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形勢下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
施鑫
論文關鍵詞 中等職業教育職業培訓教學模式改革
論文摘 要 中等職業教育應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轉變教育觀念,加強基礎教育,注重職后培訓,改革教學模式,以滿足現代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面對當今社會科技迅猛發展、日新月異的挑戰,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中等職業教育應轉變單純以學科為中心、只重視知識傳授的教育思想以及過分專業化、單一模式化的觀念,在注重素質教育和終身教育等符合現代社會的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按照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總體要求,構建起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新精神,能使學生在全面成長的同時個性得到充分發展,把知識、能力、素質有機結合及綜合提高的開放式、多樣化的中等職業教育模式。
一、加強基礎教育
中等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強調實用性,但如果忽視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片面強調實用性,則不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在科技日益發展、競爭日益激烈的21 世紀,個人素質特別是科學文化素質顯得尤為重要,但這一點在中等職業教育中普遍認識不足。目前在國內的中等職業教育中,重專業教育、輕人文教育的現象較為普遍,基礎文化教育環節十分薄弱,從課程設置中可以看出,數、理、化、語文等基礎文化課程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特別是近幾年來,由于過于強調實踐教學,各專業的實習時間大大增加,而基礎文化課時則一減再減。基礎課程具有系統性,學生在學習基礎文化知識的同時,其思維能力、思維品質及自身素質也會得到提高,這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基礎課程開設的課時不足,將會影響學生的理解、分析、思考及判斷能力,妨礙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
此外,由于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每個中職學生畢業后仍需要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提高,這樣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要求,而這需要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種自主學習能力是信息時代必須具備的基本要求,是保證一個人一生不斷發展的基本能力。但由于基礎知識教育的不足以及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制約,當前中職學生的自學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從受教育者全面、和諧、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出發,中等職業教育應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不僅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技術,還需為學生今后進一步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就要求應切實重視和加強基礎文化課程的教育。
二、注重職后培訓
隨著當今科技的飛速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學生從學校教育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很快就會變得陳舊,如果不及時進行更新,將無法適應社會和工作要求。繼續教育成為現代教育中日益突出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個人的發展歷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應加強對畢業生就業后的培訓。多渠道地建立培訓基地,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可脫產進修,也可在職培訓,時間可長可短。在培訓內容上應注重講求實效,學以致用,根據培訓目的以及不同培訓對象的需要和學習基礎,設計各種“菜單式”課程,在培訓方式上可根據內容及其他因素采取小講座、討論、案例分析、求教與實習等多種形式。另外,要按照人才需求來進行設計、安排課程并組織教學,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學習,并與工作實踐相銜接,使被培訓者能夠結合本職工作,對培訓的目的、意義和內容有正確的理解,并能轉化為工作、學習中的自覺行動。通過大力發展職后培訓,對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理論知識上的再教育、技術上的再提高、能力上的再培養,是加速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有效途徑。 三、改革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片面強調知識傳承,比較單調乏味,教師只是起到知識傳播的作用,沒能起到引導、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的作用,也不太注重學生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難以適應21世紀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很少有人去主動研究與課堂教學相關的資料和書籍,從而導致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為此,我們應廢棄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倡教師創造性地教學,通過采取啟發式、探索式等教學模式,把培養學生創造力放在首位。
教師在知識的傳授方面應重視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理解其產生的基礎以及與其他知識的相互聯系,即應加深面向過程,教師引導學生以面向過程作為學習重心,其中蘊涵著十分豐富的創造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研究方法,必然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產生創造精神,獲得創新能力,從而有效地促進其智力水平和全面素質的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做到因材施教,針對學生間的差別開展多側面、多層次的誘導,對不同的學生施加不同的影響,以滿足不同的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并喚醒他們豐富多彩的個性。教師應善于選擇帶有情緒色彩的教材,善于創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充分有效地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組織形式,避免公式化地表達自己的判斷等。為此,教師應注重教育理論的學習和教學實踐的有效訓練,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創造性教學的水平。
總之,中等職業教育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應遵循教育規律,深入實踐素質教育觀、可持續發展觀、終身教育觀,解放思想,大膽創新,以創新提升實踐,以實踐取得突破,使中等職業教育適應21 世紀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余茂輝,孫勇.國外發達國家中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與啟示[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0,1.
[2]成尚榮.陶行知課程思想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2005,5.
[3]洪燕,中等職業教育產學合作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
[4]劉莉萍,中等職業學校招生難的原因分析及對策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4.
[5]高月寧,市場經濟條件下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思考[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2.
[6]張淮萍,關于中等職業教育中實踐性教學的思考[J].山西科技,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