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職業教育英語教學
徐坤
論文關鍵詞: 職教英語 現狀 實踐體會 因材施教 論文摘要: 分析了職教英語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闡述了職教英語教學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隨著我國與國際交往日益增多,掌握英語這種重要的交際語言顯得日趨重要,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層次的職業教育對英語教學理應有較高的要求。但由于高校不斷擴招,各大專院校的學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專科院校及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生源,出現了許多新情況,這就要求英語教學必須作出相應的改革,以適應這種變化和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多種恰當的方法。 要教好職教英語,教師必須要面向全體學生,經過努力使每一個學生的素質都能得到盡可能的發展。因為每個學生的智力、體力、文化基礎、學習環境、條件、學習動機、意志等都各有差異,我們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就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首先,教師應該摸清每個學生的情況,深入了解學生,關心學生,做他們的知心朋友。以情激情,以情育情,用自己的情感之火去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對所學的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達到“親其師,傳其道,學其道”的效果,同時努力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然后,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訓練,給每個學生發揮自己能力、提高自己能力的機會,實施因材施教。下面,我就這三方面談一些實踐體會: 1.營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形成良好課堂氣氛的基礎,在課堂交往中,學生對教師的人格態度、專業水平、教學方法,甚至對某一問題的看法,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評價,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斷,和“親近”或“不親近”的情感反應;甚至把對教師的好惡遷移到教師所授的課程上來。對教師沒有好感,也就不想學他教的課。如果教師只對出類拔萃的學生感興趣、表現出厚愛,而冷落了成績差的學生,那么就會造成成績偏好的學生自以為是,驕傲自滿,成績差的學生灰心喪氣,感到自卑,慢慢就會產生抵觸情緒,對學習失去信心,一旦學生與教師產生了對立情緒,教師的教學就顯得無能為力了。教學中,教師應熱愛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關心每個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要因為學生的成績優劣、性別、出身等的不同而產生親疏和偏向。上課時,教師要環視每個學生,不要只看好學生,而使其他學生受到冷落,或者用異樣眼神看后進生,讓他們感到不自在而情緒緊張。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記住每個學生的姓名,讓每個學生覺得自己在教師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個學生經常感到教師對自己的愛、關心和尊重,便會被激發出健康的情感,變得生氣勃勃,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在和諧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 教師“給學生留有余地”的做法體現了師生平等、生生平等的原則,課堂教學必須體現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平等和諧關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全體學生,給每個學生提供活動和表現的機會,盡可能地照顧學生在生理、智能和文化素質等方面的差異,保證教學活動中的公正、平等和無歧視。在英語課的設計提問、回答問題時,教師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即便是學生回答不出來時也要耐心等待,或啟發幫助,讓這個學生感到教師的耐心期待,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感到生生平等,師生平等。只有這樣后進生才能體驗到成功從而不斷增強自信心,取得進步。 2.努力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問題1:基礎薄弱,對英語缺乏興趣。 學生基礎差,由于教學不能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部分學生就產生了學習障礙。如果障礙未能及時排除,就會給后續學習帶來更多的困難,最后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完全失去興趣。 應對策略:學習是一種在非智力因素參與下的活動,它不能強制、不能代替。只能誘發主體的內部動因,調動其學習興趣,使主體主動進行。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先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充分理解由于學習成績在班里所處的不利位置,他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真正做到與學生心理換位,實施因材施教,增大他們在課堂上的實踐機會,只有在實踐中,學生才能發現自我,表現自我,教師也才能因勢利導。這樣,培養學習英語的能力才有了前提。學生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疑難不斷地獲得解決,興趣也就會不斷發展,于是學習成績也就能不斷提高。 問題2:后進生學習情緒不穩定,出現反復。 應對策略:首先,一個好的教師應懂得深厚的愛對學生的感召力和影響力。人們常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親其師才會信其道。教師要爭取到學生的信任,消除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畏懼心理,樹立其信心。 其次,教師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不能只看到作業和試卷上的分數,要珍惜他們已經付出的和正在付出的努力;要能夠看到他們的“靈犀”,看到他們在智慧、意志、感情、個性等方面的特長,因勢利導,培養能力,使他們感到學習并不是一種負擔,一種對自由的剝奪,而是一種愉悅,是一把通向他們從未涉獵的、更大的自由天地的鑰匙。 總之,在做后進生的轉變工作時,一定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嚴格要求,不遷就,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標準,采取不同的措施,實施因材施教,只有這樣,后進生轉化才可取得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