我國2600余萬網民主要為集中在城鎮和城市中的18~30歲左右的人群,50歲以上的上網者約有100萬,僅占總網民數的3.9%,而歐美等發達國家50歲以上的上網者剛接近上網總數的50%,這是一個現實的差距,也反映了我國老年網絡教育的匱乏。今天的社會是信息社會,為了促進生產、科研,加強交流,我們必須要了解如何應用互聯網,老年人也不應例外。然而在此之前的中國老年人群卻遠離網絡世界,甚至拒絕接受網絡,這是不可想象的。在社會調查中僅有5%的年近古稀的老年人會應用互聯網,并以此作為工具來查詢資料,閱讀報刊,瀏覽新聞。這種現象與科技的進步,國家的發展很不相符。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在社會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許多老年人依然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應該度過一個幸福、美滿、健康、充實的晚年,同時也要跟上社會前進的步伐,不被時代所遺棄。發展、推動社會文明進步是全社會每一位公民的責任。
4 老年網絡保健教育的前景
老年人最關心的是晚年的生活和身體。為了身體的健康,他們通過各種途徑了解醫療保健知識,例如讀書、看報、聽廣播等。然而由于相關知識眾多,精力有限,常常無法完整獲得。這時網絡就突顯了它的優勢。網絡可以跨越時間、跨越空間,并在第一時間內獲得最新信息,以達到未病先防;可以在家中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各地的醫療資訊;可以不用翻書、查報、聽廣播就能掌握最多最全的保健信息;當發現一些不明癥狀時,可以用網絡來解決疑惑;當需要一些簡便易行的偏方驗方時,不用踏遍千山萬水尋找;在沒有條件去醫院時,也可以利用網絡與名醫面對面交流、診治,甚至可以超越國界咨詢國外專家等。網絡帶來的不僅僅是方便、快捷,更是健康。這種新的生活方式不但適合年輕人,同樣適合老年人。目前雖然我國老年群體逐漸壯大,但低齡老年人卻是主流。與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老人截然不同,當代老年群體思想開放、積極進取、充滿活力,喜歡接受新鮮事物,是一個歡樂的健康的群體。這樣的一個老年群體,對新知識的追求是不可估量的,他們的人生價值是不平凡的,他們的能量是巨大的,潛力是無限的。正是因為如此,今天的老年人才會渴求新知識的填充,不僅注重自身的身體健康,還注重思想的健康,他們需要高科技、信賴高科技,并期待將來。由此可見,網絡保健教育的普及有廣泛的基礎和良好的前景。
5 家庭與社會的支持
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子女雖然不再與老年同住,但仍然是老年人最主要、最有希望的依托。子女要繼承和發揚尊老、愛老、養老的傳統美德,加強與父母的聯系,不僅在物質上,還要在精神上多關心、多照顧老人。關注老年人思想和健康,了解他們的需求,是至關重要的。不僅要照顧好老年人的身體,更要鼓勵老年人學會上網尋找健康。家庭與子女要幫助老年人接受網絡,輔導老年人健康地應用網絡,國家和社會要逐步開設可供老年人學習的網絡課程。只有社會和家庭給予老年人更多的支持與關愛,才能讓網絡信息教育走進千家萬戶,走近老年人的身邊,為之服務。相信通過共同的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健康、向上的現代老齡化社會。相信更多老年人會與時俱進,運用網絡、學習知識,使遠程開放教育與老年保健防病相結合,度過幸福、健康、安泰的晚年。
【
1 鄔滄萍.提高對老年人生活質量的科學認識.人口研究,2002,26(5):1.
2 徐守勤.社區養老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社區醫學雜志,2005,3(8):33.
3 周亞夫,丁曉芳.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的瓶頸.中國校醫,2004,12(18):577.
4 張衛東.上海老年人的心理狀況及精神文化生活.中國老年學雜志,2002,22(1):85.
5 孫桐.健康教育的職能定位與工作思路.山東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2004,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