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的體會
張蕊林 馬麗珍
【關鍵詞】 ,社區;老年;高血壓病;健康教育,,,
摘要 目的:通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高血壓防治知識。方法:對72例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主要包括①隨機性教育;②座談式教育;③書面教育;④小講座;⑤黑板報。健康教育的內容:①高血壓的基本常識;②飲食指導;③服藥指導;④運動指導;⑤心理指導等。結果:接受健康教育的絕大多數患者基本掌握了遵醫行為。結論:對社區老年高血壓病患者進行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是治療高血壓病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 社區;老年;高血壓病;健康教育
高血壓全球患病率逐年提高,是全球范圍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有資料顯示,全世界患病總人數達6億之多[1],中國高血壓聯盟統計全國目前約有1億以上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是腦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原因[2]。它是多種危險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這些危險因素中,除年齡、性別、遺傳因素外,其他主要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因此是可以改變的,只要能控制或削弱這些因素,就可以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健康教育是控制和削弱這些因素的基礎,我們社區于2004年5月~2006年5月對72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對高血壓病的認識和了解,較好地控制了這些危險因素。
1 臨床資料
本組72例,均為2004年5月~2006年5月間,東街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男60例,女12例,年齡65歲~82歲,平均68歲。其中高血壓病Ⅰ級15例,Ⅱ級43例,Ⅲ級14例,神志清楚,能較好地交流。
2 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內容
2.1 方法①隨機性教育:即定時給患者灌輸相關知識,在給患者進行治療、護理或交談時均可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告知患者抗高血壓藥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項。②座談式教育:即與患者個別談心,耐心解答患者的提問,針對個別病例給予個別指導。③書面教育:給患者及家屬提供相關的資料。④舉行小講座:分期介紹相關知識,每次講座時間約15 min左右。⑤利用黑板報進行健康教育。
2.2 內容
2.2.1 高血壓病的基本常識:①規范測量血壓的方法:患者至少休息5 min,取坐位,測量右上臂,使肘部、血壓表在同一水平上,測量時快速充氣,慢慢放氣(2 mmHg/s~6 mmHg/s)。間隔2 min,再測量1次,取平均值。②高血壓的分級及危險度分層。③高血壓患者降壓目標值<140 mmHg/90 mmHg,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目標值<130mmHg/85 mmHg。
2.2.2 飲食指導:高血壓病患者以低脂、低鹽的清淡飲食為主,忌暴飲暴食。老年人味覺功能減退,喜食含鈉高的食物,而老年人腎臟排鈉能力降低,因此老年高血壓患者尤其要注意飲食。輕中度高血壓患者每日攝鹽量應控制在4 g~6 g。經常改變烹調方法,適當增加糖、醋、麻辣等不含鹽的調料,逐步減少食鹽調料;同時多食新鮮蔬菜、忌鹽腌食品。提倡多食含鉀多的蔬菜,如油菜、菠菜、芥菜、香菜、木耳、香菇等。另外,補鈣也有降壓作用。含鈣豐富的食品除綠葉蔬菜外,還有豆制品和牛奶。
2.2.3 服藥指導:老年人藥物代謝清除率低,應高度重視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時用藥劑量宜小,一般在常規量的1/2~1/3左右,以免造成藥物蓄積或毒副反應;老年高血壓患者多有全身動脈硬化,切忌血壓驟降或大幅波動,避免因血壓降得過低導致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老年人記憶力減退,容易忘記按時吃藥,應盡量選擇長效藥物,堅持觀察血壓變化,使血壓維持在理想狀態。高血壓病往往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藥,很多患者一旦達到正常標準就停止吃藥,這是十分錯誤的。患者及家屬可自備血壓計,學會正確地測量血壓,堅持每日早、晚各量1次。如果在服藥過程中降壓效果不佳,原則上應小劑量少次數開始加服一種藥物,直至血壓恢復正常或與醫生聯系,調整治療方案;如服藥過程中血壓下降過快,同時伴有頭暈等腦部缺血癥狀時,應積極尋找原因。因服藥引起的,應暫停或部分停藥,同時觀察血壓及病情變化;因精神刺激、運動量大等因素引起的,應盡快解除這些不利因素。
2.2.4 運動指導:經常堅持運動或體力活動可引起周圍血管擴張,增加鈉的排出,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血脂,有助于降壓。老年高血壓患者應根據所能承受的運動量進行適當的運動,如散步、做健身操、慢跑步等。運動持續時間初始為10 min~15 min,一般為30 min~45 min,每次運動應分適應性運動、心肺耐力訓練和松弛活動三個階段。運動頻率應每周不少于3次,每兩周運動時間不超過2 d。運動應循序漸進,先從輕度開始,逐漸增加運動量,運動后應無明顯不適感。如運動中出現心慌、胸悶等,應立即停止運動。還可學習打太極拳練氣功等我國傳統的保健運動。通過調節身心,達到心靜、氣和、體松,發揮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作用,控制血壓。
2.2.5 心理指導:老年人由于退休在家,年老體弱,容易產生“無用”感,加重悲觀情緒,而任何的不良心理刺激,均可使交感神經興奮,血管中兒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質增加,而引起全身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甚至引起腦出血。故老年高血壓患者應注意控制情緒,消除引起血壓波動的因素,如焦慮、生氣。做到性情開朗,情緒穩定,避免大喜或盛怒。我們作為醫務人員、患者及家屬都應經常關心病人,及時給予生活上的幫助、指導,創造與建立適合老年人的環境和作息制度,讓患者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消除不良情緒。
2.2.6 其他指導:①注意勞逸結合:老年高血壓患者,一般體質較弱,抗病能力差,應重視科學地安排生活,做到勞逸結合,防止因娛樂、勞動或外出等過度勞累而加重病情。②防止大便干結:大便秘結時要憋氣使勁,會使血壓急劇升高,應盡量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用開塞露等藥物通便,最好使用坐式便器。③盡量避免煙酒。④定期健康檢查。
3 結果
(見表1)
表1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的比較(略)
* 指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降至正常范圍;以上各項內容健康教育前后比較P值均<0.001
4 討論
高血壓是一種終身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對疾病的認識和態度與其預后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本組72例老年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前,普遍存在著相關知識缺乏、對非藥物治療認識不足的問題。從表1可以看出,通過健康教育,絕大多數患者均意識到非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并能堅持規律服藥。因此,利用一切機會,采取多種形式向患者及家屬灌輸相關知識,并積極調動家屬參與、配合,是治療高血壓病十分重要的環節。隨著時間的延長,這種健康教育的模式必將產生良好的疾病預防效果與治療效果[3]。
[1] 任樹生.更新高血壓防治觀念,強化綜合防治意識.中國慢性疾病預防與控制,1999,7(5):193.
[2] 程學銘.高血壓、腦卒中的社區人群防治.中國慢性疾病預防與控制,1996,4(2):91.
[3] Muntoni S,Stabilini M.Results of a five-year community-based programme for cardo-vasculardisease prevention:the ATS-Sardegna Campaign.Eur J Epidenmiol,1999,1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