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不良的社區老年患者強化教育的實施
謝鴻 成翠珍 陳冬梅
【摘要】 目的:評價血糖控制不良的社區老年患者強化教育的實施效果。方法:將156例血糖控制不良的社區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8例),兩組均按常規方法予以降糖治療和護理。觀察組進行了為期10個月持續不斷的強化教育與指導。比較兩組患者強化教育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lc的變化。結果:兩組患者上述代謝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通過強化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可促進血糖的良好控制。
【關鍵詞】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教育;效果評價
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問題[1]。長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系統功能缺陷及衰竭,重癥或應激時可發生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急性代謝紊亂而危及生命。因此,長期的、穩定的、持續性的、嚴格的控制血糖,預防和減慢并發癥的發生發展,降低其致殘致死率,成為防治糖尿病的核心目標[2]。而且要求血糖控制越嚴越好,使血糖盡早達到正常[3]。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和自我管理水平對血糖的控制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對患者的健康指導非常重要。但大部分老年人記憶力和認知能力不同程度下降,給健康指導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我們通過強化教育,使患者最終掌握相關知識,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促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現將實施的方法及效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2004年3月至2006年6月在我科住過院的糖尿病患者156例,均符合1997年ADA的糖尿病診斷標準[4]。其中男性99例,女性57例,平均年齡(71.7±8.24)歲,糖尿病病史3 a~21 a。入選條件:年齡≥60歲;出院時空腹血糖≥7.9 mmol/L;文化程度小學以上;神志清楚,四肢活動無明顯障礙。
1.2 方法
將出院回到社區時血糖仍未得到控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8例,對觀察組給予為期10個月的強化教育,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2.1 向每位患者配發教材
《糖尿病基本知識手冊》、《糖尿病飲食指南手冊》供閱讀;病情自我監測記錄本:包括每日的飲食、運動、血糖、血壓、體重等內容記錄。
1.2.2 教育的實施與資料收集方法
由專職糖尿病教育護士負責,以護理程序為框架對患者從出院回到社區開始為期10個月的個體化教育、指導:采用交談、觀察、傾聽等方式評估患者存在的具體問題,找出血糖控制不良的具體原因,制定個體化飲食、運動計劃、減肥方案,有針對性地實施個體化強化教育、心理與行為指導。具體方法:采用個體化理論知識講解;心理疏導、觀摩和認識食物模型;閱讀《糖尿病基本知識手冊》 、《飲食治療指南》;提問與討論;動員、指導、督促、陪同患者參與運動,組織小組運動等形式;參加小組專題講課、討論與交流;指導自我監測方法、學會記病情監測日記。患者接受個體化強化教育時間:1次/周,1 h/次,持續至第10個月末,教育后評價、反饋教育效果,對未掌握的知識、未改進的行為再次強化教育,直至掌握、改進。強化教育第1天、第10個月末記錄、評價相關代謝指標的變化。
1.3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s表示,所得統計數據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處理。顯著性檢驗采用t檢驗,P<0.0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生化指標的比較,見表1。表1 兩組患者生化指標的比較(略)注:*P<0.01。
觀察組教育前、后對比,上述各項代謝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教育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3.1 強化教育促使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行為、代謝狀況改善明顯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大多為肥胖體型,尤其是腹部肥胖者居多,飲食結構大多數不合理。通過強化教育顯示患者的飲食、運動行為、心理狀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代謝指標有明顯的改善(P均<0.05),說明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通過強化教育、控制飲食、堅持運動、減輕體重等途徑能使大部分代謝指標有明顯改善,取得良好的干預效果。
3.2 對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實施強化教育的作法與體會
3.2.1 加強溝通,增強信心
告知患者長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系統損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長期的、穩定的、持續性的、嚴格的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的核心目標。患者只有通過改變飲食結構,堅持體育鍛煉,配合治療才能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3.2.2 調整飲食結構,制訂個體化飲食治療方案
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多半是肥胖體型或營養狀況較好的糖尿病患者。故該類患者的飲食療法以低糖、低脂、低蛋白、低熱量為好。根據患者身高算出標準體重,根據標準體重、體型及活動強度確定每日所需的總熱量,然后根據患者的生活條件、習俗、飲食喜好等制定出個體化的飲食方案。
3.2.3 加強運動,制訂并落實個體化運動處方
體育運動可促進糖的利用,減輕胰島負擔,使血糖下降。應根據患者年齡、性別、體力、病情及有無并發癥等不同條件制訂個體化的運動方案,循序漸進和長期堅持。我們的指導原則是:病情較輕、無并發癥者采用慢跑、爬樓梯等有氧運動項目;年紀較大者活動量不宜過大,尤其是心、肺功能不良、有糖尿病并發癥者在病情許可情況下,以散步為主,2次/d~3次/d,堅持30 min/次,至少不少于20 min/次,因為運動15 min后機體才開始動員、利用糖原,如運動時間少于20 min降糖效果不明顯。步行以70 m/min~100 m/min的速度進行[5]。強調循序漸進,如不能耐受可減少到50 m/min。運動時脈率為100次/min~160次/min(170-實際年齡)左右,運動后疲勞感于10 min~20 min消失為宜。
由于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缺乏,思想上不重視,對控制飲食、藥物治療、運動、血糖監測等執行不嚴格,致使血糖長期控制不理想。正確合理的健康教育,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認知、態度、行為發生變化,從而提高對自身健康的維護能力,促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其生活質量。而且大多數老年患者記憶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加上合并糖尿病并發癥或其他慢性疾病,治療依從性較低。因此,對該人群更應加強健康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