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會計專業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之研究
黃海湘
: 摘要: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指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領域中的各種教學方法。它能將文字、聲音和圖像有效地結合起來、創設一個活躍的教學情境,在這種教學情境中,活躍課堂學習氣氛,發展教師與學生的能力,擴大課堂教學知識輸出量,縮短教學時間,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方法的采用
一、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
筆者認為,現代化教學手段是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包括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應用到教學領域中的教學方法。它是在傳統教學手段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能將文字、聲音和圖像有效地結合起來。在這種教學過程中,可將各種會計實務案例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以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例如通過多媒體將基礎會計中的會計憑證、賬簿等章節進行展示,通過各類實物憑證的展示(包括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日記賬、總賬、明細賬、訂本式、活頁式、卡片式等),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增強感性認識,提高興趣。有關基礎會計中的錯賬更正方法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將真實的憑證、賬簿記錄反映在屏幕上,由教師操作鼠標查出錯誤的地方,用圖、文、聲并茂的方式提示錯誤,并確定采用的錯賬更正方法進行更正,最后進行反思和總結。例如:講按計劃成本計價材料核算時,“材料成本差異”賬戶結構及運用是該內容的核心,授課中先指出在計劃成本計價法下,“原材料”賬戶反映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采購”賬戶反映購入材料的實際成本,那么如何解決計劃價與實際價之間的差異呢?繼而給出商業會計中“商品進銷差價”的設置原理,讓學生進行類比討論,通過類比討論,學生很自然地理解掌握了“材料成本差異”賬戶結構。我們利用多媒體能夠模擬課程實踐過程的特點,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實踐中來,引導學生擺脫常規的思維方式,鼓勵學生提出新見解、新設想、新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訓練創新品質,提高創新能力,活躍課堂學習氣氛。這樣有利于發展教師和學生的能力,擴大課堂教學的知識輸出量,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二、多媒體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
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能創設一個富有動態的教學情境,在教學的導入中,我們可以把熱點的財經問題引入課堂,創設問題情境,然后引導學生對教學問題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針對老師所講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運用自身所學知識對相關問題進行質疑與探究,讓學生之間進行互動與討論。在基礎會計、企業財務會計等課程的教學中,可以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提出問題,或進行補充,或提出質疑,然后或由學生解答,或由老師講解補充。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可選用設疑、啟發、引導、討論、激勵等方法,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以主動式學習代替被動式學習,變灌輸式教育為啟發式教育,使原本枯燥無味的理論課變得生動活潑。在企業財務會計、審計學、財務管理學等專業課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以一些財經要聞作為情境導入,讓所有的學生建立參與的意識。在參與過程中,學生通過媒體查閱與探究,能汲取最新知識,在不經意中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經濟活動聯系起來,很自然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從而使“參與活動”演變為一項“創意活動”。鑒于基礎會計、企業財務會計、審計學、財務管理學、管理會計等課程具有很強的系統性,而學生卻往往忽略了章節、單元間的有機聯系,所以教師可以按照教學內容將專業知識劃分成幾個單元,并有計劃地將參與活動納入到單元教學過程中,通過討論、辯論、講演、案例教學等情境創設方式,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這樣,學生參與教學的內容就會非常豐富,凡是與所學課程相關的問題,或是學生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都可以作為參與的內容。盡管將所學知識系統化是有難度的,但很多學生紛紛到圖書館、閱覽室查閱資料,理論聯系實際地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討論發言深度、廣度都較為到位。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學會了搜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增強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創造能力,也鍛煉了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對會計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知識的系統性自然形成了。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方法的采用
案例教學法是目前世界各國教育機構中廣為采用的教學方法。它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會計知識的基礎上,將各種會計實務案例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以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可以將傳統教學中以教師和教材為本、從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學方式轉變成一種以學生為本、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開放式教學方式。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初引入了案例教學法,但是由于舊的傳統教育觀念和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加之教學手段的落后,會計案例教學法在會計教學實踐中沒有受到充分的重視。 采用案例教學法,筆者建議分五個步驟:
第一步是準備階段。
要遵循實用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和難易適度原則,在課前根據教學內容精心搜集和設計案例。
第二步是課中討論。
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讓學生對案例中提出的問題進行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和分析。學生可以分別從自身角度對同一會計案例進行剖析,闡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辯論,形成良好的自由討論的氣氛和環境。教師在討論中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要讓學生成為案例討論的主角,爭取讓每個人都參與到討論中來;當學生的討論發生分歧時,應因勢利導,把問題討論引向深入;同時還要鼓勵發表有創意的見解,要適時提示解決問題的辦法,由教師重點講解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
第三步是案例分析。
這是進行會計案例教學的主要環節,是以學生為主體對案例進行分析、評價并得出結論的一種創造性教學活動。在進行會計案例分析時,教師只是對案例的重點、難點問題做一些必要的分析解釋。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要對會計案例進行獨立分析,開展深入的討論,通過分析和評價復雜多變的會計與理財實際問題,掌握正確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第四步是教師總結。
在學生對會計案例進行討論、作出分析和評價結論之后,教師要進行歸納總結,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判,點評案例分析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指出學生分析評價結論中的優缺點。對于學生的新穎意見或獨特之處要給予肯定,同時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促使學生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自覺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重新進行認識,達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的目的。
第五步是課后評價。案例分析以后,教師要及時搞好教學效果的評價。教師可以以調查表或座談的方式進行教學效果的測評,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對案例內容進行動態調整,以利于以后的教學。
案例教學法運用中的幾點體會:第一,在實施案例教學法之前,要精心設計并建立近兩到三年的以會計實踐為基礎的會計案例庫。案例庫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案例教學的效果。第二,在案例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案例教學的效果。第三,將校內手工會計和會計電算化兩類模擬實習案例結合起來,以強化案例教學的效果。
案例教學法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強調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策略,它繼承了傳統教學法的優點,同時也克服了課堂上呆板空洞的缺點,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實現了會計專業課堂教學由知識傳輸型到能力培養型的轉變,實現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1.吳超英 曲宏山 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設計創新的構思[J].鄭州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2.范淑芹 徐三喬 劉潯 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