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兒童英語課外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王江鴻
該文系寧波市教育規劃課題,“寧波市少兒英語課外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的成果。負責人王江鴻
一、背景介紹
2009年,獲得寧波市教育規劃課題“寧波市少兒英語課外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之后,課題組分別對幼兒園、重點小學和民工子弟小學做了調研,并對課外教育、興趣的專注、家長的作用等相關理論作了初步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議。
二、調研情況及思考
2.1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并對其進行探討,結合對書面調查所獲基本信息的分析,課題組認為,許多家長對課外教育,特別是英語課外教育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對自己孩子參加各種英語課外教育的目的不是很明確,對待課外教育的態度有待于改善。認為家長有必要加強自身的英語水平,以具備基本的指導和幫助孩子的條件,應該有效并主動指導和幫助孩子學習英語,而不是一味地把孩子交給各種培訓機構。另外,家長在幫助孩子選擇培訓機構的時候,應該更加注意培訓方式和師資,以此來彌補目前還無法回避的應試教育機制帶來的某些缺陷。
在接受調查的61位幼兒園孩子的家長中,‘經常’主動幫助孩子學習英語的不足百分之十(9.8%);民工子弟小學的118位家長中,‘經?!鲃訋椭⒆訉W習英語的只有三分之一強(36.4%);重點小學的情況好一些,95位家長中‘經?!鲃訋椭⒆訉W習英語的也只不過五分之三(67.4%)。與此相對應,孩子‘經?!鲃酉蚋改冈儐栍⒄Z問題的比例也比較低:幼兒園的約有四分之一(24.6%),民工子弟小學的的接近六分之一(16.9%);重點小學的有四分之一強(29.2%)。這或許緣于家長自身的工作壓力和英語水平等因素.調查發現,幼兒園孩子的家長中分別有70.5%和32.8%表示送孩子去接受課外培訓是出于‘自己不懂英語或英語太差’和‘自己沒有時間教孩子’;民工子弟小學稍好一些,選擇比率分別為18.6%和21.2%(比率最高為32.2%);公立小學更好一些,分別為20%和16.8%。
2.2給予什么樣的教育就會形成什么樣的雛形?!保▌⒑阈拢?001)加之社會環境及家長的迫切愿望等,促使學校以外的教育成為必須,而且這種必須的表現越來越強烈,越來越多樣化,無論稱其為“課外教育”還是“課余教育”,弄清楚其具體含義顯得甚為必要,它是明確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而選擇適合的方式方法幫助孩子,特別是幫助他們做好英語課外教育的前提。
課題組在對‘課外’、‘課余’、‘教育’等詞語進行探討的基礎上,認為“課外”的范疇大于“課余”,它們都是指學校及學校教師不上課或沒有實施教育活動的時候。進而認為,“課外教育”應該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以外的促進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培養和提高受教育者某種或多種知識和技能的活動及其過程?!闭J為只有這樣,社會上的培訓機構、社區的“四點鐘學?!薄⒏魇礁黝惖摹凹医獭?,以及家長和家庭其他成員所做的努力才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有利于孩子知識的增加和生存技能的培養和提高,
才能在密不可分的教育整體組成中占有有一個合理的位置與地位。課題組得出的結論是,“英語課外教育”如同其他知識或技能的教育,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需要孩子在家人、朋友或老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形式和實施者,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3那么課外英語教育與學習活動中,家長應該處于什么樣的地位,起什么樣的作用,怎樣起作用呢?這同樣是兒童英語課外教育活動中必須予以重視的。
課題組通過調研,贊同陳文平園長的見解:“我們現在很多父母并不是素質不高,而是不懂得怎樣正確地教導孩子,怎樣與孩子溝通。”提出,在孩子外語學習問題上,家長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擺正位置:多以朋友的身份設法引導和指導孩子,少一些命令甚或恐嚇。2.目光遠大一些:學校的考試每次都得100分固然好,能起到一定的激勵的作用,但是,如果不能得到100分,就應該設法幫助孩子找到其學習英語的困難之處,從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著手。3.參與孩子的學習:對于家長本人接受過英語方面的教育或培訓,參與到孩子的英語學習活動中效果會更好。4.多表揚鼓勵:既要在孩子取得進步時適時的予以鼓勵,還得考慮采取適當的鼓勵方式,不宜過分強調金錢或物質。5.興趣要廣泛但不可泛濫,家長需要認真審視孩子的各方面情況,幫助其培養中心興趣點,以便于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優勢。 值得慶幸的是,相當多的家長對于上述1、2點有著比較深刻的認識,也給予了較大的重視。幼兒園孩子的家長中,表示送孩子去培訓機構學習英語是出于‘培養孩子的業余愛好、興趣’的占70.5%,遠遠高于希望提高孩子‘英語成績’的36.1%;不過,民工子弟小學的家長中,雖然有61%的表示是出于‘培養孩子的業余愛好、興趣’的目的,同時又有66.1%的家長是出于‘提高英語學習成績’的。這或許與家庭經濟和生活條件有關,但不能不引起注意。重點小學孩子的家長同樣不容樂觀,因為雖有70.5%的家長送孩子的原因是‘培養孩子的業余愛好、興趣’,而同時又有60%的家長是出于提高孩子‘英語成績’的。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家長們覺得孩子在培訓機構的‘收獲挺大的’在三個不同學校的比率分別為36.1%,28%和35.8%,似乎與其初衷差距比較大。一方面與大家普遍認為家長‘功利心’過強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社會上培訓機構良莠不齊密不可分。
2.4課題組并沒有調查孩子們是否同時參加了其它課外教育類的培訓,比如繪畫、鋼琴、書法和跆拳道等。原因非常明確: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他們的興趣轉移的也比較快,因此,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幫助孩子們根據他們的個體情況有意識地培養。
為此,課題組撰文‘心理學的“常想一二”在經典和課外學習中的體現’進行了介紹和分析。石赟在其主編的《做自己的心理咨詢師:人一生要戰勝的22種心態》這本書的“前言”中闡釋道:“扣除生活中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還有一二成是令我們如意的、快樂的、欣慰的事情,如果我們希望快樂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這樣就會感到慶幸、懂得珍惜,不至于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到了?!边@樣想了,這樣做了,心里就會“如意”,就會“快樂”,就會“欣慰”。《馬太福音》6:24)說“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闭n題組建議,孩子應該在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下,對自身的情況進行分析,“剝去”自己不需要或某個階段暫時不需要的、不適合學習的知識和技能,明確自身需要和適合學習的,方能集中精力,取得好的課外學習效果。
2.5高等學校正在設法為提高大學生們的綜合素質,為提高他們服務社會的能力而設計和組織各種社會實踐,如果能發揮高校學生社團的積極作用,也不失為一個切實可行的既解決家長困難,又幫助優秀困難學生解決經濟問題的辦法。
三、其它
“人如同瓷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雛形?!庇變簳r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
土,土質要好、水量及水質要合適,燒制的時候溫度要適中等等。也就是說孩子和家長在孩子的英語課外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諸如培養好習慣、適合孩子的興趣,主動幫助和參與孩子的英語學習等,但同時,‘水’的‘質’和燒制所需要的‘溫度’等并非家長所能夠完全掌握和控制的。比如,寧波某家報紙在2011年7月8日曾報道說,“‘ⅹⅹⅹ老師教育’江東培訓點傍世界名校 暑期培訓亂象叢生丞須整治”。課題組看到后感到欣慰。但是次日該家報紙又以更大篇幅為該機構做起了招生廣告。這又讓課題組感到迷茫,不知道這是希望提醒家長,提醒有關部門加強規范管理,還是有意幫助該機構通過‘炒作’而吸引眼球、‘迷惑’孩子和家長?